孙宸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如今的世界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化和数字化。岩土勘察工程中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对勘查数据的集中收集与管理,很好地提高了岩土工程勘查的精准性,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并逐渐成为受业内人士欢迎的一项技术。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岩土工程;勘察;应用
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是保障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全面、准确、快捷地采集和处理各类工程勘察信息,分析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是工程勘察的主要任务。传统勘察作业方式效率低下,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随着计算机、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勘察领域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研究逐渐深入。
1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性
我国的地域十分广阔,而且地形也较为复杂,具有很多种类的岩土地区。岩土区域的地质条件很复杂,这就造成岩土勘察工作有很高的难度。如果要处理这个问题,就必须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水平,还应该对有关勘察技术进行深入、全方位的探究。在建筑基础设计过程中,基础工程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把握好基础工程的质量,总体工程的质量才能有保障。把岩土勘察技术运用其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对工程场地中的地质状况进行有效分析,获得有关数据,为具体施工提高有效的参照资料,进一步制定符合标准的施工技术。
2数字化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2.1对于横波反射物探技术的应用
在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时,应用横波反射物探技术效果较为理想。一般情况下,这一物探技术会被应用到岩土构造较为复杂的岩土层之中。通常,坚硬岩中粒径会超出10厘米,并且是由一半以上的碎石构成的。在实际运用横波反射物探技术时,因为成本的差异以及直径和结构的区别,所形成的回波并不一致。高频电磁横波反射所经过的通道也有所区别,这就导致地探雷达在获取对应波阻抗时数据并不一致。有关人员对于反射波展开分析,可以深入地了解地层中所存在的岩土介质形态,及时地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横波反射物探技术在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内容,分别是对于岩土层地下介质传播地震横波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对于反射界面结构以及传播路径进行全面的分析,借助于地表检测仪分析地震波的构造等。将其和物探技术横波反射获得的图像进行比较,能够准确地了解当地的水文和地形情况。
2.2建立岩土勘察数据库
对勘察单位来说,每种项目在地理空间中需要密切相邻,还有可能需要分享相同的地理空间,根据这些,有的勘察外部信息以及室内的实验信息勘察数据都是将纸作为载体完成储存,同时寻找工作具有较大的复杂性,运用效率比较低。如果根据GIS构成钻孔历史数据库,就可以有体系地管理所有的勘察数据和信息,然后运用GIS软件的查找工具,就可以即时观看需要的历史勘察信息以及数据,进一步可以让信息和数据的查找效率获得迅速提高。同时要完成这样的目标特别简单,需要运用GIS工具,如Arc GIS和Map GIS还可以使用超图等,建立点类型的文件,可以完成勘察数据和信息的储存。每种项目中的勘察点的地理坐标任务必须是相同的地理坐标系,如果出现不同,就应该完成地理坐标系的转换操作。然后将勘察部位的性质完全引入进去。所有的勘察部位就可以在一个地图中完全展现,然后运用GIS中的空间拓扑分析工具,比如,在缓冲位置分析,对新分布的钻孔明确缓冲区半径,然后可以得到固定范畴中的历史钻孔数据以及信息,把工程号码等性质展现出来,这样设计人员就可以把原来的勘探信息、数据、记录全部找出来,作为一些决策的有效根据。
如果周围地下管线的GIS信息与数据,就变成一个新图层加入地图中,运用软件中所具有的叠加分析功能,就可以查到新分布孔周围是不是需要避开线路,这样就可以完成钻孔点的有效调整,进一步让施工安全获得保证。
2.3速检测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际运用
(1)判断地层类型、场地类型、卓越周期。在针对施工现场具体类型进行判断时,需将抗震设计相关规范作为依据,具体实施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展开钻孔施工工作,进而展开波速检测,在测量时,如果波速分别为205/S和206/S,并且覆盖层实际厚度为28m、29m时,结合上述数据能够得出,施工现场场地类别属于2,地类层属于中软土。进而作业周期判断时,运用相关的方法对场地周期进行计算。在测量两孔时,可以运用地脉动方法进行测量,测量之后获得的卓越周期以及通过公式计算得出的卓越周期重合度比较高,由此可见,通过单孔检层法判断场地类型和地形类层准确度数方面比较高。(2)获取工程动力参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时,往往会涉及比较多的内容,工程动力参数便是十分重要组成,因此此方面是一项勘察时不能忽视的内容。这方面勘察工作有效实施,能够使岩土工程建设获得有效支持。将波速检测技术运用于工程动力参数中时,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首先勘察工程动力参数时,主要是将S波弹性波速以及P波具体弹性波速作为依据,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参数在勘察时的准确性得到准确保证,实际计算过程中,需根据相关公式。将技术运用于工程动力参数中时,应注重抗震性的体现,针对地层弹性参数展开检验,具体实施时运用单孔检验形式,进而获得相应数据,展开剪切波速相关分析,在数据得以确定情况下,运用计算公式将岩土层弹性具体参数计算出来,进而获得工程动力参数,进而促进岩土工程顺利展开。
2.4应用地形建模技术
除了数字表面模型技术之外,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地形建模技术对待测定区域的三维地形进行确认,以此提升勘察报告的细致性,使之在后续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合理应用地形建模技术,可以提升数据信息资源的整合效率,并让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能够在设计和建设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解决传统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彻底改变数据资源得不到应用的问题,让勘察作业的应用价值得到提升,保证岩土勘察的效率。第二,合理应用地形建模技术,能够提升正射影像图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工作人员可借助图像处理软件对影像图进行处理,从中获取三维图像底图,使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其工作效率。不难看出,地形建模技术是数字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充分提升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水准和效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务必要保证地形建模技术的应用效果,从而获取到更加精准的图纸,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效率,也为后续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岩土工程的勘察手段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了减少勘察过程中其他因素对数据准确度的影响,必须进行数字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在实际的勘察中,勘察人员首先需要了解数字化技术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在此过程中通过引入数字化技术,减少了工作量并提高了准确度,为后续施工的开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勇.减隔震技术在山区桥梁设计中的应用[J].交通世界,2020(22):115-116.
[2]陶锦华.减隔震技术的发展及在学校建筑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20,6(13):40-41.
[3]阮超.岩土工程勘察的数字化技术与运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0(6):182-183.
[4]宋保卫.岩土工程勘察中数字化技术应用探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46(09):110-111.
[5]孟宪才.数字化技术在提高岩土勘察效率方面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