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心
身份证号码;33012219941019****
摘要:景观设计活动范围广泛,围绕色彩模块调整景观设计方案可以增加园林的趣味性,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需求。本文首先介绍了色彩模块的定义、属性和分类,然后分析了色彩模块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意义和原则,最后探讨了色彩模块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花园;植物景观;颜色模块;设计要点
1颜色模块基本介绍
1.1颜色模块定义
所谓色彩模块是指由相似的色彩系统组成的色块。色彩模块是在四季色彩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提出四季色彩理论的卡罗尔·杰克逊(Carol Jackson)通过划分冷色调和暖色调来直观地反映自然色彩,为色彩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1.2颜色属性和分类
颜色按照色相、明度、彩度三个属性来区分,其中色相最显著,色明度指的是明度,彩度也叫纯度,有色成分的含量与纯度成正比[2]。颜色分为两种:对比色和近似色。对比色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色差较大的颜色,合理使用对比色可以营造活泼的氛围,否则会因不协调而带来视觉上的厌恶。近似色是相邻颜色的组合,会带来柔和和谐的氛围。
在园林植物的配色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掌握色彩知识,了解同色系、对比色、邻色配色的基本原理,以提高园林植物的观赏价值,给观赏者带来视觉享受。
2色彩模块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应用的意义和原则
2.1含义
园林中不同颜色植物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园林游客赏心悦目,并使其产生心理反应,从而消除疲劳和不适,在一定程度上缩短园林游客与城市的距离。例如,大型草坪配备了色彩浓重的绿色植物,衬托出自然氛围,帮助观众营造出清晰的心情。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通过景观色彩搭配可以表达独特的思想,在景观文化交流和观众的情感体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而真正展示景观文化的魅力,满足观众的情感需求。色彩模块用于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四季色彩的动态变化下,园林充满生机和活力,对园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中,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嫩绿最具代表性;夏天是花开的季节,花园里的植物竞相展示它们的美丽.秋天,黄色的枫叶森林被完全染色。园林观察者根据场景中植物的颜色变化感知季节变化,从而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2.2原则
2.2.1以人为本原则。园林植物景观色彩设计的目的之一是为城市市民和游客服务,因此,以人为本的理念是色彩模块应用的基本理念。在设计过程中,提前了解市民和外国游客的审美需求,并据此制定植物配色方案,以提供不同种类的园林景观,让市民在园林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同时游客也会有一种流连忘返的感觉[3]。
2.2.2协调原则。植物的颜色与植物品种、园林中的生态环境、城市文化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植物的景观效果。如果景观的色彩搭配与整体环境脱节,会让观者感到不适,最终会因为观者的评价低而影响园林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对城市化进程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对于设计师来说,要留在园林现场,综合考察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在整体协调的原则指导下,对具体的景观色调进行微调,以起到色彩点缀和氛围对比的作用。
2.2.3比较原则。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色彩模块的不同搭配会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合理运用补色可以在视觉刺激下激发观众的欣赏欲望。相反,对比色缺乏层次感,杂乱无章,会因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引起反感。
3色彩模块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3.1色彩模块的合理使用
3.1.1冷色系。色温低的颜色属于冷色,如绿色、蓝色、紫色及其相近的颜色。冷色用于设计景观植物,如果使用得当,可以营造稳定的情绪,给观众良好的情感体验。一般来说,在设计小面积花园时,颜色较冷的植物往往会布置在非中心区域。园林中石径周边环境绿化时,绿化带在色调上与石径相对应,两者都属于冷色调体系,让体验者享受到和谐的环境。
3.1.2暖色系统。色温较高的颜色分为暖色,如红、橙、黄及其相关颜色。这种颜色用于景观设计,需要设计师理解暖色的含义,从而准确定位其用途。因为暖色代表温暖、正能量和温暖,所以设计师们更多地将其用于花坛和花园入口处的风格中。即使是第一次来的游客,也可以消除陌生感和距离感,然后迅速融入环境,用心感受园林植物景观带来的奇妙体验。
3.1.3对比色。色差较大的色彩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的颜色,合理使用对比色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加深观众对园林之旅的影响。如黄蓝绿紫等,会强烈吸引观众注意力,再次提升园林风格。在大多数情况下,观赏植物是对比色配置的首选,设计师通过充分发挥创意来科学地配置颜色,如合理配置绿色植物和树叶颜色、花卉颜色和水果颜色,从而充分展示园林的审美魅力。
3.2人工色彩的巧妙运用
在景观设计中,除了充分利用自然色彩模块进行配色外,人工配色还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不仅可以衬托色彩的魅力,还可以增强园林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在照明设计中,设计师根据不同的园林环境适当调整色调,以烘托气氛。晚上,当灯光洒在园林植物上时,会产生一种不同的美感,让观众放松下来,拓展想象力,致力于园林艺术的美感。在景观道路的设计中,通过色彩的合理搭配,打破沉闷的感觉,使整体景观协调统一。在基础设施设计中,色彩搭配与设施材料和园林整体风格相协调,避免突兀的色彩搭配对观赏体验的影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基础设施的色彩搭配一致时,可以提高基础设施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为游客服务。
3.3植物与建筑小品的色彩搭配
建筑小品包括岩石、雕塑、墙壁、花架、栏杆等,各种建筑小品与植物和谐地排列在一起,将园林的意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营造和谐的园林环境,设计师结合建筑小品、绿色植物形态、色彩变化等特点精心制定了配套方案[4]。比如竹、松、柏等植物作为山水画的重要材料,当游客置身于自然氛围浓厚的园林环境中,就会被自然景观的魅力所吸引,真正缓解游客的身心压力。同时,山石建筑的小块适应气候变化,与绿色植物相辅相成,创造出独特的自然画卷。考虑到园林空间的多样性,设计师避免了游客在园林中的无聊感,可以巧妙匹配植物和建筑小品之间的颜色,呈现出良好的景观效果。一般来说,灰色的墙和浅绿色的树通过相似的颜色来增强代入感;砖红色的墙壁搭配白色的木头,通过鲜艳的颜色为花园增添活力。
3.4植物的色彩配置
许多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植物时,注重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避免陷入同类设计的僵局,真正为园林增添色彩,增强园林的活力,促进园林的可持续发展。色彩模块应用于植物本身,体现在叶、花、果上,增强了绿色植物的观赏价值,为景观的新颖设计奠定了基础。从观看者的角度来说,可以缓解视觉疲劳,获得良好的欣赏体验。比如五角枫、银杏等植物的多彩变化,不仅可以成为园林中的美丽景观,还能成功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对于设计师来说,要主动了解各种绿色植物的生长特点和花期,通过适当的色彩搭配,为园林增添活力,从而大大提高园林的观赏价值。
4结论
综上所述,景观色彩配置项目非常系统,在色彩模块的使用过程中,不仅要遵循相关原则,还要妥善处理与自然景观和建筑小品的关系,巧妙运用人工色彩,使景观项目独具特色。色彩模块的创新应用有利于增强园林的生命力,促进园林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建武.中国中原地区观赏园艺植物的选择及配置优化[J].分子植物育种,2020,18(20):6915-6920.
[2]史旻.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的色彩艺术[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70-71.
[3]靳莉.彩叶树种在园林绿化上的选择及其应用[J].花卉,2020(02):135-136.
[4]周渝.植物形态季相变化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分子植物育种官方网站,2019,17(01):352-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