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勇
身份证:42068419850212****
摘要: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发展历经许多年,在这个过程中,混凝土建筑材料一直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如果用上好的混凝土建筑材料去建设工程,就有可能大幅提高我们国家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但是我国建筑业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如施工企业对混凝土的应用还不是足够了解,使其会有出现裂缝的时候。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策略研究
1混凝土裂缝的分类
1.1温差裂缝
建筑工程整体施工管理的时候,所有建筑材料几乎都涉及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所以在工程中,施工所用的混凝土直接影响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施工阶段内混凝土内部为何会出现裂缝,主要原因则是其内在温度差的存在。混凝土在施工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出现吸水化热的情况,这就可能会让施工时的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直接出现了比较大的温差,而使得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出现裂缝。有一些还可能是由于不好的天气影响,等一些外在原因导致的,还可能是混凝土在被使用的过程中,里面温度太高,在凝固的时候会跟着混凝土含水量的变化随即蒸发然后带走一些热量,然而外部的混凝土温度基本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就有了内在的温度差,也就出现了裂缝。
1.2表面的裂缝
有关混凝土的裂缝问题,除了内部可能会出现裂缝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表面的裂缝,那么表面裂缝是怎么出现的呢,一般情况下是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硬度加强时出现,因为混凝土在凝固的过程中,表面会蒸发很多水分,然后温度下降,进而造成表面与内部有了温差,这种情况致使的裂缝相对来说比较大,混凝土结构也会受其影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的时候,大量的空气就有机会跑进混凝土的内部,而空气中的氧气带有酸碱性,如果与混凝土中的钢筋有接触,就会氧化钢筋,进而使其生锈,腐蚀钢筋和它旁边的结构配件,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钢筋非常重要,它在建筑工程中有着基本构架的地位,如若其被空气所腐蚀,建筑的承重力自然而然也会大大下降,整个建筑的稳定性无法得到保障,工程也不会合格。
1.3沉降裂缝
设计方案有时候会有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在这个时候,设计者并没有按照要求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分析设计,内力分析的数据会有出现错误的情况,计算的荷载系数取值不符合要求等。除了这个,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没有很好地进行勘查,工作出现失误,地址的资料和结构数据不是很准确,有了不一致性和误差,这样会直接使建筑地基不够稳定,加大了混凝土发生沉降的可能。而如果经常下雨下雪,在这个天气中进行混凝土施工,由于湿度过大,混凝土建筑物地结构构造被冲击,刚刚才施工完成的混凝土没有进行凝固,这个原因就可能直接影响混凝土下沉的情况发生。
1.4混凝土收缩裂缝
外部环境也会影响混凝土裂缝,在很多时候会让混凝土内外凝固的时间不同,比如空气和太阳光照两种因素,因为外部的混凝土会比里面的先凝固,而里面的水分没有完全蒸发之前,就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的收缩率不一样,进一步在不同的结构在前面的契合性发生混乱,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混凝土的龟裂现象。外部环境比一般情况更加复杂时,混凝土的龟裂现象会增加很多,大多随即产生。
2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裂缝控制
2.1施工技术控制
一方面,应当加强混凝土结构优化设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果将施工裂缝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严格按照要求计算、分析每个位置的荷载程度,可以达到增强建筑混凝土结构刚度的效果。如果建筑工程混凝土浇筑的长度较长,那么可以设置沉降缝来减少裂缝的问题。施工人员要加强与设计人员的沟通,明确设计方案中的不足,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应当加强分析周围建筑物,避免在施工中影响到周围构筑物。
另一方面,应当加强控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浇筑方法,从而提升混凝土浇筑质量。当前混凝土浇筑方法较多,比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等。无论采取何种浇筑方法都要严格遵守施工流程。比如在选择全面分层浇筑方法时,在进行浇筑时要对每层厚度进行严格控制,保证振捣充分,在第一层浇筑层初凝前及时浇筑第二层,以避免发生断层。分段、分层浇筑方法主要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体积较大的工程中,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施工难度,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在施工中,要按照从下向上的方式进行施工,合理配置施工机械设备。
2.2施工材料控制
一方面,要加强控制施工原材料质量。决定混凝土结构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施工材料质量是否达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图纸中需要标注好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合理选择施工材料,同时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从源头提升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材料采购人员要加强市场调查,明确材料性能质量,并且由检验人员对到场的材料进行抽检,杜绝不合格材料流入现场。材料入厂后,库管人员要明确各个材料特点,根据材料性质分类存放。
另一方面,要合理试配和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第一,要根据试配结果做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在试配过程中通常会选择强制式搅拌机配置混凝土材料,并且测试配置结果,明确其是否满足施工标准要求。相关试验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检验配置情况,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经过多次调整和检测确定最佳配置方案。第二,加强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调整。调整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主要依据是水胶比和水泥混凝土强度曲线关系,利用二者曲线关系做好水泥混凝土用量调整,实现配合比方案的优化。
2.3加强混凝土温度及荷载控制
温度裂缝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温度。第一,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在配置混凝土阶段,可以适当添加高效减水剂或者粉煤灰,减少水泥的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水化反应,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混凝土自身体制发生较大程度收缩。第二,加强内外温度控制。控制温度裂缝的主要方法就是降低内外温差。
一方面,可以加强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如果施工处于高温季节,那么要合理选择施工时间,保证入模温度在30℃范围内,避免暴晒原材料,还可以降温处理搅拌用水,加强对混凝土温度变化监测,将内外温差控制在25℃范围内。一旦监测到内外温差超标,就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如果施工处于寒冷的冬季,可以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帘等方式,以达到保温保湿的效果。另一方面,加强控制约束条件。为了有效降低温度应力,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造筋技术设置活动层,用斜向钢筋固定混凝土钢筋孔洞四周,从而提升混凝土约束能力,降低发生温度裂缝的几率。第三,加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测,科学控制拆模时间。在浇筑完成后,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混凝土试块检测结果或者利用现代检测设备来明确混凝土结构强度,当达到规范强度要求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加强温、湿度方面的养护管理。
3结语
现代建筑大多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威胁。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的裂缝问题,相关工作人员要明确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加强施工过程的管控,提高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优化施工技术,做好养护工作,全面提升混凝土结构质量,保证建筑使用寿命,为居民创造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场所。
参考文献
[1]张传英.建筑工程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防治施工技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05):144-146.
[2]胡雅婷.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4):75-76.
[3]张小强.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21,(01):96-97+101.
[4]林兰芳,陈安.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技术[J].砖瓦,2020,(1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