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中   作者:武华丽
[导读]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诸多影响,面临内部经营管理的风险,此时,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安徽世诚会计师事务所  武华丽

摘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诸多影响,面临内部经营管理的风险,此时,审计工作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提高企业各项工作的运营效率,最大程度的助力于企业收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控制策略
        随着时代变迁,市场经营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审计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风险也不断增多,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审计风险越来越多样化,甚至逐渐失控。因此,找出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及时了解并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问题。借助科学、有效的手段,加强对日常经营管理的把控,增强管控效果,才能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1]。
        一、企业审计风险概述
        在企业进行审计时,有关职员不按规定执行操作,就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出现。此外,审计人员无法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漏以及错误等,也可能出现不良后果。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其规模和数量都在不断扩张、增加,虽然企业的内控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但风险依旧存在。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风险固然无法避免,但企业可对其进行有效把控,以下便是企业常见的几种审计风险:固有风险,即企业处理经济事务时,由于疏漏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错误;控制风险,由于企业内控体系不健全,导致经济业务出错,但又没及时发现、处理而造成的审计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企业经济业务时,未能及时发现其中问题的风险。诸如此类,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审计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它时刻提醒着企业:要加强对风险的认知,并积极采取措施,严加防范,才能促进企业发展[2]。
        二、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国家的法律法规等政策不健全
        内、外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都必须按照相关政策或法规来进行,对企业而言亦是如此。但当下的企业审计工作还存在以下问题:缺乏政策支持和法规指导,导致审计工作无从入手,即使出现了部分政策,也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未能对企业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影响具体审计工作的开展,最后直接增加了企业的审计风险。再加上市场大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审计工作将处于更艰难的境地,若没有完善的规定进行支撑,逐渐扩大的审计风险将不利于健康市场环境的形成。
        (二)企业对审计风险不够重视
        从企业角度来说,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才是关键,因此,往往对审计工作缺乏重视度,对许多附和条件充满不屑。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只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核算,甚至出现造假现象。同时,企业高层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也停留在浅层,无法结合时代特点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弱化审计工作职能,松懈其管理工作,从而使审计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三)企业缺乏健全的内控制度体系
        对企业来说,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监督和把控,是需要在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之下进行的,才能有效、全面的对企业存在的风险和隐患进行排查,同时,要使用完善的硬、软件支撑系统对其过程进行监督,在问题出现时才可及时纠偏。目前,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内容和现实情况还存在出入,流于形式化;缺乏对内控机制的制约力,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依旧无法解决审计风险问题,不利于企业正常运营等。
        (四)审计人员缺乏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企业审计工作和审计风险的管理和监督,都需要审计人员来完成,因此,有关人员的能力和素养十分重要,会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开展情况。有关审计人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员较少,且大都是非专业出生,未经过专业培训,长时间忙于日常性的工作,加之自身能力不足、对审计工作缺乏积极性,不知如何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效监督可控制审计风险,导致审计工作无法独立开展,易受到政绩观和权利的约束等,从而影响审核结果的公正性,增加审计风险。



        (五)审计方式单一
       审计风险管理是一项不断“运动”的工程,其具有任务量大、内容多等特点。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审计工作将面临更多风险,因此,企业只有深入的进行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实际情况。但当下大多数企业都对审计风险管理工作缺少重视度,对防控审计风险也是采取传统的方式来进行预测分析,往往难以符合现代化企业的发展要求[3]。
        三、企业审计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的重视程度,强化组织管理,建立完善的控制监督机制
        审计人员要不断了解审计工作,树立新观念,不断汲取有益于企业发展规划的有关策略和建议,采取多种方式宣传审计政策和法规,向全员普及正确的价值导向,并结合自身岗位对审计工作进行思考,提高自律性;此外,企业要加强组织管理,并形成完善的制度体系;国家也要不断完善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企业审计风险的实际情况,从国情角度出发,制定实际政策,提高企业对审计风险的控制力;就企业自身而言,提高风险控制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深入了解企业内部的业务、经营等情况,并不断促进风险管控指标的形成,加强对权力、责任的分配以及流程管控,完善资金管理制度,才能定期、全面的对自身的风险问题进行监察,提高全面管控设计风险的水平[4]。
        (二)建设审计团队,提高审计风险预警信息化水平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引进高素质人才,并强化职业资格认证,并对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另外,企业只有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审计风险预警信息化平台,不断汲取其他企业的优秀经验,完善内部预算管控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建立统一、全面的风险防控平台,加强对风险的识别、防控和监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审计风险管控水平。
        (三)强化审计全面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审计权威性
        企业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将审计监督、预算管控、成本核算等工作理顺,建立全面的监督机制,并加强对有关人员的专职管理和调动,设立审计专业部门进行操作,才能确保审计的权威性。同时,可采取外部审计的方式,进行联合审计监督,并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和预测分析,从而发现并解决问题,维护企业权益。另外,企业只有不断的改进管理机制,才能提升审计风险科学化的监督水平。
        (四)以信息化的方式提高审计质量,减低审计风险
        企业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可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方式来规范审计流程,例如:让审计人员开通在线账户,将审计内容纳入在线信息管理平台等,这样一来,不仅便于在线沟通审计内容以及出现的问题,还可直接共享审计结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防控审计过程中的风险,避免审计工作中出现因人为原因而造成的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不断降低审计风险概率,就必须长期坚持并适时改变策略,以国家政策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为标杆,从完善制度、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加强监管力度等方面入手,才能不断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审计管控网络,及时发现并解决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企业审计风险管控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推动企业的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晁华兰.分析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今日财富,2021(10):159-160.
[2]职盈利.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20(03):111-112.
[3]林芳玉.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0(04):17+19.
[4]郭馨欣.浅析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财会学习,2020(04):151-152.
[5]奚建宏.简述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与控制策略[J].财经界,2019(26):216-217
作者简介:姓名:武华丽 1987-至今,性别:女,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单位:安徽世诚会计师事务所,职务:部门负责人,研究方向:财务报表审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