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 彭列
摘要:发展对外贸易合作是各个发达国家和国际地区实施发展战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经济选择,对不断提升一个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促进重点城市快速经济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动物饲料行业生产和出口贸易在国内市场经济社会建设中一直占有重要战略地位,是促进区域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推动力。随着我们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外贸行业之间对外服务贸易已逐步发展进入决胜攻坚战的阶段。因此,我们国家应该深入学习研究和认真探讨我国饲料原料的安全进出口国际贸易关系问题。
关键词:饲料进出口 贸易与经济增长 关系研究
前言:近三年来,中国一直保持着一个世界上最大的产品销售额年增长率。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可能将会成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动物饲料食品消费国。因此,分析我国饲料产品进出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当前影响我国饲料出口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现状
(一)进口占比提升明显
近年来,国际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逐步走向进入平稳期,我国国内外贸快速增长也开始受到一定影响,中国不断加快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出口服务贸易的各项相关优惠政策。可以明显看出,近5年多以来,国内大型饲料原料产业进出口量虽然有一定不同程度的快速反弹,但是进出口产品总量同比增速远远要低于国内大型饲料原料加工产业持续发展增长速度[1]。
(二)进出口市场结构日趋多元
目前,国内进口饲料原料品的进出口业务范围已逐步扩大,并远至世界各个城市角落。总的来说,进出口商品市场相对比较集中,日益多元化。
进出口业务范围已经遍及覆盖全球150多个发展国家和发达地区,主要出口方向符号是亚洲,其次方向是欧洲、美国。使得我国进口饲料原料产品进出口国际市场覆盖范围更加广泛多元化,而国内进口饲料原料产品进出口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加明显。
二、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中的问题
(一)标准化程度低,出口规模有限
目前,我国各类动物饲料原料及其相关的农作物批发种植基地面积虽在不断增加,但农业总体经济产业化发展程度仍相对较低,各类饲料农产品批发生产仍比较粗放。
(二)缺乏足够的外贸交际人才
我国动物饲料原料业在种植和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业领域中也面临着非常严重的一种跨地域文化的非外贸性和人才资源短缺性的问题。饲料原料品的主产区主要位于现在我国中西部西南地区。由于其地区发展经济条件相对而言较差,工资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一些外贸投资公司,许多高端中层次外贸人才根本不愿意前来这一沿海地区。即使用的是本科和地区高校培养出来的一些优秀人才,也会因自身因素而流失。此外,在现行经济体制因素制约下,西南地区各类专业人才资源利用率明显严重不足,存在企业人力资源严重浪费,使得外贸原材料的生产地以及外贸企业发展长期缺乏可靠的专业人才资源支撑。缺乏相关国际贸易管理规则的专业人才不是很愿意在本国和地区开展工作,这严重制约了他们国际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在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依靠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合理处理贸易摩擦,减少贸易争端的发生。然而,外贸企业沟通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在较大程度上仍然制约了当前我国动物饲料原料行业外贸的进一步发展深化[2]。
(三)出口贸易受贸易壁垒影响较大
近年来,发达国家逐步采取加快措施引进和完善推广食品贸易壁垒,对促进我国动物饲料原料的进出口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往往利用各种对外贸易壁垒因素来严重限制了对我国各类优质农产品和工业加工类农产品的大量对外出口推广。主要政策措施内容包括:通过设置产品反进口倾销补贴壁垒,根据相关产品的潜在倾销进口现象,提高进口税率,限制从其他发达国家直接进口产品;利用反倾销补贴设置壁垒,许多发达国家开始采用包括政策性产品现金进口补贴、税收政策优惠、价格政策支持等相关优惠政策措施,对当地境外饲料原料进口生产和食品预加工进口企业产品进行关税补贴;近年代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不断完善境外饲料产品检验监测检疫相关标准,范围也在我国不断扩大。许多进口农产品也会被包括在其中。这些发达国家主要以进行药物化学残留处理为主要基础的并限制了对我国动物饲料原料的大量出口以及贸易。
(四)政府、行业、协会缺乏协调
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和畜牧协会正在继续努力搭建中国饲料原料以及相关品和农产品的进出口服务贸易合作平台。但是,政府和一些行业或者协会与中国农产品的原产地的直接联系更多的还是靠自己。这三种产业力量相互独立,缺乏充分沟通与有效合作,使得生产原材料和生产地的人力能源相对分散,任何单一经营主体的大型农产品的进出口加工企业都可能不具备完成实现目标任务所需的人力资源。三方企业要是都想充分获得这些人力资源,就必须高度相互依赖帮助对方,形成一个联合体,最终才能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发达地区尚未建立相应的区域协调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导致国内饲料原料产业开发建设相对分散,出口竞争力较弱[3]。
三、我国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改进对策
(一)加大高级要素投入,提升产品质量
我国企业应积极探索加大高端饲料原料以及进出口高端多层次饲料要素装备投入,提高饲料产品综合附加值。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其在原料生产、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环节中的重大科技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运用先进生产技术和行业经验,实现原料生产加工安全保鲜。要求新疆大型专业饲料原料加工生产商和加工经营企业积极充分发挥技术龙头企业作用,努力加快实现产业技术推广和产品推广。同时,主产区政府要积极探索实现地区外贸技术龙头企业主体作用与政府技术支持投入的作用一体化,以各产业地区外贸龙头企业利用现有研发技术和生产基地设备为技术基础,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技术创新研究和创业服务合作机构,为产学研用相结合和促进农民创业获得更多技术创业服务机会提供技术支持。各地建议应积极鼓励企业成立中国农业原料行业发展协会和饲料行业贸易协会。
(二)加强外贸交际人才培养和引进
从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个角度看,每个教育行业都仍然需要不断依靠培养相应的专业人才。不断壮大充实我国外贸企业交流合作人才队伍。饲料原料加工主产区企业要不断改善农业劳动条件,通过不断增加劳动工资,吸引未来更多的农业年轻人进入到本产业地区开展工作,增强竞争力。更加注重引进高科技人才,确保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在人才培养上,要发挥高校的作用。通过学习加强大学校企双方合作,更好地联合开展相关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在不断提高其基本专业素养的需要同时,更好地熟练掌握国内外贸管理相关专业技能,应对国内可能面临出现的各种国际问题和技术不足[4]。
(三)积极应对贸易壁垒
我国现有饲料原料出口外贸市场要在我国现有饲料市场上整体进行适度细分,积极探索开拓更广阔的饲料市场。首先,我国企业生产的许多绿色饲料原料和绿色农产品都已受到发达国家广大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欢迎。同时减少与国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此外,我国政府应尽快实施使国内饲料原料国际质量标准与境内国际市场接轨,以利于满足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对国内饲料以及相关行业产品的国际质量标准要求。
(四)政府、行业、协会充分协调
我国政府应尽快建立开展饲料原料对外贸易的主管政府和相关产业指导体系。协会通过三方合作联动机制为中国饲料原料的进出口企业提供完善的行业信息技术支持。三方技术互动合作机制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加强三方之间的技术信息沟通、态势分析判断、战略方向选择和相关制度实施协调。积极探索结合对非农产品行业进出口服务贸易的具体行业特点,及时研究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工商协会和出口企业之间的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为企业应对困难、促进非农产业转型发展升级提供统一的政策互动协调机制。联合国的会议召开可以有效率地加强各方的业务联系和交流沟通,有利于共同努力应对我国饲料原料在进出口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各地区与商务部等主管部门机关可适时牵头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由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各地农产品市场出口相关企业积极参与,定期或不定期公开通报各地饲料原料出口农产品市场出口调控情况,及时上网发布出口预警响应信息,反映出口企业主要出口需求,配合各地建立出口预警响应机制,讨论各地饲料原料产品出口调控情况,设计研究制定出口应对政策方案和调控策略,为各农产品出口企业贸易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此外,我国还提出应积极将我国现代饲料物流企业管理的新理念直接引入到由政府、行业、协会共同构建的现代饲料原料产品交易平台,合理充分利用物流龙头企业自身优势,有助于推动我国现代饲料原料产品进出口更好地有效应对当前的国际贸易环境竞争力和压力,从而大大增强其国际市场综合竞争力,更好地高效进行饲料产品的交通运输和物流配送,为我国外贸贸易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做出更大的经济贡献。
结语:在全球经济战略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国家和国际地区在很大不同程度上需要依赖对外贸易投资来不断提高自身的重要国际市场竞争力。借助自身的地理区位位置优势,适时主动发展高技术水平对外贸易,可以有效率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更好地积极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水平作出许多更大量的贡献。深入研究分析我国饲料原料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改进政策措施,已发展成为新历史阶段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隋莉. 饲料进出口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J]. 中国饲料,2018,45(8):124-125.
[2]王英. 饲料原料进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J]. 中国饲料, 2020,648(04):113-116.
[3]边菲斐. 我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 调研世界, 2014,1000(009):13-17.
[4]岳珊, 沈捷. 我国饲料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特点研究[J]. 中国饲料, 2019,642(22):17-20.
作者简介:彭列,女,汉族,1984.08,湘,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世界经济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