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系统在油田生产运行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8/9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中   作者:李延青 谭涛
[导读] 在“四化”系统的支撑下,采油厂注采基础管理已经基本具备了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精益化的条件,传统的注采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及流程亟待数字化改造和提升。

现河采油厂新春项目管理中心  李延青  谭涛

摘要:在油田生产过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管理,提升生产运行效率,实现石油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必须要针对油田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优化、提升。鉴于“四化”系统的全面建成,油田生产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依托“四化”系统对生产运行中各单井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实时监控,技术人员利用数据管理系统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以提升采油厂的生产管理水平。
关键词:油田生产;“四化”系统;生产指标;优化运行
        1利用“四化”系统合理优化抽油机运行,提升运行效率
        在油田的生产开采活动中,抽油机的机采系统效率是衡量生产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影响抽油机机采系统效率的因素主要有:抽油机的平衡性、电机功率与抽油机举升能力的匹配性,地层供液能力与抽油机生产参数的匹配性,抽油机的四率一对中以及抽油机各零部件的工作状况等。全面实现“四化”以来,利用“四化”系统实时监控各井生产情况,对影响抽油机井机采系统效率的不利因素进行优化调整,实施抽油机调平衡作业174井次,优化电机90井次,利用措施、检泵作业优化管杆组合75井次,调节生产参数277井次,调整四率一对中221井次,对抽油机实施润滑保养1178井次。平均机采系统效率由34.3%上升至35.5,上升1.2个百分点,保证了机采系统效率维持在32%以上的高水平状态运行。以Y井为例:正常生产过程中,示功图饱满,呈近平行四边形状,10月23日晚21:00监控显示该井示功图异常,示功图下行方向出现刀把状。经技术人员分析:该井油气比较大,受套管气影响易产生较高的套压,从而影响油井的生产运行。释放套管内气体压力可恢复油井正常生产,对该井实施油套连接放气以后,晚23:00监控数据显示该井示功图已恢复正常,油井生产平稳运行。
        2利用“四化”系统合理优化油井工况参数,实现节本增效
        常规的工况控制图是以泵效合理为中心,上调或下可分为能耗、产液量、生产周期三方面。依托“四化”系统为支撑,通过提取分析油井的各项生产参数,紧紧围绕降耗、增油、延周期三个维度,以降低运行费用、挖掘油井潜力、保证长效生产为目标,在系统效率提升的基础上,优化油井运行成本结构,实现油井效益的最大化。
        2.1供液不足井优化生产参数,节能降耗提效益
        油田开发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注采开发过程中往往有的油井会出现供液不足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长期的技术手段是提高对应注入井的注入量。此种措施周期长,见效慢,依托“四化”系统,针对此类井实施的短期措施主要是优化生产参数、降低冲次、结合作业优化泵型泵挂等,实施供液不足井生产参数优化33井次,综合减少日耗电量620kW·h,很好地实现了节能降耗提效益。以X井为例,该井在8月份生产参数为D70×800×4.74×1.23,示功图显呈现出明显的供液不足,根据该井功率曲线计算该井有功功率为9.53kW,计算该井泵效为50.5%;我们随即增大了该井对应注水井的注水量,由原来的50m3/d增加至60m3/d,同时利用该井检泵的机会,对该井的泵型泵挂实施了优化,加深泵挂的基础上缩小了泵径,优化后参数为D63×900×4.74×1.23,9月该井示功图呈现进平行四边形状,有功功率为5.07kW,重新计算泵效为78.4%。通过对该井生产参数的优化,该井日增油0.3t/d,日耗电量减少107KWh。
        2.2高沉没度油井提液提产,挖潜增产提效益
        针对“四化”系统检测到的高沉没度油井,实施上调生产参数,挖掘油井潜力,实现增产增效。三季度依靠“四化”系统数据分析,共实施上提泵挂43口,泵挂平均减少240m,上提冲次207井次,合计增加日液能力980m3,增加日油能力52.8t。


以C5井为例:该井供液良好,对应注水井连通性好,注水稳定,9月份利用检泵时机对该井实施上提泵挂300m,泵径升级(56mm↗70mm),并上调冲次。上调参数后该井示功图变化不大,日液由24.94m3提升至36.15m3,日油由4t/d增长至6.3t/d,日产油量增加2.3t,吨油单耗降低10.6kW·h/t。
        2.3间开井优化间开时间
        以“四化”系统连续示供图为依据,加密动液面的录取,对间开井的间开周期和间开制度进行了优化。全年全厂共实施间开优化80口,实施后合计日增油能力20.2t。以Y2井为例:该井因液量低间开,原间开周期为两周开两天共计32h,均日油能力0.3t,10月份根据示功图分析后改连续生产,并对示功图连续跟踪,加装水套炉点火升温降回压,目前该井生产正常,日液11.05t,日油2.3t。平均日油能力增长了2t。
        3利用“四化”系统对特殊井管理措施优化
        3.1依托“四化”系统数据,优化加药井药剂配比和加药方式
        依托“四化”系统对油井回压、原油粘度的监控,可优化加药井药剂的配比、优化加药方式。一是优化降粘剂配比,各管理区加强与工艺所结合,通过药剂实验比对、优化配伍,提高降粘效果;二是优化投加方式,摒弃人工直接加入套管的方式,通过改造井口药剂泵,实现液位、泵压等数据的及时采集和药剂泵的远程启停,实现药剂连续精准滴加。以B井为例:2020年8月1日新投开,该井因油稠导致回压高,初期使用人工套管加药的方式,投加降粘剂5kg/d,效果不理想。9月21日安装加药泵实施24h连续加药,根据连续示功图不断优化加药浓度,最终确定药、水比1:9,每天50kg,示功图显示正常,加药效果明显。
        3.2充分利用“四化”数据,对结蜡井实施量化预警管理
        利用“四化”的实时数据,基于对结蜡井特征分析,选取五项对结蜡敏感程度关键的指标设定权重,按权重评分,依据分值评价油井结蜡情况。改变以往结蜡程度判断的认定流程,提高了措施实施的精准度。
        3.3探索了特殊井热洗过程的定量化控制
        根据“四化”系统对油井及注采站的温度的监控,调整了油井热洗的周期以及热洗的温度,并重新制订了油井热洗的规范:①井口温度在热洗过程始终要保持60℃以上;②套管入口加装温度传感器进行SCADA的温度监控;设定入口温度;③计算所用水量后,一般洗井时间为5h,可以定出热洗流速并实施监控。
        4利用“四化”系统对水井洗井方案优化
        根据井况优化水井洗井“一井一策”方案,确定合理洗井方式,做好洗井过程监控准备工作。水井井口加装水样取样阀,洗井过程中进行水质对比,加强了洗井过程监控评价。以X3井为例:该井为分层注水井,该井利用回水洗井,井下管柱下深2483m,通过每阶段洗井水量的循环情况,结合现场取水样,通过“四化”系统监控水质变化调节洗井水量,确保洗井达到理想效果。
        5结语
        在“四化”系统的支撑下,采油厂注采基础管理已经基本具备了数字化、规范化、标准化、精准化、精益化的条件,传统的注采管理模式和管理办法及流程亟待数字化改造和提升。下步将继续深化信息化数据集成分析应用、建立完善“四化”系统支撑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健全指标量化排名考核体系,切实提升“四化”条件下的注采基础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劲松.精细管理在采油生产管理中的运用探微[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