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1/8/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中)8期   作者:张磊
[导读]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二者的共同推动下,各行各业都会发生重大的改革与突破。
       张磊
        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941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在二者的共同推动下,各行各业都会发生重大的改革与突破。作为国计民生的支柱行业之一,建筑行业的发展既能体现社会发展的趋势,也能呈现国民生活的需求。目前,我国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的数量不断提高,高层建筑层出不穷,建筑建设的高层化发展也对建筑施工的桩基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整体建筑的重要支撑,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效能直接影响着整体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与安全,与建筑施工的效率与成本紧密相关。
关键词:建筑施工 桩基础技术
一、桩基础定义
        作为存在时间较长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基础强调以承台为依托,通过联结桩顶部的方式,使其成为可共同承受荷载的整体。桩的作用主要是穿越地下水层、软弱土层,确保自身所承受荷载能够被尽数传递给密实度及硬度较强的持力层,为建筑稳定性提供保证[1]。
二、建筑工程中桩基础技术的施工准备
        2.1技术准备和临时设施准备
        在桩基础技术施工准备工作中,技术准备与临时设备准备是十分关键的环节。这要求工作人员于施工开始前完成图纸熟悉工作,掌握桩基施工的基本情况,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内的桩位排布,结合施工现场对桩基结构进行最后的调整,并且确认桩长等技术参数。同时,工作人员应该针对施工现场展开全面勘察,全面了解施工当地的环境,掌握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从而展开图纸会审,结合规划局确定的基准点和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建设轴线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在此过程中,为了不盲目随意进行作业,工作人员应该提前进行施工参数技术交底,从而使其落实于操作细节中。
        2.2施工设备的准备
        为了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设计人员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量施工设备的合理性与实用性,综合分析后续施工中的设备需求,提前准备施工设备,合理排布施工设备。在设备抵达施工现场后,应先行对其进行性能检测,避免发生故障设备投入使用的现象,要保证所有施工设备都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同时要对所有设备展开科学合理的维护与保养工作。
三、桩基础技术分析
        3.1锤击法
        作为桩基础施工常用技术,锤击法的原理是经由锤体向土体施加适当冲击力,确保桩体能够沉降到计划高度。若项目所在区域有大量碎石、砂土存在,则应全面清除上述杂质,保障锤击效果[2]。
        3.2振动沉桩
        该技术以设备振动为依托,通过将垂直作用力施加在桩体上,加深桩体深入土层的深度,振动机规格多为 20 t 或 40 t,振动频率则多被控制在 800~1000 次/min 的范围内。由于桩体具有一定强度,土层往往会随着桩体的沉降而出现收缩及位移,通过增强密实度的方式,提升基础稳定性。但要注意一点,对该技术加以应用,通常会有振动及噪声产生,且一旦出现施工不当等问题,断桩的概率将大幅增加。因此,施工单位应将重心放在现场管理上,避免出现断桩等问题,给施工效果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3.3静力压桩
        与振动沉桩相比,静力压桩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不会产生振动及噪声,可最大限度减小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在实际施工时,由施工人员借助设备所产生静压力,通过向软土层压入预制桩,确保有效加固建筑基础。要想使该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关键是提前对现场情况进行勘查,确保桩位所在区域的土层没有石块等杂质存在,为桩体完整性提供保证。实践表明,该技术的优势在软土层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3]。


        3.4钻孔灌注桩
        对该技术加以应用的关键环节,主要有:①机械钻孔;②安装钢筋笼;③灌注水泥浆。在进行钻孔作业时,施工人员应配合使用泥浆护壁法,经由循环往复的泥浆,将钻进渣屑尽数排出,避免土层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出现坍塌。一般来说,该技术适用土质为碎石质土、沙质土还有粉质土,但相对烦琐的流程,使该技术所提出要求较其他技术更高,且确认深埋地下状态质量的难度极大。因此,若要使用该技术,施工人员应将更多精力放在质量检验、现场管理上[3]。另外,近几年得到广泛应用的树根桩,同样属于钻孔灌注桩,其直径往往在 100~250 mm,施工流程和钻孔灌注桩大致相同,二者唯一的区别是树根桩需要通过对多个桩体进行灌注,形成可使土体得到加固的树根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相比,其优势则体现在对场地要求较少且不会给既有地基带来严重破坏,符合民用建筑施工要求。
四、桩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4.1确保施工现场放线的准确度
        施工人员应确保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计划进行施工现场的放线定位。构造网格用于制定控制线以确保相应的尺寸和位置。确定符合建筑基础施工的标准和要求。在完成预定位工作后,施工人员应通过检查工作来避免发生桩位误差,从而确保桩位定位结构的效率和质量。施工人员必须根据施工标准和要求准确确定水平点的位置,并有效记录和组织有关数据参数,以促进后续施工工作的规范发展[4]。
        4.2搅拌桩地基
        施工搅拌桩基础的施工在含水量较少的土壤和沙质土壤中更为常见,搅拌桩基础的施工主要有两种方法: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干式建筑方法主要使用粉末喷涂,而湿式建筑方法主要使用深层搅拌。施工方法应根据施工现场条件和土壤质量特点合理选择,在搅拌混凝土之前,清洁并调平搅拌设备,严格检查施工安全措施和设备工作状态,确认无异常情况再进行施工。搅拌桩基础的施工要求桩基的垂直度误差在1°以内,位置误差在0.05m以内。灌浆完成后,应清洁搅拌机管道。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有时会关闭搅拌机,在这种情况下,暂停期应超过3小时后再进行清洁。
        4.3信息化处理技术的优化信息化
        处理技术是一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处理信息的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基础建设的地质和地面环境进行检查和检测。在信息处理系统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建筑物基础的实际施工,并应严格检查施工人员的工程实际情况。借助这项技术,可以对系统的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系统有效地分析,并及时记录建筑项目中基础施工的日常施工状态,促进现场基础建设工作。当基础现场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从而可以对现场的实际操作与特定项目的施工计划进行详细的比较,从而避免实际施工与计划进度之间的不匹配,减少后期的返工情况。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大大提高了基础施工质量,也提高了建设项目的整体施工效率。
结束语
        总之,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对于整体的施工质量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会决定工程经济效益。企业与工作人员务必意识到桩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对桩基础的施工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将这些技术灵活地应用在施工中,不断创新技术,使新技术能够在相关的环节发挥作用,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施工是重要组成部分,因将其质量控制作为重要项目,结合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多个环节,加强技术规范操作和管理,保证桩基质量达到标准,提升工程质量[5]。
参考文献:
[1]侯金银.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1(05):123-124.
[2]雷衍发.民用建筑地基和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分析[J].低碳世界,2021,11(04):171-172.
[3]刘广祥.建筑施工中桩基础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12):202-203.
[4]宋蕾,付晨涛,王晓敏,宋姣姣.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08):91-92.
[5]王惠,马天水.油田建筑工程中的桩基施工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21(04):177-1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