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陈贤
温州绿地欣瑞置业有限公司 浙江省温州市325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速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体系没有得到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制约了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科学合理地控制项目造价,可以使工程造价得到节约。本文探讨了建设项目造价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4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工程造价审计是建设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建筑工程进行监督与核算,检查并审核建筑工程中建筑概念、价格、工程量的真实性与合法性。通过工程造价审计,有效减少设计单位、建筑单位出现串通造假、虚列工程、偷工减料、高估冒算等行为。
1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通过对其造价的动态管理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的造价,在一定限度上降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投资的成本,进而找到投资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现阶段,相关建筑企业所具有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建筑工程的造价,加强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控制工作的力度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建筑工程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建筑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更好地占据市场竞争中的有力位置,相关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管控,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推动建筑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下的长远健康发展。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工作降低产生设计变更等问题的概率,保障建筑工程能够按照预定的期限顺利开展。
2传统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2.1造价模式不符合市场发展现状
在时代的发展中,中国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放开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伴随着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能性越来越多,针对不同功能的建筑,其侧重与要求也大有不同。因此传统的造价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的大趋势,并且严重阻碍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对各种建筑功能的重视,这种方法不仅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已经不再适用,而且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与提高,使得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呈现逐年下滑的走势。建设单位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过程结算、全过程咨询、进度应用软件申报等适应市场发展模式的造价模式来进行管控。
2.2我国建筑工程在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方面的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是整个建筑工程的重要建设费用,其具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是实践性;第二是科学性;第三是不确定性。工程造价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涉及以下几种:其一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费用;其二是建筑工程的安装费用;其三是建筑工程的施工设备费用;其四是建筑工程的其他费用。在建筑市场的价格发生浮动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很大限度上降低建筑工程的投资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建筑经济效益是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工作。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控制工作贯穿于建筑工程的所有工作环节:其一是决策阶段;其二是设计阶段;其三是施工阶段;其四是竣工阶段。在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时,应该加强对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相关因素的控制力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调整,有效规避建筑工程造价进一步增加问题的发生。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造价往往会受到下述因素的影响:其一是建筑工程的材料;其二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其三是价格变化等。在我国建筑工程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建筑工程的施工材料以及相关工艺和方法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现状采取合理的措施实现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和控制,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3]。
2通过合同管理提升造价管理成效的具体措施
2.1加大合同索赔管理力度
在今后的发展中,企业务必关注索赔管理,对日常管理中的有用数据及纸质资料进行收集,并根据合同内容进行分类。一旦索赔事件发生,可准备好相关资料及真实有效的索赔依据,双方沟通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时,委托仲裁机构进行责任认定,最后完成索赔流程。只有这样,合同才能成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文书,企业的应得利益才不会受到损害。当然,索赔管理这个步骤比较烦琐,因此应尽可能采取措施控制好项目施工质量,避免在造价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和分歧,尽可能不进入索赔程序,使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2.2做好合同的审查工作
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工程企业合同制定和履行情况的审查,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合同当事人的资信,合约履行能力以及是否具有合同主体资格等。如果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提出法律援助,积极配合法律部门做好调查工作。而业务的承办人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对合同审查人员进行告知,合同审核人员根据合同签订的背景和前提条件对合同中各项条款的合理性、可行性等进行分析。保证合同中各项信息的准确性,防止由于合同条款表述方面的问题导致合同纠纷。
2.3加强合同内容的规范
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以完善的合同管理法律体系为基础,对其中涉及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正,能够更好满足建筑行业的发展,实现对合同管理流程的规范。同时对合同中不合理、不合规的问题及时指出来,并通过双方共同探讨和协商的方式进行解决,保证合同效率,降低由于双方权责不明导致的合同问题,使后期合同管理工作开展受到影响。对合同内容的合理修正,可以实现对合同双方权利的有效保障。从当前工程合同管理情况来看,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合同管理工作缺乏规范性,对合同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足,导致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频发。
3、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3.1、预算编制不够准确
建筑工程预算编制工作是造价预算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精确度的提升与造价预算管控、工程整体效益等紧密相关。从桩基础工程实际来看,造价预算编制随意性现象相较突出,尤其体现预算编制未能切实结合分部分项桩基础工程的施工需求、现场施工情况等方面,缺少对工程变更与索赔规划,较易加大预算编制误差。此外,预算编制准确性不足还体现在工程造价预算团队方面,如预算人才的缺失拉低了整个团队的工作能力,使现有预算人员难以有效解决施工存在的较多突变型问题,加剧了预算工作难度,也为造价预算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
3.2、施工材料管控标准过宽,浪费问题大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一些主观与客观原因,“人为因素”导致的施工材料浪费现象十分严重。材料成本是地铁工程施工成本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且材料的造价占据整个施工造价相当大的比例。在施工过程中,很多施工方缺乏科学的材料管控制度标准,或者材料管控制度执行不力,这导致了诸多材料浪费现象的持续发生。例如,材料进场混乱、材料出库混乱、施工材料尾料回收难、材料失窃现象等。在实行“计件承包”后,工人组为了追求产量,从不爱惜施工机械设备,并且存在过量耗费物资施工材料的现象。再者,在施工现场,相关负责人缺乏对施工材料的维护,造成混凝土浪费、钢筋材料生锈等现象
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为建筑工程的量、价、费提供全方位数据支持,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发挥重要作用。决算资料编制与管理要求资料完整、条理清楚、文件清晰,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对建筑工程的有效监督和审查。
参考文献:
[1]唐晋.建筑工程造价审计与决算资料管理[J].散装水泥,2020(05):43-44.
[2]廖益菲.研究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措施[J].智能城市,2020,6(19):104-105.
[3]任英梅.建筑工程造价动态控制探讨[J].四川水泥,2020(10):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