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9期   作者: 刘斌
[导读] 下文将对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刘斌
        深圳市邦迪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深圳市  518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市政交通工程项目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了非常充足的动力,在此背景下,相关部门必须要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加以重视,以全面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质量。基于此,下文将对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展开一系列的分析。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管理

1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施工特点
1.1 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为了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营造出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通常在城市道路地下会铺设各种各样的管道,包括热能、电能、通信、排水、煤气等管道,这些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不能盲目地开挖道路,必须透彻地分析不同管道的位置及作用,减少对公共设施的破坏,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经济损失。一旦胡乱挖掘可能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延迟工程进度,增加成本。
1.2 施工投入的成本大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建设投入一般而言都是十分大的,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施工也不能例外,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费用,尤其是施工所用到的原材料。根据相关人员的经验总结和成本预算,原材料的成本费用几乎占据了整个工程总成本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在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中,原材料的选择工作尤为重要,施工材料对整个施工工程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果要加强施工的管理和把控施工的质量工作,那么把控好原材的选择工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各项施工工作顺利展开的保证。
1.3 现场施工作业面有限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通常位于城市内部区域,相较于郊区道路、高速公路施工,前者的作业面相对较小,同时为了避免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施工中需要考虑很多因素,例如不能影响到周围建筑的稳定性、不能影响到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甚至有的道路工程需要拆除一部分建筑物等基础设施才能够顺利施工。
2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施工环境复杂
        市政道路工程由于建设环境复杂、交叉作业多、作业面有限等特殊性对工程质量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施工中需要考虑各种施工管道的安全性,原本作业面就比较有限,还需要考虑已经存在的基础设施,施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为工程监督和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另外,道路工程属于露天施工,很容易受到气候、材料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施工难度。
2.2 施工人员水平较低
        施工人员自身的水平会直接决定市政道路施工的质量。正因为多数从事市政工程的人员的学历、素质和其他条件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作为一名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施工技术,更需要在施工中及时地了解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用合适的策略来解决存在的问题,最终才能够保证工程都能够顺利进行。一些素质较差的施工人员因为个人体能、素质的原因而容易在施工中存在粗心大意的现象,所以并不能够有效地保证其施工的效果。
2.3 施工技术水平较低
        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同时,人们对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尤其是对市政道路的施工工艺和技术的要求。一个施工建设中如果施工的工艺和技术不过关的话,那么就无法达到和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在实际的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也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求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方案和实际的施工需求相匹配。


3 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和管理措施
3.1 强化技术和组织管理优化
        首先要加强技术管理优化。市政道路工程优化中技术管理的首要职责就是要对施工设计图纸有清晰的认知,这样可以减少技术失误导致的工程量增加等问题。通常,工程设计人员都能够出色地完成各自所属工作范围内的任务,然而一旦与其他专业设计成果进行综合,就可能出现设计不一致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图纸会签来实现。在进行图纸会签的过程中,要尤其重视交叉作业,重点考虑道路工程施工所涉及到的交叉作业,认真查找是否存在技术失误。除此之外,要强化技术交底,让施工人员能够正确的理解工程设计理念,避免因为理解偏差影响工程进度;其次要加强组织管理优化。不论是道路工程施工图纸的会签、技术交底,还是隐蔽性工程验收,都要配合协调会议制度,加强施工组织协调管理,尤其是施工管理人员要明确职责,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结合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组织管理和统一领导。
3.2 建立健全完善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应当严格按照质量管理机制,落实监管责任,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实施要求及任务目标,由法定负责人进行全面管控,监理单位进行全过程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当发挥自身的督导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明确监督管理的主体及其职责范围。与此同时,相关单位也应当对质量监督的具体流程进行有效的建设完善。一方面,严格审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的资质证书;另一方面,建设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由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及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监管设计,同时明确审查标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及监管部门必须定期对工程进行抽样检查或是不定期的巡查,同时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工程材料施工设备设施进行检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质量的全过程监管,确保在工程建设阶段施工材料、施工工艺满足国家相关标准。
3.3 强化对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是整个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施工的前提和依据,设计的变更对工程建设的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相关人员要加强对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在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中,首先,要对整个施工过程所用的施工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即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要节约成本的使用。其次,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出现设计变更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在设计时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设计方案和实际的施工要求相符,尽可能地规避施工中设计变更的问题出现。最后,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时要做好对施工现场的勘察工作,清楚地了解施工周围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工程的施工提供更安全、更可靠的保障。
3.4 直接把关好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真正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会用到很多不同种类的施工材料,如果不直接把关不同的施工材料最终就会影响施工材料的质量,最终更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多数施工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就需要严格地把关不同类型的施工材料,并在让有关的材料进入工地之前就采用合适的策略来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够保证所有存在工地中的材料都可以符合施工质量的要求。例如,沥青混合料拌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人员必须先对有关的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并让所使用的材料可以符合有关的质量标准。在控制好沥青质量的基础上更需要让多次配合比试验发挥更大的作用。温度对于材料的质量也会有着巨大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市政道路施工管理而言,应加大对设计环节的监管力度,做好施工前准备,有效管控建筑材料的整体质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督管控,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资料的整合管理效率,注重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工作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完善的市政道路工程质量监督机制。
参考文献:
[1]苏玮良.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探究[J].江西建材,2021(04):242-243.
[2]张鹏.市政道路工程优化施工与管理方法分析[J].四川水泥,2020(05):65+67.
[3]周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管理方法的现状及应用趋势分析[J].决策探索(中),2020(04):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