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1/8/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9期   作者: 施燕兵
[导读] 随着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房屋建筑得到规模化发展,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施燕兵
        身份证号:32068419871111**** 浙江 杭州  311000
        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稳定发展,房屋建筑得到规模化发展,而房屋建筑的质量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高层房屋建筑的不断建设,人们对房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鉴于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在保证房屋建筑质量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抗震设计方面的考虑,提高房屋建筑设计的质量,提升房屋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以此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作用;措施
        1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原则
        近年来,地震变得更加频繁,人民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地震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因此,从建造建筑项目起,应该进行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并严格评估。抗震设计应遵循以下准则:①在构建复杂的设计项目时,有必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测量方法来研究建筑项目薄弱层的塑弹性变形,例如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等方法。②设计时,将弹性过程分析法作为补充类测算措施。必须注意建筑结构整体内力位移,还必须选择不同的测算方法,确保测算建筑物内力位移的准确性。③在设计连体建筑物的过程中,应同时测量一个或多个建筑物结构的振型数,应为单体数的至少9倍,有效质量系数为0.9以上。
        2建筑结构工程抗震设计的作用
        2.1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工程的抗震能力,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在建筑结构工程中,必须考虑到地基稳定性因素,选择适合于抗震性的地基,避免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抗震功能;②同一个建筑结构工程单元要选择性质一样的地基,必须将地基的最大潜力包括在建筑物的结构设计中,发挥地基的抗震能力;③建筑结构工程需要规则且对称,目的是减少由于地震活动引起的建筑物变形,并防止由于地震作用力集中而导致的建筑扭曲;④为了提高建筑结构工程抗震性能,我们需要增加几道抗震防线。同时,有必要明确建筑结构工程的受力设计,防止建筑结构工程的局部薄弱。
        2.2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降低地震对建筑的影响中,一种常见的方法是在建筑基础和建筑主体之间添加隔震层,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对建筑物的潜在破坏。例如,在建筑物顶部添加一个“反摆”,“反摆”使建筑物和摆在地震中产生方向相反的位移,从而减小加速度,减小地震对建筑的作用。相关研究分析认为,如果合理设置“反摆”,减少地震影响的概率可以达到65%,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的受损程度。该方法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研究,在实际施工中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优异的效果。
        2.3保证建筑刚度
        正确设计建筑结构工程抗震和明确建筑物刚度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大量使用钢筋混凝土,主要应用是通过改善结构来加固现有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3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技术的对策方案
        3.1建筑结构抗震的新设计思路
        建筑结构设计中要以安全为设计管理的基本要求,不断提升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能力,重视对结构功能水平的分析。根据设计规范的基本要求,对建筑结构中的特殊结构设计进行处理,提升房屋建筑减震抗震的能力,重视建筑抗震效果的优化,以合理的抗震结构方式,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3.2建筑结构抗震的加固设计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加强抗震结构设计规划,在施工前做好抗震设计标准。面对建筑施工规范管理要求,对建筑结构安装部位的技术指标进行分析,判断建筑结构中需要采取的抗震措施。施工单位可以采用抗震阻尼操作方式,对建筑上层实施抗震、减震设计,以提升房屋建筑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3.3建筑结构中无黏性抗震、减震设计
        建筑结构中要对无黏性抗震体系实施减震效果的设计与评估,分析无黏结支撑体系的配置标准和设计规范。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钢管与内核钢之间无黏结固定,可实现建筑整体造型和层次的美观。当地震发生时,钢管外部和内部之间的空隙可以起到直线支撑和减震、抗震的作用,保证房屋建筑结构不受外力的严重破坏,达到保护建筑结构的目标。
        3.4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数据分析
        地震是地球表面地壳运动引发的,其发生与地质环境结构有关系。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要根据建筑现场地质特点进行现场勘查分析,结合以前地震震动发生的数据信息和建筑建设要求,设计地震能量传递抗震的办法。根据地质抗震的设计要求,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以提升建筑结构的整体抗震设计水平。
        3.5建筑结构的平面规范分析
        建筑结构中平面规则与建筑结构抗震的稳定性有直接联系。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建筑平面的布局和规范,对凹凸的深度、宽度、稳定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充分考虑建筑结构设计中平面的规则操作是否符合建筑结构的设计标准。建筑结构中平面设计的凹面、凸面要采用符合地质结构抗震设计思路的方式,最大限度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从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上来弥补,选择符合抗震刚性要求的材料,而建筑结构顶部则要选择韧性强的材料。
        3.6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根据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巧妙运用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来优化抗震结构面层,并对灾害发生的强度做好评估。以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规范为标准,从抗震总体结构性能上进行评估,提升建筑主体的抗震安全性,重点提升建筑结构加固设计思路,做好设计安全的准确评估。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利用建筑结构模型测试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要求,找出技术薄弱环节的要点,改进局部抗震结构设计,以保证建筑结构整体抗震设计准确有效。根据房屋建筑的实际高度和质量标准要求,规范建筑企业的施工,确定建筑结构施工的加固标准。工作人员要准确评估建筑结构的地基,搜集各类设计资料和信息,建立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模型,结合建筑结构测定方式,计算建筑承载力标准,以满足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要求。
        3.7建筑结构加固设计规范要求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很多建筑的功能用处不统一,抗震指标无法达到建筑物规范要求。在建筑物的规范使用上,要经过建筑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改变建筑使用用途。在规范房屋地基基础抗震性能的过程中,要确定房屋是否符合实际规范使用标准要求,结合房屋地基做好加固设计的数据准备。建筑结构设计师采用砌体结构,其实际的抗震性能不足,在砌体结构的基础上可采用建筑加固设计方式,以提升建筑的稳定性。通过拉杆、圆圈横梁等结构部件来加强建筑结构的地面支撑力,优化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满足后续建筑的使用需求。
        结束语:地质条件、地貌、建筑材料、建筑结构等是影响建筑物抗震性能的重要因素。一旦地震发生,将会对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我国的经济水平受到地震的重大影响。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再结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工程的实际要求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保证建筑结构对地震作用力具备良好的分散以及消耗作用,将地震的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会荣,张宏春,王芍丹.高层混凝土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200-201.
        [2]赵宏伟.简述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19(9):61-62+50.
        [3]杨德明.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6):79.
        [4]郭敏.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体系的选型及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32):84.
        [5]诸葛祥占,耿欣.抗震设计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产业,2019(5):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