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 张万伟
[导读] 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是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化楼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张万伟

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品质是不断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社会大众的切身利益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是我国农业不断发展的必要基础。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农产品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与不足。
关键词: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引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渐变成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近些年频繁出现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当社会大众察觉这些问题会威胁自身健康与生命后,容易对所有的农产品抱有一种怀疑心理,这将是农业发展的巨大阻力。虽然对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也提出监管政策和标准,要求所有农产品在通过质量安全检查后才可以投入市场,但最终监管效果并不是十分显著。
        1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同时,农产品的质量也与农业发展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代表着现代农业的综合发展情况,这也是未来我国建设成为小康社会的必要保障之一。因此,加强落实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就是在促使农业进行标准化建设,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也会因此受到规范管理,整体农业结构都会得到有效的调整和优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质量优秀的农产品也会保持顽强的竞争力,进而使农产品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化和持续化,这也是为农民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安全监管工作是保证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只有重视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并贯彻落实,才能够高水平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隔绝一切风险因素,最终保障生态健康发展持续性进行。
        2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1残留物危害
        在农产品种植环节中最为困扰种植户的问题便是病虫害,为了将病虫害对农产品生长的危害最小化,大部分种植户在田间都会采取针对性管控,并通过化学、生物等方法针对病虫害展开预防与治理,其中最为常见、有效的便是化学方法,这种方法无需太多成本,应用后效果十分显著,目前在水果、草药以及谷物等农产品种植中十分常见。但这种方法也容易出现以下两种危害情况:其一,种植户不确定化学药剂使用分量,在实际使用中用量过大,最终导致多数农产品之中含有大量化学残留物,这些残留物对人体会造成很大危害;其二,由于部分化学农药中有毒物质太多,所以我国已经明令禁止在农产品种植中使用百草枯等化学药剂,但还是有很多种植户为了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依然通过其他途径购买禁用农药,这样农产品即便经过后期处理与清洗,其中依然存有大量农药残留物。以百草枯为例,当人体摄入少许百草枯后,就容易对生命造成威胁,即便及时将其送往医院,体内诸多器官也逐渐呈现衰竭状态。
        2.2检测水平不足,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的成本较高,再加上资金的限制,使用于研发先进检测技术的资金严重不足,更谈不上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尤其是在一些农产品生产水平较为落后但农产品又占比过大的农村地区。此外,由于农产品质量检测技术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但现有的检测人员专业知识和实践知识较为缺乏,这就使一些地区出现质量检测设备齐全但没有检测人员进行工作的情况,造成设备的浪费。另外,对农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是希望淘汰劣质的农产品,保障市场中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产品市场发展。但一些地区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仅仅停留在保存检测单的环节上,缺乏检测结果的传输和报备,使相关部门在发布检测结果时很难被消费者理解,最终导致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



        2.3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有待整顿
        这里说的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指的是农村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主要包括油坊、磨面坊、豆腐坊等,这些加工作坊一般地处偏僻,加工条件差,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环境卫生不达标,而且部分小加工作坊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其本身具有随意性、落后性、杂乱性,对于食品加工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部分生产人员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顾生产的标准,随意使用添加剂,以次充好,出售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而这些小加工作坊的数量庞大,且分布非常分散,给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3新形势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
        3.1加强源头问题处理能力,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首先,加大力度使农田建设尽快达到绿色化标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粮食生产效率,来对整片农田进行划分,并在一定的时间内将两块区域建设完毕。对此,必须要落实耕地质量的保护工作,用科学的方法来使土地具有优良的生产力,建设出符合标准的绿色化农田生产基地。在基地整体建设规划中,要及时做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在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下,对当地农村土壤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利用土壤质量监测工作,来有效防止耕地遭受重金属污染。其次,为了使农业生产污染得到规范化的管理和整治,应该始终保持化肥农药零增长的状态,在农业资源的支持下,全力推广有机肥,以此来代替化肥。用先进的施肥技术建设化肥增效示范区,保持农产品能够实现规模化种植,对主要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实现全过程控制绿色农作物的种植过程,打造出绿色化的农业示范种植基地,从制度和法律角度对高残留农药进行严格的规范。除此之外,还要对畜牧养殖业的饲料用药进行严格的规范,避免出现超标药物残留的现象。最后,农业污染治理工作也要全面落实,全力提倡使用可循环废物再利用模式,对禽类的排泄物进行资源化再利用,通过相应的制度来明确废物回收的责任。
        3.2开展认知宣传与培训
        站在新时代趋势角度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并不是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而是多个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可以与其他部门相互合作,并共同针对缺乏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的种植户展开宣传与培训。其一,可以与各地区政府部门开展合作,由政府部门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知宣传,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负责培训,这样便可让更多种植户了解目前我国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度,促使其在农产品种植环节能够更加注意质量安全;其二,可以与各地区农业企业开展合作,在很多地区农业企业都会通过土地流转方式来获取土地使用权,再到本地招聘种植人员,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企业相互合作后,就可以通过企业制度来规定种植人员在工作之中注意质量安全,从而促使大部分种植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产生正确认知。
        3.3加强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当前农村地区的农产品种植和加工专业化程度低,种植分散,对于农产品的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加大了监管的难度。政府部门应进一步推动农村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财政扶持,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当地的农业生产。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监测,整顿小型农产品加工作坊,使其生产环境,卫生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手段达到相应的标准。完善“三标一品”的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推动农产品生产的标准化。
        结语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对于农产品信任心理,还会影响各地区农业发展,甚至会干扰到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一定要了解残留物、重金属以及保鲜剂对于各方面实际危害,并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郜成杰.现代植保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措施探究[J].南方农业,2020,14(27):7-8.
[2]王刚,俞宏斌,许唯,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农机化,2020(16):32-33.
[3]张晓民.探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有效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9(13):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