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主要病害及综合防控技术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左热古力·司拉木
[导读] 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小麦的历史,小麦种植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新疆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左热古力·司拉木  2430014

摘要:我国有着悠久的种植小麦的历史,小麦种植在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升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需要提升对小麦相关病害的防治和研究,优化病害防治技术。
关键词:小麦;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研究;
        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以及农产品行业的发展,小麦种植也得到了充足的发展。在当下的小麦生产中,小麦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小麦种植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高,病虫害防治也越来越困难。想要维系高产量,就必须要解决管理工作以及病虫害防治等两方面问题。
        1小麦种植要点
        1.1合理选种
        为了保证小麦种植的质量和产量,需要做好小麦的选种工作,选择优良品种,是小麦种植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然而从市场上的小麦品种来看,小麦的品种种类和数量比较多,所以在选择小麦品种的过程中就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考虑,结合陕西省蓝田县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质条件等因素进行合理的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抗病性、产量高的小麦品种。同时,当地政府应该积极加强宣传,让种植户能够提高对市面上小麦品种的认识和了解,做好科学选种。
        1.2精耕细作
        在小麦种植前,除了需要进行小麦品种的选取,还需通过机器进行精耕细作,保证土地种植科学性。由于在小麦种植期间会出现病虫害影响,而部分虫害将虫卵产在土壤中。因此,在耕作前,种植人员需要采用机械设备对土地进行深耕,通过将土地深处肥料与土壤结合,提高土地肥力。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轮番种植。例如,在种植小麦结束后,可种植豆类产品,主要由于二者营养吸收方式不同,通过更换种植品种,可以起到改善土壤肥力的作用,并且可有效预防病虫害发生。
        1.3进行科学的施肥管理
        在完成小麦播种工作后,应当考虑施肥量。实际高产作物很大程度上是由施肥量决定的。在人工决定具体的施肥量后,要结合小麦的品种以及种植的土壤肥力来确定施肥量,并完成土壤肥力的测定工作。根据作物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实行科学的施肥管理模式,减少资源浪费,保证小麦作物的顺利生长。在小麦种植前,需要确保成活率,并能够及时施加有效肥料。同时要注意,如在施肥后降水量太大,可能会冲掉小麦根部的硝酸盐,导致蛋白质形成和吸收受到影响,在此基础上,应当适量追加氮肥,确保麦粒的蛋白质含量,进而实现小麦优质的种植效果。
        2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原则
        在进行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时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应该以农业手段为主,再辅之以化学、物理和生物手段,这样才能种植出绿色无公害的小麦。小麦最主要的病症为:白粉病、叶枯病以及锈病。白粉病发病初期时主要是在叶片上有许多的白色小点,然后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白点的大小不断变大,颜色不断地加深,由白色变为黑色。叶枯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所处的温度过高,并且根茎处于潮湿的状态,导致根系无法有效地吸收养分。小麦锈病属于气传病害的范畴,发病初期是叶片上长出许多红斑,形状颜色类似于锈渍一样。小麦最主要的虫害为:麦蜘蛛、吸浆虫和小麦蚜虫。麦蜘蛛主要以小麦营养为食物,会持续进行吸食工作直到干枯死亡为止。吸浆虫会对小麦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它吸收小麦果实的汁水,造成空壳的情况。小麦蚜虫会阻碍小麦的光合作用,影响它的正常发育生长。
        3小麦病害综合防治措施
        3.1赤霉病
        赤霉病在发病过程中,对小麦危害程度较大,不管是在小麦幼苗时期还是成熟期,都极易出现该类病症。


在赤霉病发病后,会导致小麦枯萎,严重者会导致小麦腐烂。在小麦腐烂过程中,其土壤、根茎都会出现传染现象,并且在温度适宜或者小雨天气,赤霉病发病率会急剧上升。在进行赤霉病防治时,需要种植人员在耕种期间,实行深耕,因为赤霉病无法在温度较低时进行扩散,因此在进行深耕时可以将病菌低温消除。在小麦追肥时,要选择适当的时间,追肥时间过晚,会导致赤霉病发病率提升。在发现赤霉病时,种植人员可通过手摸,查看叶片上出现的斑点,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多菌灵对小麦进行喷洒,降低小麦发病率。
        3.2小麦白粉病具体防治措施
        首先要选择对白粉病抗性比较强的品种进行种植,选择的时候要根据当地的环境,提倡使用有机肥。在种植过程中,应适当地增加氮磷钾肥的使用。麦区要根据生长情况进行浇水,来增加小麦的抗病能力。在种植之前需要对小麦种子进行化学药剂的处理使用0.03%(有效成分)2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当因为小麦抗病种性比较小的时候,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增加,可根据田间实际情况采用杀虫杀菌剂混配做到关键期一次用药,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等主要病虫害,从而提升小麦产量和质量。
        3.3红蜘蛛
        红蜘蛛又叫红叶螨,通常在小麦种植初期,对小麦叶片进行侵蚀,在红蜘蛛越冬结束后,于小麦叶片背部进行产卵,在大量啃食叶片后,借助风力进行大规模覆盖。红蜘蛛是一种传染性极强、危害较重的小麦常见虫害。在进行防治时,由于小麦是属于居民主要粮食作物,因此无法进行大规模农药喷洒,在防治过程中通常使用生物防治为主、人工防治为辅的防治模式。通常情况下,根据红蜘蛛的习性,种植人员在进行田间管理时,红蜘蛛产下的越冬卵进行集中收集处理,通过焚烧或石灰水覆盖,杀死大部分虫卵。为保证红蜘蛛数量减少,可进行生物防治,红蜘蛛的天敌通常包括中华草蛉、食螨瓢虫等。种植人员可以根据红蜘蛛数量,通过1:50的模式引入红蜘蛛的天敌,对红蜘蛛数量进行管控。由于红蜘蛛在孵化过程中通常选择在杂草上进行饮食覆盖,种植人员需要加强田间管理,清除小麦地周围的杂草,使红蜘蛛饿死,科学的进行红蜘蛛防治工作,增强环境安全。
        3.4小麦穗蚜的防治措施
        ①农业防治。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加强对田地小麦穗蚜发生情况观查。施用有机肥,增加小麦营养,进而提高小麦的抗病性。②保护并利用小麦穗蚜的自然天敌。七星瓢虫、龟纹瓢虫、蚜茧蜂、食蚜蝇等对麦蚜都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因此种植户可以使田地里这些天敌保持在适当的数量。③化学防治。每0.067hm2小麦选用有效成分吡蚜酮20g,或啶虫脒20g,或吡虫啉40g,或抗蚜·吡虫啉3.6~4.8g。按上述用药量,每0.067hm2机动喷雾器兑水15L,手动喷雾器兑水30L对准小麦穗部进行均匀喷洒。
        3.5小麦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与品种抗性、气候因素、耕作制度、栽培措施和土壤类型等有关。气候因素影响重要。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常造成小麦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适时清沟理墒,降低田间湿度;及时防除杂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拔节后不能再喷除草剂,否则必定遭受药害;防止重施、偏施氮肥。应掌握在小麦拔节前后、纹枯病初发时用药。药剂可选择井冈霉素、噻呋酰胺、苯甲·丙环唑等三唑类药。
        结束语
        随着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小麦病害防治手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主要是通过物理手段、化学手段两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麦病害的防治效率和工作质量。为将小麦病害扼杀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需要提升种植人员对小麦病害的防范意识,保证农业水平的提升,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能够逐年提升,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新发病害对小麦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需要农业技术人员加大科研脚步,提升小麦病害的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朱兰香.小麦种植的田间管理及技术推广探讨[J].种子科技,2019,(3715):42-45.
[2]袁秀.优质强筋小麦种植管理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9,(3924):104-105.
[3]刘丰.关于小麦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8,24: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