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某洼陷变速成图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   作者:郑贺梅
[导读] 时深转换绘制构造图是地震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速度计算一直是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江苏油田物探研究院  郑贺梅

摘要:时深转换绘制构造图是地震解释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速度计算一直是地震勘探的核心问题。针对构造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的地区,变速成图可以提高构造图的精度,为地质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关键词:物探  时深  转换  变速图
        1 概况
        目前,在地震资料解释过程中,一般利用从少量速度谱或探井资料中得到的速度板来编制构造图。该方法一般考虑工作区内同一标准层的速度参数常数,忽略了地层速度的横向变化。但受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活动、沉积环境等因素影响,地下岩性的非均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地层纵横向变化不可避免,特别是小断层相对发育。单次深度建图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勘探的需要,变速建图可以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提高构造图的精度。常规的变速成图是由地震叠加速度求取地层层速度,进而进行时深转换得到构造图[1]。
        2 工区速度分析
        2.1钻井速度分析及校正
        目前凹陷钻井主要分布在斜坡上,自北向南分布有L3、X12、L41等井。对这些重点探井进行合成地震记录,并对速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图1为凹陷10口井时深关系,从井地震标定结果来看,速度差异明显。如果使用单一的时间深度尺,结构映射会出现很大的误差。
        2.2地震速度分析
        叠加速度在平面上分布均匀、密集,纵横向变化是地下地质条件的综合反映。如图2所示,该区域的速度一般随着纵向埋深的增加而增大,横向变化相对较小。 深层受断层、压实和不同沉积环境的影响,存在突变现象。不同测线之间的速度存在差异,但整体上有一些相似之处。
        3 目的层速度场的分析及建立
        地震资料解释中时深转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古中央隆起带地区利用常规方法绘制的构造图误差比较大[2]。为此在变速成图过程中,利用现有井合成记录产生的时间深度关系和地震叠加速度数据进行匹配,得到空间速度场文件。然后将空间速度场文件转换为地层的平均速度,建立该区域的平均速度场。
        
       如图3所示,最低速度(深蓝色)与最高速度(红色)相差约180m/s,无异常速度区。东坡和西坡是速度变化的主要部分。通过地质规律的约束和速度谱分析,通过井点插值生成地层速度模型,钻井密度直接决定速度模型的准确性。但是,其他点的速度可能存在误差,因此需要对速度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理的参数来制作目标层的速度模型。
        4 构造图结果与分析
        利用之前建立的层速度模型,将解释层T0图转换为深度结构图。与构造成图的单一时间深度尺相比,地震和钻井紧密结合用于变速成图建立的平均速度场会导致T0图和构造图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受地下速度变化的影响,还受到地层厚度、地表高程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速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明显更大。 因此,需要进行综合地质分析,以获得合理的速度,以达到精细构造制图的目的。
        5 结论
        1)在构造复杂、横向速度变化大的地区,可以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进行变速成图研究,其速度的准确性取决于数据和地质条件。
        2)与常规成图方法相比,变速成图法平均误差从1%降低到0.25%左右,大部分井的误差小于2m,说明变速成图法在该工区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邓光校, 顾汉明, 黄志霞. 模型层析法变速成图技术在江汉盆地拖谢地区构造解释中的应用[J].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07(04):337-340.
[2]张明学, 刘洋, 吴海波. 松辽盆地北部古中央隆起带变速成图方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
作者简介: 郑贺梅(1991),女,硕士研究生,山东人,2017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油藏数值模拟,从事物探解释研究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