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 刘海舰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刘海舰
[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涌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土木工程施工中,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基于此,应针对性地提出对应问题的处理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天津三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00
        摘要:随着我国土木工程应用范围的扩大,涌现出一些问题,例如,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普通土木工程施工中,在应用过程中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后续的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基于此,应针对性地提出对应问题的处理技术措施,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处理技术
        1导言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材料,受施工工艺不当、原材料配比不科学以及外界温度、气候等因素影响,土木工程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通常情况下,裂缝在产生初期并不会对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容易被人们忽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裂缝会不断延长和扩大,并危害建筑结构,如此不仅会增加处理难度,还会给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为了避免混凝土裂缝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施工单位提高质量防控意识,强化混凝土裂缝预防和处理力度,全面提高土木工程建筑质量,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2建筑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2.1设计问题
        在初始设计阶段,如果没有合理规划土木工程混凝土的结构,那么将无法保证后期的施工质量。设计人员在设计图纸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类型、参数、构件尺寸等方面,努力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裂缝是影响土木工程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应当合理设置混凝土的等级、强度,避免产生裂缝。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合理配置钢筋、建筑构件,避免给混凝土的结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2温度影响因素
        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程建设中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通常在25~80MPa范围内,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够降低建筑结构产生裂缝的概率。由于混凝土结构并不稳定,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产生热胀冷缩的情况,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外部温度出现较大限度的变化,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会增大,在温度差的影响下,混凝土的结构会出现较大变化。在这种的影响下,混凝土易出现裂缝的现象,影响工程的质量。
        2.3施工技术不标准造成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须对质量不同的混凝土采取相应的质量标准检测,部分施工人员对相关的数据参数没有经过精确测量,只是凭借经验,易降低施工质量。由于施工现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够高,缺乏相关的经验对其进行合理判断,施工人员未认真对待工作,均会导致裂缝问题。基于此,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要对相关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交底工作,避免产生裂缝。
        2.4养护影响因素
        土木工程施工的后期养护较为关键,在工程养护时,通常在道路表面上使用草帘进行覆盖处理,或采用麻袋进行覆盖。这个环节的操作如果不够及时,会影响工程的质量。维护人员如果在洒水养护时操作不当会使工程出现裂缝现象,均会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3.1优化工程结构设计
        第一,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结构整体稳定性进行优化,在保障建筑的基本功能不受影响的基础上,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保障工程的安全性。第二,在进行不同土建工程的设计工作时,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不同类别进行针对性设计,在充分查阅有关资料以及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后,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优化较为重要,是减少工程裂缝现象的有效途径。第三,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的设计前,需要到实地对项目的具体环境进行勘察,对工程所处的土壤环境、地形因素、气候特点、土地面积等需要详细掌握,再结合数据、项目的实际要求设计出更优质的方案。第四,进行设计工作后,设计者需要对自身的设计作品进行仿真试验,通过试验数据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善,可保证设计更符合实际的建筑需求。

第五,设计人员应与施工单位进行紧密交流,通过了解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手段、施工的能力,为相关单位制定更合理的施工方案,在保障施工企业施工技术可以适应施工的需求下,设计出更科学的方案。
        3.2控制温度
        混凝土材料除了在仓储环境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外,在施工中要求严格控制其温度。裂缝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周遭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果混凝土处于干燥的情况下,其受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易产生裂缝.因此,须做好混凝土的硬化监控工作,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温度变化,防止由于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在施工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随时加水达到降温目的,应减小浇筑面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散热效率;在施工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应注意将混凝土的保湿工作,防止混凝土硬化时出现裂缝。
        3.3采取合理的施工处理技术
        3.3.1表面处理技术
        混凝土结构开裂后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是用预制的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对开裂部位进行涂刷。但是在处理过程中应仔细分析产生裂缝的情况,对于裂缝较大且已产生不同程度变形的混凝土结构,一般不宜采用此项技术。该处理技术主要是针对那些表面较轻的裂缝类型,通过在表面刷水泥砂浆或环氧树脂等方法,使其渗入混凝土结构内部,以达到修补混凝土结构的目的。一般情况下,所用混凝土砂浆的标号应高于所用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结构中的标号。
        3.3.2局部修复法
        第一,填充法。如果裂缝宽度或者深度超过0.2mm,我们可以先用钢钎、风镐或高速转动的切割圆盘扩大裂缝,将其加工成V形或梯形槽;然后用环氧砂浆、水泥砂浆、聚氯乙烯胶泥等材料分层压抹,并确保填充密实。第二,预应力法。用钻机在混凝土构件上钻孔,并将预应力钢筋穿入螺栓,拧紧螺帽,减小或者闭合裂缝。第三,重新浇筑。如果是由于运输、堆放、吊装不当而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那么可以将附近的混凝土凿除、清洗干净并且润湿,用高一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凿除部分,以达到修补裂缝的效果。
        3.3.3注浆处理技术
        注浆处理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在混凝土裂缝处理中较为常见的工艺技术,适用于0.2mm~0.3mm宽度的混凝土裂缝中。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配合一些修复材料同时使用,从而提高混凝土裂缝处理效果。施工人员在采用该技术处理裂缝时,需要提前对原有混凝土结构进行彻底清理,并分析原有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等级,并按照原有参数配制浆液。而后将浆液注入混凝土裂缝中,从而使灌注的混凝土浆液与原有混凝土结构形成一体。而后对表面进行处理。
        3.4养护技术
        合理的养护能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自身性能,尽量减少裂缝问题的发生。养护阶段,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面: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和表面湿度情况。混凝土浇筑后,内外温差会先扩大后缩小,为此,我们可以通过温度监测设备监控混凝土的温度,将温差控制在25℃以内。如果外部温度过高,可以洒水降温;如果外部温度较低,可以采取覆盖草帘等方式进行保温处理。另外,湿度也是混凝土养护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混凝土浇筑后外部水分会快速散失,如果没有采取恰当的养护措施就会出现干缩裂缝的现象。为了达到保湿的目的,可喷水或者覆盖塑料薄膜。当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可以拆除模板并且继续保湿养护,持续养护7d即可。
        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结构有着良好的稳定性、完整性,在建筑工程中发挥着优良的效果。但是混凝土施工中常常会出现裂缝问题,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修补办法,很容易出现裂缝扩大的现象,最终影响到混凝土的结构性能。为此,相关工作者应当重视混凝土裂缝问题,有效监控各个环节施工技术的应用,加强质量管控,提升混凝土的施工效果。
        参考文献:
        [1]施恩.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缝的施工处理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32):31-32.
        [2]薛晓冬.浅析土木工程施工中的裂缝处理对策[J].科学技术创新,2020(16):134-135.
        [3]马俊斌.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6(18):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