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 赵松辉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赵松辉
[导读] 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广西越州建筑工程公司  广西钦州  535300
        摘要: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路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决定着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要对道路路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提升路基施工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就此,本文探讨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关键词:市政工程;路基;技术;措施


        1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基本要求
        1.1路基结构稳定性
        市政道路路基作为道路工程的主要荷载支撑体,路基必须有一定的稳固性、稳定性和耐用性。市政道路容易受到自然环境或是车辆的重压作用下,就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与侵蚀。为此,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一定要严格执行有关规章规范,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工程实际地具体情况,选取合理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1.2路基强度
        市政道路路基会在投入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外力或是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或损坏,所以在路基施工中有必要提高路基的强度,一般可以增强路基的密实性,通过不断加强混凝土的振捣和加强碾压来实现的。除此之外,路基施工要结合实际情况,要做到时常检查路基的开挖与填筑情况,这样才更好地保证路基的强度。
        1.3水温稳定性
        市政道路路基长期受到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路基的强度会受到破坏从而大大降低。尤其在我国北方这些地区,季节水温变化比较大,特别是冬季时,路基会出现冻胀或是翻浆现象,致使路基的强度大大降低。为了保证路基不受于水温变化而降低其强度,在施工过程当中,必须以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降低水温变化对路基强度带来的影响。
        2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测量
        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半部分”的计量原则。在施工测量前使用的仪器进行测试,以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其次让相关工作人员将施工图纸牢记,复测后检查设计是否有失误。在试验阶段,必须设置临时基准点和桩地标高。任何测量放线过程,误差都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必须提高纵横断面定位的精度。在测量过程中不能忽视道路下面铺设的路线管网,防止不必要的损失出现。
        2.2路基挖方
        挖方时候,必须保持边坡的稳定,避免其干扰附近的其他结构物。开挖过程中,应使用分层开挖的方式。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开挖,再辅之以自卸汽车进行运输,针对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则可适当采用认购开挖的方式。挖掘时,为了避免挖掘问题,应根据要求,掌握其坡度和标高。
        2.3路基填筑和压实
        在路堤之前,要建立一段路来测试土壤质量,这是为了解路段的土质情况。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技术参数和基本标准来进行松散系数测量,以满足压实要求,通过压缩试验,确定设备的最佳组合,以更好地指导生产。还必须处理原始表面处理,如果回填土方工程施工现场不超过80厘米,对表面可以清理。第一,完成后土壤翻松30厘米,然后形成压实(压实度大于或等于93%以上)后灌装。另一方面,如果充填体大于80cm,则基位压实(压实应大于85%),然后挖除原地表面后填充土壤。路基填筑已划分为四个填作区,包括灌区、地层、地震压力区和检测区。重主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每一层的土拱,应该有一个高速公路路基排水要畅通,从而,确保施工期间填路基宽度必须大于每一层的高度,每一方最少50厘米宽,就是为了满足路基压实的要求。在回填平整后,应使用20t振动压路机运行压路机压实,第一次不振动,然后它将会缓慢而迅速,辊道与0.4-0.5m重合,确保无泄漏压力,无死角,均匀轧制,按相应频率测量压实度,并报告驻地监理工程师。
        2.4路基排水
        地面排水。


该工作是指在雨天或雪天内快速排除路面上的水,以防止由于过量的水积聚而造成的渗透。地下排水有两种主要方法,一是集中引流,设置水平坡度、侧沟和地面两侧的水流槽,这样雨水就能以正确的方式流出。西部地区降雨量少的地区,一般都使用中央分隔带水槽排水。另一种是分散排水,长期以来在西北地区使用,地形比较平坦。除了对路肩的强化外,在绿洲地区后进一步加强路基边坡,也要考虑到地下水位的因素较高,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水平排水口被山坡的植生长堵住,设置路肩排水口,从而,进一步扩大沟坡排水量。
        2.5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
        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桥梁过渡段的道路和桥梁难以进行,而道路和桥梁的过渡段是问题最简单的部分。为了避免工程使用产生沉降差,首先要保证搭板和桥面的厚度和结构层是相同的,其次要针对施工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地基处理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类型的软基处理技术在中国成熟,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以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3强化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质量措施
        3.1强化路基软基处理
        在路基和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对道路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导致道路地基沉降,也导致路面不稳定,路面塌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城市道路路基建设中,必须处理好道路的软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软路基工程基地,以确保施工的最后一段时间解决路基的稳定性,地基土的软土地基的固结度达到设计标准,有利于后续的操作。
        3.2重视路基排水施工
        在地表排水系统中,施工人员应认真研究城市地形和自然水系统、排水系统和路基排水设施合理布局,形成科学、完善的排水系统。同时,还应合理选择和加工的地表排水位置,保护水,避免淤塞、淤塞和冲刷等现象,如冻结等现象,对路基、路面及邻近地区造成危害。此外,当道路排水时,应该设置排水屏障或挡土墙内,加强边坡防护,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对路基和路面的破坏程度,有效的避免地表渗水或阻碍排水的现象,大大降低路基路面的性能。
        3.3强化路基防护
        边坡防护:为了有效避免路基坡面雨受水的影响,降低了环境对路基的影响(如:温度、湿度等)。保护措施通常采用植物保护、喷浆、注浆挡土墙、灌浆防护坡、干石护坡、石材或混凝土骨架保护等保护措施。支档保护:在良好基础的情况下,以石材为基础,强高较低的场合,应采用石材重力挡土墙保护。
        3.4加强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是现场施工的指导,也是质量管理的依据。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应该制定科学的组织设计方案,从人力、机械、材料等方面入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工序控制为例,路基施工中存在较多的交叉作业,如果工序把控不好,就可能延误进度、增加成本,造成专业矛盾和纠纷。因此,要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现场施工顺利进行。
        3.5落实现场监督管理
        现场监督管理方面,可以组建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质量控制目标,从施工方案、作业流程、工艺技术等方面出发,实现全方位监管,避免留下质量隐患。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通过定期巡视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目标。
        4结束语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应选择主要景点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组织,并继续加强对施工工艺优化的控制。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以促进中国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市政道路工程。
        参考文献:
        [1]李凌波.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建材,2014,02.
        [2]李首卫.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究[J].科技与企业,2014,11.
        [3]陈永明.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