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探析 王凤鹤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王凤鹤
[导读] 目前,全球农业用水量约占水资源消耗总量的1/2,但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占比远低于该比例,原因是国内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无法满足生产

        身份证号码:23012419891105xxx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目前,全球农业用水量约占水资源消耗总量的1/2,但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占比远低于该比例,原因是国内水资源紧缺,且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无法满足生产生活需求。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进,生产用水和民生用水量持续增长,农业用水量却在不断下降。而在农业灌溉中引入节水灌溉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农作物耗水量,同时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从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施工技术;水资源


        引言
        农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取得了极大的成效。在此背景下,国家大力倡导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促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但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施工技术要点掌握不全面、施工建设质量控制不严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价值的发挥,同时也影响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顺利推进。
        1 农田水利工程中应用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来看,用户指导发展已经取代了以往由政府主导的方式,虽然加快了农业发展速度,但水资源匮乏的问题却依然存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优化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在减少用水量的同时尽量扩大农田灌溉面积,促进水资源灌溉效率的提升。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以本地地质条件、水文特点为根据,在与农作物实际生长情况相结合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分配水资源,在节约用水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运用。此项技术的应用,不但能实现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且能规避灌溉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为农作物健康生长提供保障,并带给农户更多收益。
        2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施工技术应用面临的问题
        2.1 规划不合理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综合考虑区域环境、经济发展情况和农作物分布情况。现阶段,在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施工过程中存在忽视施工现场地址勘察,不了解当地农作物类型,没有准确把握地质、水文条件的问题,单纯依靠资料和现有经验照搬其他地方使用的施工设计和结构图,导致建成的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节水灌溉工程的使用效率。
        2.2 节水灌溉技术发展缓慢
        先进的农业技术有助于我国农业产量的提升。灌溉技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实际情况来看,灌溉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带动了农业发展。从技术层面而言,我国农业灌溉技术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当前,推进灌溉技术信息化发展,创新灌溉新模式,对于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如何加强农田灌溉技术的节水效果,是当前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想要推进我国农业繁荣发展,加强节水灌溉技术是较为有效的策略之一。
        3 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施工技术
        3.1 农渠防渗漏施工技术
        现阶段,国内的农业灌溉主要通过农渠供水。在常规的土渠供水模式下,水资源利用系数通常为0.4~0.5,由于供水过程中的泄漏、蒸发等原因,损失了部分水资源。利用农渠防渗漏施工技术后,水资源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了0.6~0.85,相对传统农渠供水有了明显的提高。采用防渗技术后,供水率得到了有效提升,是现阶段广泛使用的节水灌溉措施。



        3.2 喷灌模式
        喷洒灌溉(喷灌)模式主要是借助水泵、动力机、管道等设备,通过设备驱动或借助水的自然落差将水输送到灌溉区域,使用喷头将水喷洒到空气中形成小水滴,扩大水的覆盖面积。喷灌模式中主要采用了灌溉水源工程、水泵、动力机、管道、喷头、控制器等,可以将其细分为固定式、半固定式、移动式 3 种模式。固定喷灌系统大部分或全部系统固定不动,有些喷头采用不固定式;半固定喷灌系统可以移动的部分为管喷设施或喷头支管,其余设施不可移动,水栓与管道连接;移动喷灌系统中水泵、动力机、喷头、管道均可移动,只有灌溉水源工程不可移动。
        3.3 微灌技术
        此项技术可以当做是滴灌技术的衍生技术,其灌溉方式主要由渗灌、滴灌、微喷灌及小管涌流灌等组成。此项技术在具体应用中,涉及了输配水管网、灌水器等设备的使用,与其他灌溉技术相比,灌溉周期极短、灌溉时间更长、灌水流量更小,能帮助农民更科学更合理地控制灌溉水量,能直接向农作物根部灌溉水资源,基本上能提升约 30% 的水资源利用率。同时,通过此项技术的应用,还可促进肥料利用率的提高,并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4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4.1 节水灌溉工程维护工作要点
        大多数节水灌溉工程都是在野外建设的,易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而损坏输水管道和喷灌设施,此外部分区域的农田节水灌溉工程项目会被人为恶意破坏。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节水灌溉工程的运行效能,应该明确负责管理和维护灌溉工程项目的人员。按照分级管理模式,农田灌溉工程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负责工程管理维护。也可聘请高素质的节水灌溉工程维护人员对灌溉工程进行专人管理和维护。
        4.2 建立健全灌溉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灌溉管理机制,有利于灌溉系统利用效能的提升。而在实际过程中,需要统筹考虑土壤盐分和养分运移等环节因灌溉方式产生的变化,并合理规划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及灌水上限等。例如在滴灌系统的运用中,关键在于合理划分农田区域,以便确保灌溉设备的高利用率。同时,要注重灌溉系统功能及设备完整性的提升。例如在滴灌系统的运用中,需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水压力、水流量及扬程等内容。而在选用过滤器时,建议优先选择过滤精度为 120 目、过滤流量为60 m3/h 的 L100-W100 等型号装置。此外,要以农作物实际生长状况及灌溉要求为根据,合理选用流量表、压力表及阀门等重要装置并妥善安装。近年来,自动化控制技术取得了相当瞩目的发展成果,而在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中,通过使用自动控制设备,可促进灌溉工作自动化成效的大幅提升。
        4.3 管理节水措施
        土壤监测和灌溉预报,采用张力计、中子法、电阻法等先进手段,对土壤墒情实时监测,通过分析采集的数据信息,配合天气预报数据,预测适宜的灌水时间和灌水量,从而确定水资源灌溉量,控制土壤含水量,实现增产、节水的目标。节水高效灌溉中可将有限的水资源在作物生育期科学分配,让灌溉水更多地被作物根系吸收、转化,提升光合产物向经济产量转化率。优化灌区配水,结合灌区输配水渠道的技术参数、农田情况、作物分布状况,根据水源可供水量、作物生育阶段需水量、水分生产函数,以配水中水资源损失量最小、增产值最大为目标,结合灌溉工程技术手段,制定灌区水资源最优调度方案,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配。
        结束语
        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逐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使工程在竣工后能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灌溉作用,为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另外,应根据节水灌溉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特点,处理好各施工环节潜在的质量问题,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付晓双,荆燕燕,陈文蛟.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0(3):89- 90.
        [2]魏栓林.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4):141-142.
        [3]徐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运用研究[J].新农业,2020(2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