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滨区水利局 陕西安康 725000
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发展迅速,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农村群众受益巨大,但是工程中存在水源保证率偏低、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保护措施难实施、工程管理面临重重困难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关建议:建大水源工程;划定保护范围,布设保护措施;治理污染源,加强对水源地的水质监管工作。
关键词:农村供水工程;水资源保护;问题;策略
引言
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基本宗旨在于供应村民日常必需的清洁饮用水源,维持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近年来,农村供水工程已经覆盖各个村镇范围,有效保障了村民获得安全与充足的饮用水源。但是不应忽视,很多农村地区在扩展供水工程覆盖规模的前提下,未能充分重视农村水源保护工作。因此,农村供水工程必须建立在严格保护水资源清洁与安全的基础上,避免村民的日常用水受到污染。
一、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实例
某农村地区处于干旱少雨的特殊气候区域,该农村范围内的常住村民总数目前已达1.3万人。受干旱少雨的气候影响,当地村民拥有较低比例的饮用水水源,遇干旱年份村民日常饮水受到威胁,体现出当地建设农村供水工程的紧迫性。近年来,当地建设了具有较大覆盖规模的化工企业,导致携带较多废弃金属污染成分的废水混入村民的饮用水源,影响到饮用水的安全性。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从2016年开始全面致力于农村安全供水工程的建设。为了达到安全饮水清零行动的宗旨与目标,当地相关部门借助集中供水的全新供水工程模式来解决上述难题,获得了较好的供水效果。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全面排查带有水源污染风险的当地化工企业,集中整改区域化工企业的日常生产排污流程,严格杜绝当地化工企业对于废弃金属元素进行超标排放的行为。
二、农村供水工程中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保护措施难实施
为适应农村供水事业的发展,某市于2015年编制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进行了划分,地表水保护范围为取水口上游1 000 m、下游100 m;地下水取水井周围200 m。由于经费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机制包括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监测监管体系未能落实。除工程设立标志外,水源保护措施和隔离设施不齐,部分供水工程未开展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执法力量薄弱。
2.对农村水资源保护的现行模式缺乏可行性
水资源保护的基本实践举措必须贯穿于农村供水工程的各个运行阶段与环节,但目前某些农村地区对水资源的保护效果不好,其根源主要在于供水工程的运行模式与建设模式缺乏可行性,工程监管部门忽视全方位的监管造成农业灌溉水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要对工程水资源实行最大化地保护,最关键的支撑要素就是合理与可行的供水工程前期设计。但实际农村各地现有的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较差,根源在于工程设计人员缺乏前期的项目实地勘测与工程地质考察,造成建设项目投入较高的工程资金,但仍无法达到保证村民日常充足供水的效果,农业灌溉水源也往往无法得到最优化的分配。例如某些农村地区倾向于建设覆盖范围较广的农村饮水基础工程设施,但工程负责部门前期并没有做细致全面的建设考察,减弱了农村供水工程的运行效益。
3.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建于“十一五”时期前的部分工程,因规划布局、设计理念、投资限制等多方面原因,部分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工艺落后、设施陈旧,且经近10多年的运行,水质和水量存在不安全隐患。部分管网老化、破损,导致漏水率上升,造成水资源的很大浪费。
三、农村供水工程中水资源保护的具体策略
农村供水工程旨在保护清洁的农村供水资源,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程度更高的饮用水源保障。但目前农村供水工程的整体运行状况仍然存在显著的饮水安全威胁因素,导致农村供水工程面临水源安全风险。某些农村地区没有严格保护当地水资源,造成农村可用水资源呈现紧缺的状态,严重影响到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的建成。因此,要通过优化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思路与建设模式来保护农村水资源。
1.优化配置农村供水工程的建设资源
目前某些农村地区由于缺少充足的灌溉用水以及村民生活用水,造成农村供水工程面临非常明显的工程建设阻碍。农村供水工程具有稀缺的工程建设资源,相关部门应合理分配现有的农村安全供水资源,最大化地体现工程运行效益。例如对政府划拨的供水工程专项维修资金在优化配置时,相关负责人员以及负责机构必须认识到政府划拨款项的珍贵性,禁止出现随意浪费供水工程专项建设资金的情况。工程负责部门对设备折旧费用以及维修水利机电设施的各项相关财政支出资金都要做到强化监管,防止资金与资源被侵占或者挪用。此外,村民应增强对饮水安全的认识,自觉维护农村饮用水生态系统的安全性,自觉摒弃毁坏农村供水基础设施以及侵占农村供水资源的不良行为。
2.划定保护范围,布设保护措施
对农村供水工程取水点,按照水源地保护规范划定保护范围,其中地表水一级保护区为取水点上游1 000 m、下游200 m,水域宽度按照5年一遇洪水位控制;二级保护区范围为一级保护区范围外1 000 m;地下水一级保护区为取水点外围50 m。保护措施是:在水源地保护区人群活动较为频繁的边界设置隔离网,长度覆盖全保护区,同时设立界标、交通警示牌、宣传牌,标志牌按照国家《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代替HJ/T 338—2007)的标准执行。
3.全面监测农村供水水质标准
农村供水水质能否满足现行的安全水质标准,必须经由专门技术人员实施科学的水源安全监测,但目前全面监测农村供水安全的举措并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因此,农村地区应完善现有的水源安全监测保障体系,设立专门的水质监测中心,引进信息化的水质检验仪器与基础设施。检验检测人员必须定期检验水源地的取样水质,全面监控农村水源的清洁程度。
近年来,部分农村地区频繁出现输水管网被毁坏的不良现象。某些不法分子善于借助农村供水安全监管的漏洞,盗取农村供水资源,达到谋求利润的目的。为了从根源上消除与杜绝上述不良现象,要增强农村供水安全领域的执法监管力度,并侧重于农村水源生态安全层面上的执法监管。相关执法部门应严厉查处并打击违法盗用或者侵占农村水资源的行为人,发挥必要的执法警示作用。
结束语:近年来我国农村供水工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大幅提升,农村群众受益巨大。但是目前工程中存在水源保证率偏低、水质污染日益严重、水资源保护措施难实施、工程管理面临重重困难等诸多问题。针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笔者提出通过新建大水源、大管网工程,确定应急备用水源地、划定保护范围,治理污染源、加强对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实施规范管理、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强化农村供水执法等措施,使农村供水工程良性运行、长久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香云.我国农村供水工程采用PPP模式现状及建议[J].中国水利2020(16):55-59.
[2]蔚艳芬.丰镇市元山子乡小西沟农村供水工程改造设计[J].内蒙古水利2020(8):48-50.
[3]怀志军.同江市部分村屯供水水质不稳定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J].水利科技经济,2020(8):60-62.
[4]吴静萍,卢圆章,张俊英.河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供水价格的影响因子分析[J].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7):5-6+9.
[5]汪瑞,谢雪萍,帅启富,等.关于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价改革的思考[J].水利发展研究,2018,18(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