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510000
摘要:为适应不断改革的医疗卫生体制,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开始引起业界重视,这一改造需解决老旧社区医院存在的流线不明确、功能布局不合理、人性化设计缺乏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技术难点,并深入探讨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过程中技术应用路径,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设计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标准化改造
前言:围绕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设计改造需要设法平衡新建和已有部分的关系,原有功能的取舍、新功能的融入也对设计改造提出较高挑战。为保证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取得预期效果,正是本文围绕该课题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技术难点
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一般采用标准化改造方法,这种改造方法具备普遍适用特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改造,但这一改造需设法解决统一问题,即建设标准、规划布局、机构标识、服务模式、居民档案、服务软件、服务内涵、药品配送、人员准入服务收费的统一。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标准化改造下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技术难点主要体现在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相辅相成关系。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技术已较为成熟,改造后社区医院的硬件建设和设施条件能够实现显著改善,但受到多方面不合理影响,流线不顺畅、功能缺项、规模不切实际、忽视细节设计、业务用房空间设计不当等问题仍较为常见,这类问题的出现与建设标准盲目、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关系密切,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质量受到的影响必须得到重视。以业务用房空间设计不当为例,空间面积较小的集中候诊区、狭窄的过道、面积大小相等的改造后房间均属于其中代表,这类问题会导致通行能力受限,严重的面积浪费问题也会同时产生。环境绿化、污物处理、室内厕所、供暖、制冷、供电、给排水等配套设施不健全同样属于常见的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问题,这类问题必须设法规避[1]。
2.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过程中技术应用路径
2.1基本内容
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过程可采用标准化改造方法,改造对象包括医院规模、医疗功能、医疗环境。医院规模需要与社区医院的任务、功能、管理要求相适应,建设规模需基于服务人口数量确定,服务对象在3-5万人的社区医院需保证存在最低1400m2的建筑面积,5-7万人的则需要存在最低1700m2的建筑面积,7-10万人的最低应为2000m2;医疗功能改造需要做到流程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适用、运行经济、装备适度,具体可围绕服务项目和科室设置调整进行设计改造,如开展全科诊室建设、保留特色专科科室、增设康复治疗室、健全妇女保健科室和儿童保健科室、全面设置全科病房、设立心理咨询门诊、设立老年护理病房,诊室环境的舒适和温馨、“家庭病床”规范、“日间病房”完善、单独交流应诊条件保证同样属于设计改造重点;医疗环境改造需围绕节能环保、安全卫生要求进行,需保证老旧社区医院改造后存在最低二级的建筑耐火等级,可靠安全供电设施、各处通风设施的科学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应选择双回路供电设计,医技用房、消毒室、卫生间、未设外窗房间均需要设置通风设施。为改造医疗环境,还需要保证污水处理满足规定要求,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的分类、存放、归集、处置也需要遵循相关规定。此外,还需要关注改造后社区医院的绿化,需保证绿化面积与社区医院占地面积相适应,需涉及立体绿化、花木种植等[2]。
2.2标准规定
基于标准化方法的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还需要关注相关尺度、面积控制,具体规定如下:第一,走廊宽度。对于需要设立集中候诊区的社区医院来说,如选择单侧候诊设计,需存在最小2.4m的走廊净宽,如选择双侧候诊设计,需存在最小2.8m的走廊净宽。如不设置集中候诊区,需存在最小2.1m的走廊净宽;第二,室内净高。社区医院的观察室、诊室、医技科室净高最小应分别控制为2.8m、2.6m、2.8m,设置病房时需按照最小2.8m控制净高;第三,科室面积。社区医院各类功能科室面积同样存在规范要求,如全科诊室、抢救室、妇女保健室、心电图室、B超室、康复病房的最低面积要求分别为10m2、14m2、18m2、12m2、12m2、30m2;第四,常见房间尺寸。作为重复量较大的社区医院单元,这类单元的基本尺寸要求也需要得到重视,如二人病房、理疗室、化验室建议的净尺寸分别为3.0×3.9m、5.7×3.9m、3.6×3.9m。
2.3具体路径
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需要设法实现结构标准化,体系化、模数化的各类单元空间尺度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以此保证设计改造的经济性与合理性。具体的设计改造需结合社区医院的功能、结构、空间、技术等因素,以此确定合适尺度,基本尺度和模数概念的灵活运用属于设计关键,以此完成整体性建筑体系建构,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的灵活性、经济性、通用性将更好得到保障。结合已有的医疗规模标准规定,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可针对性开展,本节主要以医疗功能的设计改造为例进行探讨,具体改造可围绕三方面进行:第一,功能区分布。社区医院属于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机构,存在较为独特的功能分区,主要功能区包括行政办公区、医技治疗区、综合诊疗区、预防保健区、康复病房区、中医保健区。在具体的设计改造过程中,除康复病房区和预防保健区,从低到高楼层可进行综合诊疗区、医技治疗区、中医保健区、行政办公区的依次分布设置,并按照首层是否设置预防保健区选择分散式或集中式功能分区设计。如在首层独立设置预防保健区,需采用分散式设计,否则采用集中式设计。一般情况下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选择分散式设计,并在行政办公区和中医保健区间设置康复病房区,独立设置的预防保健区能够在场地上为康复病房区设置提供支持;第二,全科病房改造。标准化的全科病房改造需按照单侧、双面的病床布置展开,前者需按照最小3.3m控制进深,并保证床尾距对面墙存在最小1.2m的宽度。后者需按照最小5.5m控制进深,保证床尾距对面墙存在最小1.5m宽度。病床长度、宽度最小值应分别控制为2.0m、0.6m,两床净宽、病房门宽、床边缘距离墙面净宽最小值应分别控制为0.8m、1.1m、0.6m。除遵循基本数值规定外,病房门的相关设计也需要得到重视,如保证其直接通向走道、设置竖向观察窗,同时需保证病房不与其他用房相通。在病房走道处,需设置防撞板、靠墙扶手于两侧墙面,病房厕所的输液吊钩、紧急呼叫设施设置也需要得到重视;第三,外立面改造。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还需要关注外立面改造,考虑到社区医院近年来在我国各地大量兴建,因此设计改造可采用统一方式处理社区医院外立面,如外立面通过灰色的外墙铝板进行修饰,同时设置绿色线脚,这种象征健康和谐的通用外立面设计具备容易清洁、施工简便、耐用性和经济性较好等优势。
结论:综上所述,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需关注多方面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标准规定、具体路径等内容,则直观展示了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技术要点。为更好开展老旧社区医院设计改造,内外部空间的重建、多种空间类型的置换、原有空间体系的整合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胡宇彤.绿色建筑设计在改造类养老社区项目中的运用——以北京市西三环新华家园养老公寓项目为例[J].北方建筑,2021,6(03):47-50.
[2]游棋伟,薛震东.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以中铁三局中心医院改造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01):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