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刘欣欣
[导读] 摘要:高密度城市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容易出现缺乏层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不利于住宅区良好形象体现。
        身份证号码:51160219930207XXXX
        摘要:高密度城市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容易出现缺乏层次、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等问题,不利于住宅区良好形象体现。基于此,通过分析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难点,提出了丰富立体层次、重视穿越设计、充分利用空间等设计方法,希望能够提高该类住宅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伴随着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可用空间日渐减少。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开始规划建设能够实现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高密度城市住宅区,有效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但该类住宅区容易因建筑体量过大给居住者带来冷漠、不亲切等感受,因此应加强园林景观设计改善区域景观环境,切实满足城市居民对优质住宅环境提出的要求。
        1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难点
        高密度城市住宅区的园林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特殊性,在有限空间内进行造景和植树容易出现景观缺乏层次感的情况。为达到绿地率、容积率等硬性指标,同时加强成本控制,该类住宅区选取的造景元素较为单一,导致建筑物与周围环境难以顺利融合,给环境协调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目前在景观设计上,往往单独考虑景观环境与建筑规划设计问题,造成室外景观难以与室内环境切合,违背了居住者对人性化居住环境的需求。为打破空间限制,部分设计师选择利用硬质铺装打造大开敞空间,无多余空间搭配水景和绿植,反而造成景观比例失调,难以形成良好景观意境,不利于整体景观形象的塑造。此外,在植物造景方面,该类住宅区也倾向于选用低矮植物,如灌木、草坪等,但大面积种植低矮植物尽管可以发挥绿化作用,但也将因为缺乏物种多样性造成环境生态性被弱化,不利于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方法
        2.1丰富立体层次
        为充分突显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层次性,同时解决空间受限的问题,可以在立体层面上加强园林景观设计,通过发展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扩展景观空间,展现丰富立体层次。采用阳台绿化设计形式,如图1所示,可以打造空中花园,增加绿化覆盖率的同时营造良好环境小气候,通过发挥减噪、增湿、降温等作用产生环保效应。对于居民来讲,可以通过阳台随时与景观接触,满足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将建筑分割为多个景观嵌体块,能够做到景观中有建筑、建筑中有景观[1]。现阶段,可以采用的垂直绿化方式较多,如利用植物攀援特性对墙面进行绿化,在垂直方向上实现园林景观嵌入式设计,可以弱化建筑本身带来的冷硬感受,体现景观亲切性。在屋顶搭设棚架种植花草,可以选用悬吊式绿化方式,配合周围栏杆、围墙等能够实现立体景观设计。采取该种设计方式,能够避免建筑在夏季受阳光直晒,减少建筑热效应产生的同时,减少周围环境污染,为居民提供适宜居住的环境。在实际设计时,应结合绿化方式、植物材料功能要求等进行合理布局,通过立体绿化设计使建筑与环境较好融合。
       
        图 1 空中花园
        2.2重视穿越设计
        从各个层面实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使景观和建筑进一步结合,形成的绿化体系可以做到贯穿和包围整个住宅区,大幅度提高绿化覆盖率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多种观景视角。为此,应做好住宅区园林景观的穿越设计,将小区环境当成是整体,构成完整景观层。如在建筑底层为架空结构时,可以加强市政绿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同时做好地下、室内景观设计,在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上实现穿插与结合,维持景观平衡性的同时,使建筑与景观保持统一。对于居民来讲,在小区中穿行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各种俯仰景观,感受环境元素的丰富性。在实践设计上,需要先明确园林景观整体设计主题,然后进行对应远、中、近和高、中、低景观设计,通过融合相同美学概念和表达相近的人文思想保证景观之间彼此协调。借鉴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手法,采取借景、对景等设计手法,能够加强景观间的视觉关联,展现住宅区空间开放性,使住宅区景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并通过融入周围人文景观提高住宅区整体品质感和景观形象。
        2.3充分利用空间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应满足居住者的多元需求,所以应充分利用景观空间完成丰富功能区打造。考虑到小区人口密集,应设计足够活动空间,如设计下沉式活动广场,避免占用过多的空间的同时,通过在周围搭配绿植体现空间的亲切性,吸引居民到广场活动。在地面铺装上,应采用小块材料,与周围景观相协调,避免在比例上出现失衡问题。广场内可以摆放少量盆栽等,通过适当分割空间满足部分居民对空间私密性的要求。根据季节变化,应定期更换植物品种和造型,体现丰富的季相变化,在给居民带来新鲜感的同时,体现景观的生动性。考虑到城市居民拥有亲水性需求,还应做好水体景观设计,在打造人工水池的同时,布置雨水收集装置实现天然降水合理存储,并布置风车等装置展现水流自动流动特点,增强景观趣味性。在水底进行铺装,并在水池周围种植水生植物,同时在边缘设置台阶,能够为居民提供嬉戏空间,同时起到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的作用,充分展现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理念。
        2.4合理搭配植物
        景观植物的选择还应满足空间布局、季相变化等各方面的要求,通过充分展现植物原始风貌体现园林生态美。如选择大叶乔木、灌木时,可以选择在不同季节发生颜色更迭变换的植物,搭配花季长的灌木和一些具有良好观赏性的植被,可以构成高低错落有致的景观,并展现丰富季相变化[2]。考虑到住宅区的建筑物较为密集,将引发光照不足问题,容易对树木生长产生制约,还应选择耐阴的植物,保证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在相对开阔的区域,可以种植具有良好观赏性的喜阳植物,吸引居民集中欣赏,增强住宅区的凝聚力。此外,高密度城市住宅区多为高层建筑,相较于看重植物平面效果,还应通过生态化配置展现立体效果。结合植物生长规律和相互作用,应实现多植物品种混合,并实现丰富造型设计,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促进植物生长发育。设计乔灌草符合生态系统,应做好速生和慢生植物搭配,确保轮廓线等变化合理,能够构成丰富植物群落,在调节小气候的同时,可以隔离噪音和净化空气,充分展现景观生态美。
        结论:高密度城市住宅区用于园林景观设计的空间有限,为尽可能创造舒适、亲切的人居环境,还应建立丰富的立体层次感,并通过穿越设计加强住宅区内环境与周围环境良性互动,做到为居民提供功能丰富的空间环境,满足居民的人性回归诉求。合理搭配植物群落,增强景观层次感的同时,体现环境生态化特点,能够增强环境亲和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念达.人性化理念下的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1,44(04):77-78.
        [2]吴存懿,甘泽文,张菁怡.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21,44(04):1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