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时代资源环境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了我国科学水平的进步。目前,将GIS技术应用到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中,能够提升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以及规划的有效性,从而确保土地空间被高效利用,更利于实现土地可持续发展。从GIS技术的优势出发,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现状,浅析GIS技术在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促进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关键词:GIS;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引言
在我国,城镇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规划是由各级人民政府制订的,一般是制订总体的规划,这种土地总体规划能够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起到控制作用,它的核心是对土地用途种类的有效管制。在实施土地总体规划时,部分地方政府会采取扩张建设用地规模、缩减农用和畜牧业用地的数量等手段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优化,从而导致部分地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偏离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目标。在土地规划中,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可以由上级定量控制,但具体的布局安排,缺乏客观的判断标准,以致于规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为了及时纠正土地规划的弊端,需要建立一套现实可行的体系对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客观定量的评价。在土地利用评价的领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较多利用数理统计模型的方法来评价土地的发展规模和使用结构的改变情况,而针对空间布局的评价研究却鲜有研究。对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的分析与研究不仅能够优化方案,而且能够对于后期的规划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判。目前,多数的土地规划布局的评价仍然采用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方式进行,将土地规划时城市乡镇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研究对象,讨论其类别的变化及空间位置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这个结果去评价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在现实情形下,我国的土地规划是针对预期布局,工作的重点是对各类土地进行空间布局(扩大或缩小某种用地面积)而不是对城镇用地的整体进行统筹安排,所以采用土地适宜性的研究方法是存在局限性的。因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规划功能区为探索起点,结合诸多因素,对土地利用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和评价。
1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意义
土地资源管理,是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使土地资源无论是在社会效益还是在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上都能实现最大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使我国土地资源利用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处理好土地供应与土地需求之间的供需关系,已成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对土地数据的有效管理尤为重要,这些土地数据包括宅基地数据、土地规划数据、土地利用情况数据、农业用地数据等,其种类繁多,并且不同数据之间具有依托关系,这也使土地资源管理部门面临着繁重的管理任务,如果不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势必会导致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低下。因此,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中,以促进土地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科学化,对于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GIS技术的优势
GI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属于多学科综合体系,能够借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完成对地理数据库的构建,将地理环境各要素集成到数据库中,采用数字化分布式存储的方式,为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撑。它属于一个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信息系统,该系统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大量计算技术、地理科学技术等融合在一起,实现对空间数据信息的采集、储存、编辑、处理以及管理等多种功能,对各类空间数据信息进行快速分析形成相关结构图表,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还能二次开发与整合空间数据信息。
因此,在土地利用规划或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中,GIS技术比传统的CAD具有以下两个较为显著的优势:GIS可实现图和表的联动,可分析计算规划中的大量数据,通过地图直接显示地图结果,还可完成空间关系的分析运算,并将结果输入表格;可实现栅格和矢量的联动,矢量数据既可进行绘图、编辑、运算,方便转化为栅格数据,而栅格数据通过很多空间分析与运算,又可以将结果转变为矢量数据。
3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
3.1土地权属管理
土地权属管理包括很多内容,例如土地权属的变更管理、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等的确认和审核,土地权属纠纷的调查和处理,同时还要扩大查处侵犯土地使用权、所有权等方面的违法问题等。相比于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的管理与之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都是需要通过GIS技术来建立起数据库。针对权属管理问题,只需要在数据库中加入一些土地的使用权、所有权等属性。在进行土地权属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快速找到土地权属存在的问题。
3.2土地利用规划空间适宜性评价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总体的适宜性指数值的范围大体处于0—50区间,按照不同功能分区的面积加权,求出总体规划布局的平均适宜性指数为37.32,能够看到农田功能区域的适宜性指数最高,达48.36;生态保护区的适宜性指数最低,仅为9.87。将土地规划的适宜性分为5级,通过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可知:适宜性指数分布高的地区位于城市东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有着基本的耕地农田;在城市西部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和城东南工业开发区的适宜性指数则较低。根据当今城市的经济现状,生态保护区多为远离城中心的山地,距离重要生态项目较远,所以适宜性指数就会偏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重要生态工程的申报,生态保护区的适宜性指数会有所提高;城西南的工业区因离水源保护地较近,所以它的适宜性指数较低,这与早期工业区的建设要求有关,随着绿色产业的推进,工业区会逐渐搬离水源保护地,从而改善适宜性。
3.3做好城乡结合部治理
新的发展环境下,中国的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冲突,土地资源匮乏成为了限制城市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同时也有不少城市存在土地利用不合理的情况,实际用地面积超出甚至远远超出了资源拥有量,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很容易出现土地资源浪费的问题。对此,建议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切实做好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和改造工作,如果相关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不仅会影响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还会导致土地利用效率大大降低。因此,从土地规划实践的角度分析,在开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土地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评价,将GIS的功能和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对照土地规划空间布局评价的结果,针对城乡布局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治理与改造,以此有效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结语
总而言之,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地矛盾越发突出,必须积极开展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合理性评价,获得准确的评价结果才能为相关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而借助合理性评价,实现对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合理性的有效分析,明确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做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心怡,赵小敏,郭熙,等.村级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印畈村为例[J].土壤通报,2019,50(4):815-822.
[2]贾克敬,谢俊奇,郑伟元,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土地科学,2003(2):15-20.
[3]陈百明.基于区域制定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分区方案[J].地理科学进展,2001(3):24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