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娜
中煤地质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北京 ?100040
摘要:所谓绿色施工其并不只是意味着要在实际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封闭施工,对尘土以及噪声等进行有效控制,而且还与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例如保护环境和生态、充分利用能源和资源,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等诸多方面。为此,本篇文章首先对绿色施工技术基本概念进行了阐述,然后对当前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具体的绿色施工技术等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了与之相关的发展策略,希望借此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问题阐述;建筑施工;施工技术;绿色建筑
引言: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一项经济支撑因素,建筑工程在就业以及民生等领域展现出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当前他们对于自身住房需求也愈发提升,原本仅要求建筑质量以及建筑安全的时代早已过去,当前人们开始追求更为环保且外表更为美观的现代化建筑,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与此同时,由于近些年我国加大了对于生态环境等治理力度,并且大力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使得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实现了大幅进步,并且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也因此逐渐变成了一种主流趋势。
一、绿色施工技术基本阐述
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是一个相对广泛且难以进行明确界定的“模糊”概念,当前只要是能够实现节能减排这一目标的所有建筑均可以称作绿色建筑。而绿色施工技术中的“绿色”指的是一类文化,是人及自然二者协调发展、和谐共存的文化,属于一种能够促使人类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优秀文化。绿色文化由多个部分组成,而绿色施工技术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仅从“绿色”一般意义来讲,绝大多数的人都只是由字面意思对绿色施工技术有一个简单理解,而这种理解在现阶段基本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绿色施工技术话题讨论的需要。然而在学术界,能否准确把握绿色施工技术基本概念与内涵直接影响着绿色施工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对于绿色施工技术的认识、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对应的施工指导和评价,属于推动绿色建筑施工良好发展关键研究工作。在我国对绿色建筑(包括绿色施工)进行大力宣传和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有效落实的直接体现,属于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部署工作,而且还是创建节约型社会以及保证循环经济顺利发展的根本要求。
在我国传统的施工模式下,最大程度缩短施工工期是各施工单位最为关注的目标,而节约资源以及保护生态和环境则处在了从属位置,一旦工期与节约资源以及环境和生态保护产生冲突,那么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择放弃资源(例如拼设备、财力以及人力等)与破坏造成影响的环境(例如严重污染、对地貌和植被进行破坏等)从而确保施工工期不受影响。在当前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过去传统施工模式很难满足我国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有关要求,为此,将资源高效的利用作为基础与核心,把环境和生态保护优先作为根本原则,重视高效、低耗以及环保,从而通过统筹兼顾来达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和生态保护多方综合效益理想化的新型施工技术即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便随之诞生,变成了现阶段我国乃至世界施工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而且也成为了相关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首要选择。
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特点
1. 有效减少因场地造成的干扰
对于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而言,把施工场地的实际环境特点作为设计基础,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周围场地所受到的各种影响。我国传统的建筑施工作业大多都会包括以下项目,例如土方开挖、临时设施以及永久性设施的建造、废弃物处理、场地平整和施工降水等,这些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影响附近地形地貌以及地下水状况。但是因为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往往会进行实地考查,所以对现场具体情况、周围文化和群众生活环境等形成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结合项目开发商、承包商以及设计企业等诸多意见之后便能够有效减少场地带来的干扰以及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
2.施工与环境相结合
由于我国有着广阔的土地面积,不同区域之间气候环境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在各个地区所选用的施工方式也存在一定不同,而且实际进行施工的时间也会因此出现较大差别。在项目承包企业挑选好需要应用的施工装置、制定好施工方案进入施工场地之后,在开展正式施工之前还应当关注环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保证在适当时间开展作业,从而在确保绿色建筑建设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的基础上,提高项目质量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一定改善。而在判断开工时间时,承包商可以通过以下信息材料的搜集来进行确定,例如当地实际气候特点、风的资料和气温资料。
3.能够保证节能与环保二者并行
节能以及环保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最为显著的优势。通常而言,任何一个建筑工程都需要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资源,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即使是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也仍旧无法完全避免资源浪费问题的出现,但是一般绿色建筑施工技术都会将水资源的保护当作可持续发展关键理念。同时因为绿色建筑施工观念属于长效性建筑方式,所以在实际建造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降低材料使用和浪费,而且在施工结束之后当住户居住时同样可以降低能源消耗。除此之外,环境和生态保护同样也是当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突出特点,借助环保型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避免附近环境发生污染,降低噪音、废水以及建筑垃圾和粉尘等出现概率,除了能够让建筑使用周期得到提升之外也可以增强居住者实际使用体验。
三、当前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1.绿色意识薄弱
保护环境和生态所具有的价值众人皆知,但是在大多数的项目施工中,项目承包商往往存在因急功近利从而对环境造成破坏的现象。缺少环境保护意识就很难让施工单位根据自身作用进行善恶评价。同时因为建筑施工自身特点影响,绝大多数一线施工人员的文化水平都偏低,所以对于项目施工时的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并未给予过多重视。大部分项目承包商误以为借助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就会让工程造价得到大幅提升,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往往抱着被动以及消极的态度,不会主动改进施工方案,不关注施工管理。实际上,绿色施工属于施工科学组织以及设计的建设过程,但施工过程仍旧能够展现出出色的节约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减少破坏施工现场、人工安装以及土方石挖运等途径来降低清理费用;利用耗水量的准确检测来对雨水以及施工废水进行重新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投入。
2、.缺少完善的审批制度
部分地方政府在审批项目的过程中存在目光短浅等问题,并不站在环境和生态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对项目进行综合客观评价,而且大量项目发包方会抓住此类心理,当申报项目并且立项时,仅考虑自身眼前现有的利益,进行重复申报,几乎不会对工程施工结束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过多考虑。同时从国家法律层面看,与该领域相关的法律制度较为缺少,很难对项目建设单位进行有效约束。除此之外,在项目审批时,因为缺少完善的制度,从而导致极少一部分的政府官员出现贪污腐败现象,即使现场无法满足开工基本要求,然而仍旧批准开工,从而给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顺利实行造成一定阻碍。
3.施工材料及设备达不到“绿色”标准
对施工所用材料以及施工装置绿色水平进行客观评价以及使用,是确保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良好应用的前提条件,现阶段,我国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装置以及材料类型过多,并且还未形成科学且系统化的绿色性能标注以及评价技术,从而为装置绿色化发展造成了一定阻碍。目前,在建筑施工时所使用的绝大多数装置只可以满足基本的生产要求,在耗能和噪声排放等绿色指标方面依旧落后。
四、现阶段我国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绿色建筑施工技术
1.太阳能技术
作为一种无污染且可再生的能源,太阳能在我国建筑领域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而合理应用太阳能技术,可以让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环保指数得到有效提高,进而达到施工作业的节能和环保,也正因如此太阳能技术在近些年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太阳能技术可以基于无公害转换为热能以及电能,从而在减少施工方施工成本的基础上,还为绿色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除此之外,投入低和操作简便也是太阳能技术最为显著的特点,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太阳能技术在我国应用普及程度也将会实现不断扩大,最终在其它行业之中也会实现广泛应用。
2.门窗绿色节能技术
在建筑施工时,门窗安装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安装门窗时一定要保证以下因素的质量。首先是应当保证门窗具有出色的保温性能,其次则是需要确保所安装的门窗采光以及通风性良好。增强门窗保温能力,可以在冬季对严寒进行有效抵挡,以此来减少燃煤、燃气以及用电等资源使用频率,从而降低能耗,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进而达到节能减排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展门窗安装作业时施工单位一定要借助绿色施工技术以及节能及环保材料。一般来讲,当挑选用于安装的门窗材料时,施工单位首先要将节能及环保玻璃当作首选目标,此类玻璃可以极大程度减少日常生活中的阳光折射,确保自然光线可以得到充分应用,让室内采光度得到一定提升。另外,在实际施工时,还应当对资金成本进行合理把握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质量把控,避免受到劣质材料的侵害;同时,施工单位还应当制定出一套严格且科学化的材料选用、采购以及质量检测等流程,完全依据标准执行,保证产品质量可以达到节能标准,最终完成门窗的节能任务,提高建筑整体建筑质量。下图即节能环保玻璃结构图。
图1. 节能环保玻璃结构示意图
3.扬尘控制技术
当建筑施工作业开始之后,扬尘的产生是一个几乎无法避免的问题,从而给建筑附近居民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控制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采取覆盖法进行防尘控尘,就是在土方作业位置通过薄膜进行全覆盖,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遭遇了特殊天气之后,便需要通过该措施进行处理,最为常见的特殊天气即大风天气,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施工场地中开展洒水作业,便可以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中减少扬尘;另一方面是在车辆来往过程中造成的扬尘问题,为了防止在运输时出现掉落问题,一定要保证覆盖工作有效进行,而且还需要对车辆自身定期进行清洗,保证运输通道处于干净和整洁的状态,避免出现区域性多次重复扬尘。
4.噪声控制技术
想要治理噪声问题,首先便要由噪声的源头处展开分析以及治理,工作人员需要根据项目施工方案进行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利用施工方案的优化以及施工技术的改进来实现噪声净化等。其次,在实际施工场地内,当真正开始施工作业时极易形成高强度的噪声,而这大多数是因为电锯、砂轮机以及搅拌机等设备引起,因此一定要选择在封闭机械棚内展开这一环节的操作,并安装专业的降噪装置,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噪声污染产生的不利影响。最后,维护人员还应当对机械装置做定期的保养维护,按照规定时间要求来为老旧机械装置零件进行更换,从而把因机械装置老化形成的造成问题降低到最小化。除此之外,施工企业还应当提高对于社会普通公众的利益重视程度,对施工时间进行科学安排,尽量避免在夜间施工。
五、建筑施工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方案
1.加大绿色施工宣传力度,树立良好的绿色施工理念
对于项目施工单位而言,他们如果可以有效实现绿色施工,那么将会为节能降耗、技术创新以及成本降低提供极大便利,而且还有助于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最终给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然而因为施工单位中大多数员工文化素质都比较低,所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以及竞争力都相对偏弱,为此企业一定要鼓励并且保证员工形成良好的绿色施工理念,并且强化对应的教育以及宣传力度,将此类教育贯穿在施工全过程之中,从而给绿色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现有的施工方式
当开展施工作业时,绿色施工单位一定要尽量挑选具有高性能、污染较少以及噪音较低的装置,同时为了保证现场施工人员生命安全,提升建筑项目整体施工效率,还要借助一些机械化水平较高的现代化施工方案。与此同时,在绿色建筑施工场地内还应当应用一些污染性低、排放量较小的车辆执行运输任务,将施工场地和周围居民区进行分离,间隔一定距离,当开展施工作业时明确分成施工及非施工区从而实现稳定、整洁以及美观。
由于部分施工环节极易形成泥浆,因此必须要进行提前管理、预先规划,开展硬地坪施工作业,以此在防止出现泥浆浪费基础上,避免泥浆被来往运输车辆带离特定的施工区域。 为了能够减少粉尘污染,可以借助喷洒覆盖剂以及加盖等方式对现场所有的土堆以及堆料进行处理,对于来往车辆同样也应当做加盖处理,在现场的出口和入口处及时进行喷水作业。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所使用的设备,例如锅炉等一定要应用清洁型能源,防止沥青以及毛毡发生燃烧,预防有毒以及有害气体等诸多污染物的出现。
3.加强材料管理,节约能源
在施工时材料浪费是极为普遍的一类能源浪费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材料浪费问题出现,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材料具体类别展开分类存储和管理。同时为了能够让材料使用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还应当安排对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材料选购、材料检验以及材料存储和使用的工作,构建一套完备的巡回检查体系,指定专业人员对材料使用及浪费情况进行核查。
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必须要进行及时处理。在处理施工垃圾时一定要严格根据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操作,而有关部门一定要进行不定期抽查以及定期检查,以此保证建筑单位对建筑垃圾进行了有效处理,从而避免地下水与土壤受到伤害,最大程度保证附近居民用水的安全和可靠性。
4.开展多方协作推动绿色施工技术发展
想要对绿色施工进行系统性推进,要从以下几点入手。①从政策方面进行引导。政府有关部门可以以宏观调控为基础制定出有效的手段以及政策,从而推出绿色施工具体方案以及行为细则,规范并且鼓励各方加入到绿色施工过程中去。②由业主进行主导。尽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投资方是项目实施的唯一主导,但是想要借助绿色施工技术进行绿色施工便需要由业主进行鼎力支持以及资金投入之后才可以实现有效进行。③最后则是市场倾斜,将以工期作为主导的竞标方式进行逐步淘汰,提高基于绿色施工技术的新型建筑行业所具有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保证绿色建筑施工技术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尽管我国当前对于绿色施工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其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处理,然而现阶段绿色施工技术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未来必然能够取得良好发展。对于绿色建筑而言,其对于绿色施工技术有着极强的依赖性,除了需要满足节能要求之外,还需要对污染问题进行严格控制。相信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进一步的深化,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必然会变成施工单位首要甚至是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王建彬. 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 砖瓦, 2020, 000(004):103,105.
[2]葛立军. 探析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No.300(18):138-139.
[3]陶彪. 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施工技术的运用分析[J]. 建筑技术开发, 2020, v.47;No.443(17):139-140.
[4]吴罗丹. 绿色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浙江工业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