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4卷第6期   作者:侯俊英
[导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提高。
        侯俊英
        郓城县建设工程监理中心,山东 菏泽 2747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综合国力的发展也有了提高。在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助力我国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同时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水平的持续性提升。从本质上来说,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工作属于民生工程的核心工程,同时也是扩内需、促发展的工程类型之一,有利于保障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低收入家庭以及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困难问题,从而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水平以及实效性,使社会基层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助力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推进。
        关键词: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问题及措施
        引言
        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通过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可以有效改善民生,并且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使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而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阶段,可由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其中,完成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流程,有效促进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高水平完成,同时也为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适宜居住的房屋类型。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中也存在一定的利弊,因此笔者将对此进行细致分析与探讨,为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1保障性住房中PPP模式的应用现状
        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保障性住房是履行职责的表现。但当前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增加,政府财政明显不足,且在此类住房建设运营中面临着诸多风险与问题,急需探索新的模式改善上述情况。近年来,PPP模式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的保障住房中逐渐普及,但因该项目内容众多,无法确切的统计PPP项目数量与应用情况。从整体来看,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应用现状不够乐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管理层面存在缺陷。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群体,需要对准入与退出机制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公平公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准入与退出机制存在问题,因我国的信息档案制度不够健全,家庭收入与财产状况未得到完善,导致居民收入调查时未能真实体现申请者的财力。同时,低收入的概念广泛,没有明确定义,加上居民收入来源众多,这些都为挤占名额提供了可乘之机,导致各阶层间的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和谐发展。尽管在制度层面设定了退出机制,对于家庭状况有所改善但未超过保障标准的用户,如若强制执行该机制可能导致其生活质量大幅降低,背离人本化原则。另一方面,社会资本参与度较低。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长期以来,虽然政府极力控制房价上涨,但个别城市的房地产仍然炙手可热,投资商品房可获得大量效益。因此,社会资本更想要将资金投入商品房建设,从中获取利益,而保障性住房具有政策性质,属于福利性物品,利润相对微薄,加上此类住房开发周期较长、资金消耗较大,导致社会资本对此兴致寥寥,参与度较低。对此,政府应积极制定激励机制,采取多种手段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兴趣,确保PPP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2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2.1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强化工程质量管理
        为了全面提升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的水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首先需要做的一项工作便是提升保障性住房施工管理的质量,以此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达到高质量竣工的要求。因此便有必要构建起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从而使参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及时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获取到有效信息,各个施工环节并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上传各环节施工质量信息,如材料采购质量、机械设备质量以及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验收报告等方面,进而助力保障性住房建设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到提升。例如需要适当性强化有关信息化配套设备,确保在管理阶段拥有足够的网络信息化设备开展共享平台建设,同时也需要搭建数据共享的内部网站,以内部网站为媒介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信息的实时交流与共享。

内部网站运营阶段,参与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加入其中,上传各个环节的施工质量验收报告,从而充分保障各个环节施工质量,在每个环节施工完毕之后需要安排质量校检程序,以此促使保障性住房建设阶段的竣工质量符合验收标准。
        2.2规范工程进度管理
        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期间,为了全面提升工程建设的效率,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做到规范工程进度管理工作,以此促使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充分按照工程建设进度要求有序开展,进而使工程进度充分符合合同当中的竣工日期。例如施工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及时督促各道施工工序人员科学开展自身工作,并且按照工程的质量要求完成自身工作内容,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要求,这样不但可以提升保障型住房建设施工的质量,也可以有效规避由于质量不佳返工而导致的工程建设延期问题。此外也需要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建设各道施工工序,防止产生工序碰撞问题,全方位保证工程的施工进度。
        2.3强化保障性住房施工安全管理
        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施工安全管理也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内容,通过施工安全管理,可以确保各道施工工序的安全进行,并且充分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为整体保障性住房的高质量竣工夯实基础前提。在实际中,针对保障性住房的施工人员,需要在其上岗之前安排岗位安全培训,使各个施工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工程施工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能够按照施工要求佩戴安全防护用品,同时也要保证施工人员持证上岗,杜绝违章操作的问题产生,从而防止保障性住房施工阶段出现安全事故。此外,也需要注重保障性住房施工建设过程中的现场安全管理,在施工现场安排足够的安全巡检人员,巡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违章操作等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保证整体工程安全施工。
        2.4注重工程建设质量控制
        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阶段,工程质量的优劣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障性住房的综合性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要重视保障性住房的施工质量控制,在施工期间采取科学且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各个施工环节的施工效率,以保证各道施工工序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在施工现场安排专门的质量巡查人员对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此外,对工程中每一项进场材料都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校检,对即将投入使用的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抽检,保证工程中所采用的材料为正规厂家所生产的合格产品,且拥有产品生产批号和质量合格证书,这样才能保证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质量。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期间,需要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其中,以此促进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水平的提升,同时助推各项建设工序的顺利开展。为了弥补政府财政收入的不足,将PPP模式引入其中,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推动项目建设,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高全体成员的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未来的发展中,应积极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使此类项目建设更加科学有序,PPP模式的优势和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祁雅娟.谈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利与弊[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
        [2]刘玥.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模式及开发商角色地位[J].建筑遗产,2013(23).
        [3]赵正宽.发挥国企作用,凸显社会责任不断提升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的新水平[J].上海房地,2013(2).
        [4]陈金芳.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发特点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1(18).
        [5]薛飞.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有关问题的思考——以濮阳市保障房现状为例[J].河北企业,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