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云
安徽省路桥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省 合肥市 230000
摘要:想要提升现代施工企业的竞争力,核心任务是要提升公路桥梁桩基技术。为了确保公路桥梁安全,延长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熟悉路桥桩基施工技术的各个要点才是重要任务。因此,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路桥桩基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本文对公路工程路桥桩基钻孔施工技术进行探析。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桥桩基;施工技术
1公路工程施工技术的前期准备
对于任何一个公路工程建设而言,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应熟悉图纸,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环境等相关资料及周边危险建筑分布情况。前期准备是实施路桥桩基技术的基础步骤,每一项准备都不能缺少。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的桩基坐标,使用专业和精确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放线。陆上钻孔桩可直接定位,在四周设置护桩后再埋设护筒。完成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拌制的泥浆经检验应符合规范要求,以保证泥浆制备的质量。
2浅谈公路工程路桥桩基施工技术
2.1护筒埋设技术
护筒宜采用钢板卷制,壁厚应保证不变形,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厚度不小于6mm厚的钢板卷制;在深水、复杂地质及大孔径条件下,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0mm厚的钢板卷制。必要时,可在护筒上下端和接头外侧焊加劲肋,以增强其刚度。护筒上部预留30×30cm的溢浆孔并对称设置4个吊环以方便护筒的吊装,施工场地或工作平台的选择和设置,应充分考虑施工期间当地水文情况,陆上或浅水区筑岛处护筒,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20cm,护筒的埋置深度应为2~4m,在水中或特殊情况下应经计算确定。
护筒埋设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精确测量放出桩位,并在桩孔周围设四个定位桩,以便校正桩位。控制桩位埋设在钻孔中心位置,使护筒中心与钻孔中心重合。定位桩用4cm*4cm*80cm木桩打入土中,木桩顶设小铁钉十字定位。护桩采用砼加固,并设置醒目标示,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破坏,确保随时检查钻孔中心偏位情况。
埋设护筒时,采用挖埋法,先通过人工挖孔方式,在预定的桩位掘进一定深度,然后埋设护筒。护筒埋设深度根据设计要求与桩位的水文地质情况确定,护筒顶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满足规范要求。钢护筒加工时已对称设置四个吊点,吊起后使其自然垂直,利用四个吊点形成的十字线,移动护筒,使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中心线重合,然后用全站仪检查,确保护筒竖直及位置准确,保证误差不得大于规范值,倾斜度偏差<1%。验收合格后此后即在护筒周围及底部对称、均匀的回填粘土,分层夯实,以免漏浆或位移。护筒埋设完成后,沿着溢浆孔开挖导流槽至泥浆池,待灌桩完毕后拔出钢护筒周转使用。
2.2钻孔施工技术
在钻机安装就位后,将钻机与钻孔平台连接加固、限位,防止成孔过程中移位,钻进过程中随时观察钻孔平台及钢护筒的沉降位移情况,保证钻机在钻进过程中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孔之前,要对钻机钻架进行调试,以保证钻架吊点中心与孔位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
制备优质的泥浆,钻进过程中泥浆的浓度、粘度要经常进行监测,确保泥浆质量满足要求,达到防渗护壁效果。因此泥浆制备材料(膨胀土等)及泥浆循环系统的设置至关重要。现场严格控制泥浆含砂率指标,每次检测数据做好记录。钻孔桩的泥浆循环和净化,其制浆池和沉淀池的大小宜视桩径、桩长及钻机型号而定,且应有一定富余。
在钻孔施工过程中,冲程要根据土层情况分别规定:一般在通过坚硬密实卵石层或漂石之类的岩层中宜采用大冲程(4~5m),最大冲程不得超过6m,防止卡钻,冲坏孔壁或使孔壁不圆。如孔内岩层表面不平整,应先投入粘土、小片石,将表面垫平,再进行冲击钻进,防止发生斜孔、坍孔事故。遇到孤石时,可用高低冲程交替冲击,将大孤石击碎或挤入孔壁;每钻进一定深度验一次孔,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进行验孔,钻头直径磨耗超过要求时应及时更换修补;在整个施工期间,有必要记录相关的施工记录,并仔细观察和记录土层钻渣的变化。钻孔至桩底设计标高后,采用测绳铅锤和测孔器检测孔深、孔径和垂直度,待检测合格后,及时清孔。
2.3钢筋笼吊放技术
钢筋笼制作应在钢筋加工区分节制作,制作好后的钢筋笼应挂牌标识,验收状态、桩号及节段号。钢筋笼制作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安装声测管及保护层,每个截面布置数量和间距按照设计要求布置,钢筋保护层垫块采用强度为M40的圆饼式液轮砂浆垫块。
根据五点吊装法,钢筋笼的长度及重量合理地选用吊车,且吊车配备主钩和辅钩。为了使钢筋笼在吊装的过程中一直保持平衡状态,需加工一个扁担梁,并在扁担梁两端设置定滑轮。使钢筋笼在起吊的过程中,在拉力和钢筋笼重力的作用下,定滑轮能沿着钢丝绳向上滑行,以达到了钢筋笼顺利吊装的目的。
钢筋笼宜采用扁担梁辅助起吊,第一节钢筋笼吊起慢慢放入孔内时,拆除第一节钢筋笼临时十字加劲撑,在钻机上用型钢穿过加劲箍筋挂住钢筋笼,并应保证型钢水平和钢筋笼垂直。吊放第二节钢筋笼与第一节对准后,应对主钢筋进行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施工完螺旋筋后再下放钢筋笼,如此以此进行。
最顶上一节钢筋笼顶面宜增设一道加强箍筋,以防止安装过程钢筋笼顶面出现较大变形,并保证钢筋笼的定位准确。吊挂钢筋笼的吊环应采用未经冷拉的热轧光圆钢筋制作,钢筋笼下放到位后,应对其顶端定位并固定,以防止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偏移、上浮。钢筋笼安装检验合格后进行导管下放及二次清孔。
2.4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
灌注前,应检查拌和站、料场、灌注现场的准备情况,确定各项准备工作就位后方可进行灌注,水下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段时期后,应对其规格、质量和拼接构造进行认真检查,并做拼接、水密承压、接头抗拔等试验。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的直径宜按桩长、桩径和每小时灌注的混凝土数量确定。
根据桩径计算得首封需要的混凝土,使用大集料斗灌注。钻孔桩封底采用拔塞法施工。塞子通过钢丝绳挂在起重设备吊钩上,漏斗也通过另一套钢丝绳挂在起重设备吊钩上,两根钢丝绳长度不同,导管封底时可提升塞子一定高度而料斗不受影响,当混凝土堵塞导管时可提升漏斗从而提高导管悬空,增大压差便于混凝土下落。
灌注混凝土前,安装料斗(导管上),在料斗底口涂抹黄油,再用塞子封住料斗出料口;混凝土罐车来后混凝土由罐车放入料斗中,当料斗装的混凝土离料斗顶口还有约20cm时,吊车起吊拔出料斗塞子,在料斗混凝土下落的同时罐车打开放料阀门,补充混凝土入料斗中,封底混凝土没灌注完前保证料斗不要漏空,从而完成首批混凝土的灌注。在完成封底后应不间断的灌注混凝土,保证灌注的连续性。当导管埋深在3m以上时,应提高导管约1m左右,保证砼的顺利翻浆;当导管埋深达到6m时,应及时拆除导管,保证导管埋深在2~6m之间。每次拆管前,必须测量混凝土面,通过导管长度来计算导管埋深,根据导管埋深确定拆除导管的长度,保证导管不悬空和埋设深度,保证灌注质量。正常灌注过程中,每灌注完一车或间隔一段时间都需要测量一次混凝土面标高,如出现异常,则增加测点,查明原因后进行相应处理。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3加强对路桥桩基技术的施工管理
施工企业应加强关键流程的检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把控,重视施工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工作;检查复核桩基的坐标,制备优质泥浆,钻机就位、整平,以保证钻头中心与孔位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成孔后,采用测绳铅锤和测孔器检测孔深、孔径和垂直度;钢筋笼的分段安装、定位及抗浮措施;二次清孔后泥浆指标满足要求;确保导管不悬空、首批水下混凝土的灌注使导管埋置深度满足规范要求及连续灌注等。在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基础上,确保桥梁桩基工程技术控制目标的实现,保质保量。
结束语
公路工程中路桥桩基施工技术非常重要,在施工前,根据各项施工技术充分制定好施工计划,提前准备好各种材料,确保施工条件完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才准许施工,相关施工人员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桩基的开设。路桥桩基施工技术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施工企业要抓紧提高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教育。
参考文献
[1]崔如平.浅析路桥工程桩基施工中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01:173.
[2]武小同.公路工程路桥桩基钻孔施工技术探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4,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