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民建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控制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第9期   作者: 邓晓涛
[导读] 造价管理直接影响到工民建的成本,因此此方面的管理要贯穿于工
       邓晓涛
       威海市工程咨询院 山东省威海市 264200
       摘要:造价管理直接影响到工民建的成本,因此此方面的管理要贯穿于工民建的全过程,包括每一个环节的管理,因此全过程造价管理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工作比较繁杂,要想提高此方面的管理能力,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对各个环节的造价进行全面管理。可以提前设计造价控制方案,然后严格按照方案对工程进行全面管理,在保障工程质量的过程中实现工民建成本最优。
       关键词:工民建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前言:当前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相关管理机制存在不完善之处,所运用的传统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模式如定额计价模式较粗糙,管理与控制尺度不够精细,致使工民建实施过程中资源存在浪费或流失现象,不能最大化地节约设计与施工成本。目前主推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工民建造价全过程管控方面的应用尚不明确,一些工民建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落实造价管理,使造价管理工作失去平衡。
       1工民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必要性
       对工民建施工项目整个过程进行全面造价管理,称之为工民建全过程造价管理,管理的内容包括工程的每一个环节,对于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合理应用,实现工民建成本最优化,从而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全过程造价管控不仅能够全面控制工程成本,而且还能够提升建设工程质量。建设工程项目通常规模庞大,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对此进行全方位造价管理,既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能够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多的作用,并且把工程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全过程造价管理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问题,降低损失,保证工程项目能够沿着预定目标进行。
       2加强工民建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要点
       全过程造价管理关键在于要把造价管理工作落实到项目的各个环节,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地区对此重视程度不高,特别是忽视了决策阶段的造价管控。这一阶段造价管控对整个工程的影响非常深远,所以相关企业要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管控。可以通过造价清单的方式对此进行管控,比如清单中要精确地计算出建筑材料、税金等方面的成本,在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地按照清单进行,保障工程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顺利开展。工程计价清单制度是当前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工程计价清单确定之后,首先要提交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审核,负责人和决策者在共同协商的情况下,对工程项目的效益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在此基础上完善清单内容,提升清单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决策者可以根据清单内容做出正确决策。
       3工民建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措施
       3.1?工程设计阶段完善造价预算编制
       精准的工民建造价预算是工民建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不仅可以有力地指导工程具体施工过程,推动工程按照序时进度开展施工作业,还能够有效规避因造价控制不良而引起的返工或设计变更问题,在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程的施工效率,缩短工程施工时间,最大限度地节约工程实际造价,提升整个工民建项目的市场价值。工民建施工单位应当加大对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完善力度,一方面,根据市场的基本需求,在对工程施工现场以及各施工资源进行细节性了解与整体性把控的基础上,依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各个要点以及施工进度安排预估每一个施工作业细节的财务支出单价,为整体造价的可靠性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当加紧完善项目监督与管理机制,在工程造价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结合项目流程化管理加以约束,通过合同中明确要求的质量参数、建设资金、工程量等数据使造价预算精准化与实际化,以提高工程项目实际造价与预算的贴近度。


       3.2?工程决策阶段加强工程信息共享
       长周期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导致工民建施工进度以及施工内容存在多边性,当施工内容发生更改时,工民建施工的相关造价信息需要相应地进行更新与修改。BIM技术借助三维仿真建模与模拟技术对建筑的空间结构以及细节进行刻画与表达,相较于CAD所绘制的二维平面图,BIM技术下的建筑信息模型更为立体直观,可以为工程设计阶段的结构规划以及后期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细化管理提供尺度详细的三维实体模型。BIM技术具有较高的信息处理、响应与更新速度,当工程造价信息因施工时序变化而发生调整时,建筑信息模型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确保工程项目施工技术与建筑信息模型一致。同时,BIM技术在现有工程数据的基础上应用网络平台建立信息自动构建与联动响应机制,当开展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具有相似信息时,可以将此信息相关的工程造价作为参照进行延伸套用,自动更新工程造价,有效解决施工前期工程造价预估与决策阶段信息不全面、不具体等问题。
       3.3?工程施工阶段夯实造价信息传输
       在传统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下,各施工部门、施工分队会根据施工现场以及资源可调配度等情况,在保证工程进度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改变施工内容与施工流程。各个部门具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未能针对具体的施工问题进行整体性内部协商与合作,施工作业未能按时序进度推进,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自然也会相应受到影响。BIM技术详细刻画了建筑的空间结构信息与细节信息,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此三维仿真模型对施工流程与施工内容进行分解,在施工过程中,借助BIM的立体数据模型阶梯形拆分功能,对施工建筑进行结构拆分,再根据施工时序进度对施工信息进行阶段性控制。不同的施工团队以及施工部门可以以三维建筑信息模型为依据,根据模型中划分的施工内容与施工要点做好施工控制,并在信息可交互共享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进行统筹化管理。同时,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需统筹协调施工现场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使得工程造价最小化,故需要各部门、各团队加以配合。不同的参与者虽然是从不同的角度考量工程造价的经济性,但其围绕的是同一个三维建筑模型,所传输与共享的是同一个三维建筑模型所表达的工程信息。
       3.4?工程竣工阶段落实造价核算审计
       在建筑项目竣工结算阶段,可以借助BIM技术提高工程造价核算审计的准确性与时效性。BIM技术中的3D辅助空间与立体数据模型阶梯形拆分是工程造价管理控制中常用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工程造价成本与工程施工质量之间的信息联动,进而实现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动态跟踪与监管。在BIM技术的支持下,工程造价工作人员在工程竣工阶段可以根据工程资料与信息做好准确的造价核算,相较于传统的纸质化核算方法而言具有更高的精准性与效率。同时,工程竣工阶段还需要对工程造价核算结果进行二次审核,此过程可充分利用BIM技术,对照工程项目的资源消耗、施工工期、工程合同所规定的工作量等进行精细化核算,为精准的工程造价财务审核结果提供精细化技术支持。
       4结束语
       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有助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提高人员、机械、材料等施工资源的统筹协调率,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相关人员可以将BIM技术引入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中,借助BIM技术构建建筑三维信息模型,直观地表达工程建筑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与状态信息,为不同部门、不同团队协同合作提供同一个数据模型与信息传输共享通道,为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提供动态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崔智强.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25.
       [2]杜娟.工民建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7):148-14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