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波
葛洲坝集团交通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以及国家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已势不可挡。高速公路由于其资产的增值性和长期收益的定性而备受投资者青睐,大量资本流向高速公路建设,并有连年增长的趋势。但我国对高速公路这样的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经营法律、法规和政策尚不完善,且由于高速公路项目是资金技术密集型投资,规模宏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各种风险之间的错综复杂。因此,投资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以减少投资损失的概率非常重要,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速公路;投资运营;问题与措施
1.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及投资结构
是指高速公路管理机构为确保高速公路顺利建设和运营而建立的组织制度。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建立一个完善适用的机构。这个机构应当具有稳定的组织形态、合理的运行机制、明确的职责分工和有效的管理力度,这样才能保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才能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投资结构在这里指的是高速公路项目投资主体构成,即项目投资资金来源结构。其投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投资、个人投资、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港澳台及外商投资。
2.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给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还处于研究和改革的起步阶段,同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财务管理、建设、管理和养护等方面的体制尚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2.1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统一的高速公路管理法律,执法依据还是1997年7月制定1999年10月修正的《公路法》。《公路法》对于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中的一些新问题已不能很好的解决,各地各部门为规范高速公路管理而出台的法规条例又很不一致,甚至与《公路法》的一些规定相抵触,各地在处理交通纠纷案案件时,面临无法可依的尴尬,也让一部分人抓住法律的漏洞趁机敛财。
2.2资金缺口较大,融资存在问题
众所周知,高速公路是一个前期投资巨大的行业,资料显示,2010年前,高速公路年均投资约为1400到1500亿元人民币,2010年到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缺口较大,融资环境却不佳,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相应的投融资体系却未建立,融资渠道单一,结构失衡,融资方式不够灵活,资金利用效率不高,而且贷款资金比例过高,全国已累计达数千亿元,使高速公路行业和银行的风险都越来越大。
2.3运营管理成本过高
当前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过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公司化程度不高,缺乏专门的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商业敏锐度,部分企业还按照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进行,成本收益意识淡薄;第二,管理技术的科技含量不够,收费站点、匝道等布局设计中的许多技术问题解决得不好,导致运行成本较高;第三,高速公路运营管理体制上的政企不分,导致权属关系混乱,管理机构、岗位人员设置不尽合理,并且缺乏有效监督,行政成本较高。
2.4各地管理模式差别较大,缺乏统一的标准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尚未形成稳定统一的模式,各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的机构有高速(高等级)公路管理局(处)、高速公路公司、公路管理局、混合型等,既有集中统一管理,又有非集中统一管理;既有建管一体,又有建管分离;既有公司型,又有事业型,还有混合型;既有单一执法,又有综合执法;管理层次也各不相同,2级、3级或1—3级都有。各地政出多门,缺乏从整个高速公路网和长远观点来统一考虑高速公路管理模式。
3.改善我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状况的政策建议
3.1加强高速公路法制化建设
在现有关于高速公路管理的法律法规极为有限,而且目前部分高速公路管理并未在已有法律法规框架中实施的情况下,高速公路的立法,尤其是全国统一的立法,显得尤为迫切。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和法律地位,界定管理的内容、规范管理方法,消除职责不清和利益冲突的根源,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效率和效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从投融资的过程、招投标的参与、资金的管理、成本费用的控制直到资金的回笼,无一不存在着徇私、贪污腐败的可能,因此应尽快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并且对高速公路市场化进行规制性法律制度建设,不仅要完善财产法、合同法、诉讼法等民事的、程序的法律制度,还要完善包括重点规范市场化背后垄断与竞争法律关系的法律制度。
3.2完善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体系
针对目前我国投融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的情况,我们应制定与现阶段国情相适应的高速公路投融资体系。首先,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基金,作为高速公路建设的稳定的资金来源,地方政府也拿出配套资金,存入专户,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平衡地方财力差异,尽量实现地区高速公路均衡增长;其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外资和社会资金投资高速公路提供畅通的途径,优化融资结构,分散风险,实现筹资主体多元化,并充分保护所有权人的财产权利;最后,拓宽筹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筹资方式,通过发行公路债券融资、完善公路产业基金、大力吸收私人资本、ABS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BOT融资、TOT融资、资产信托计划融资等方式,为高速公路建设筹集充裕的资金。
3.3有效控制运营管理成本
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成本直接影响到高速公路的效益,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实现既定收益下的成本最小化显得至关重要。我们应努力从体制、经营和技术三个层面实施运营管理成本的控制首先,规范高速公路管理体制,解决责权不明和多头领导的现状,厘清高速公路产权归属;其次,实现管理方式向市场化、公司化转变,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拥有高速公路产权、只拥有经营权的高速公路专业化运营公司,使高速公路所有权与使用权分开,通过专业化管理优势降低成本,通过适当的经营者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增加效益,并实行“管养”分离,成立专门的高速公路养护公司以降低成本;最后,积极研究和利用科技手段,推动高速公路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引入国外成熟先进的交通智能系统,运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技术以及ETC技术,完善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成本控制信息体系。
【参考文献】
[1]徐超悦.PPP模式下的高速公路项目运营期财务风险管理[J].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01):54-57.
[2]姚瑶.浅谈高速公路养护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J].低碳世界,2021,11(04):274-275.
[3]蒋贾霜."考虑运营成本的高速公路PPP最低交通保证研究."?科技经济导刊?28.33(2020):1-3+38. doi:CNKI:SUN:JJKJ.0.2020-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