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以一厂30万机组非高强国产紧固件更换地脚螺栓更换建筑部分外委施工项目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1年3月9期   作者:沈杰
[导读]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正在高速发展,
       沈杰
       上海虹房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内建筑行业正在高速发展,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建筑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在建筑施工阶段对项目进行管理,能够起到提高工程质量与确保工程可以顺利竣工的作用。本文基于此,对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国内建筑行业发展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

引言:现阶段,社会大众正在高度关注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工程项目管理水准会对工程建设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建筑企业要对项目管理的影响及社会效益进行充分认识。使用有效措施进行管理,对项目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项目可以有序进行,使建筑工程建设可以符合预期目标。在此前提下对施工的工期进行合理地规划,进而使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能够得到提升。
一、工程项目实例
       在一厂三十万机组的非高强国产紧固件更换地脚螺栓更换的建筑部分外委施工项目中,该项目属于核电站的大修项目,其三十万机组部分的核级与非核级在抗震方面有严格标准的设备所选用的非高强国产紧固件地脚螺栓无法符合目前的紧固件设计的技术标准,需要把此类地脚螺栓进行加固与更换。工程项目的地点是浙江省海盐秦山核电的海水泵房及消防泵房。
       该工程项目的工作需要依据设计方案对设备基础进行扩建、对设备的灌浆基础进行拆除、对原本的地脚螺栓进行拆除、对预埋的地脚螺栓进行安装、对地脚螺栓进行再次灌浆和养护、对设备基础进行再次灌浆、对锚固螺栓进行开孔和安装、对锚杆进行开孔和安装、对设备与支架的膨胀螺栓进行开孔和安装、对承重墙进行开孔和封堵、之后对地面设备基础进行恢复。和采购方一起到现场对设备安装图纸的全部设备进行勘察,基于施工可行性提出修改施工设计图纸的意见。取出全部地脚螺栓需要改换的设备基础的原本的地脚螺栓、对灌浆孔实行凿毛操作、种植和再次灌浆新更换的地脚螺栓。对全部加固设备的压板安装位置的地面与基础进行开孔、对锚栓进行安装。对压板现场的需要开孔的尺寸进行测量。分别探测对膨胀螺栓孔进行施工的前楼板钢筋和墙面钢筋。依据采购方的要求来对墙体与楼板层进行开孔和封堵。在更换与加固全部设备的地脚螺栓之后对设备基础和地面进行修复。
       工程项目在技术方面的要求:在现场开孔之前利用钢筋探测仪来探测地面的钢筋,防止在钻孔的过程中对主体结构的钢筋进行破坏,在施工现场进行开孔作业时需要对空心水钻多加利用,在施工现场完成隔离与围护防水与防尘的工作。地脚螺栓的安装是螺栓灌浆,在对地脚螺栓进行支撑与固定之后,将没有收缩且强度很高的灌浆料进行灌注,地脚螺栓在安装时的精确程度需要符合设备与压板在安装方面的标准。对膨胀螺栓或锚固螺栓进行安装时,需要对专业安装HDA螺栓的工具加以应用,比如利用限位钻头和安装工具,应该对T40且具有锤钻性能的电钻加以应用,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要进行专业培训,在其得到相关授权之后才能进行施工。在装饰恢复工作以及设备加固工作结束之后,需要恢复加固地区的地面涂层,需要保证新涂层与旧涂层的分隔线的整齐与美观,涂层应该对1.5mm厚度的环氧自流平的系统加以应用,需要保证颜色与原来装饰的一致性,可以符合核电厂的耐辐照需求与去污性需求。在每一个转动类型的设备的地脚螺栓得到更换之后,针对地脚螺栓进行的试验应该符合采购方在PMT试验规则方面的有关标准。
    对实际施工来说,在钻孔之前对钢筋进行探测的过程中,查出有二十余台设备因为原本安装的螺栓在高度、位置以及管线设备因素的影响下,难以有效地利用机械设备将旧的螺栓取下,使得螺栓的更换工作无法顺利进行。在对施工现场进行查看与仔细地研究和分析之后,计划选择破拆混凝土的方式将原本的螺栓取下,在对新的螺栓进行更换之后,对C40商品混凝土进行制模浇筑操作,在对停运设备难以挪移的因素进行考虑之后,在破拆时只好依据角的顺序序逐个进行,因为混凝土具有养护期,会对总的工期造成影响,要把相关的建议上报给总包方,设计人员到达现场对施工的可行性进行判断,在明确此方案可行且征得业主同意之后,选择了对角破拆的方式,在应用项目工程管理之后,最终使项目的工期得到节约,在完成此工程项目时能够做到保质保量,总包方对建筑施工给予了高度地认可,而业主同样给出了很好的评价。
二、提高应用在建筑施工之中的工程项目管理水准的措施
(一)对成本进行控制
    建筑企业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时,应该加大对成本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成本管控工作需要利用监管监督方式,要对成本支出进行合理地控制,防止发生资金浪费现象,增加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第一,采取成本最低化的管理理念,对工程的成本管理需要进行结合,对成本监管制度进行制定,使其得到有效落实。有针对地建立成本管理部门,做好核算各阶段资金的工作,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全方位管控。第二,动态化管理施工成本,成本管理工作要存在于施工的全部过程,对成本管控目标进行制定,做好建筑施工每个阶段的成本监督工作,假如查出有成本偏差问题,需要尽快将其纠正和处理,假如工程发生变更,出于防止造成损失的目的,需要严格依据流程工作,工作顺序为上报-审批-执行,从而有效地控制成本。第三,合理地设置成本管控目标,设立台账,对资金使用的明细进行确定,假如查出有对资金使用不够合理的现象,需要尽快做出调整,防止出现更加严重的浪费,保证资金能够得到高效且合理地利用。第四,对建筑施工而言,在管理资金时应该保障权责的均衡,需要加强和相关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对成本管理情况多加留意,对有关奖惩机制进行制定,使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得到提高[1]。
(二)对项目的进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
    对建筑施工而言,应该确定进度管理的意义,进度管理人员需要对多方因素进行充分结合,以此保障进度安排的合理性,使项目的进度计划能够变得更加完善。管理人员应该依据标底工期和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确定工期,在施工时需要不定期抽查施工的进度,对各环节的施工进度多加留意,分析计划进度与实际的进度,如果发现偏差,需要尽快进行调整,确保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能够协调与一致。管理人员应该依据计划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防止发生赶工期问题,防止成本增加和质量问题的出现[2]。


(三)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
    质量管理对项目施工来说非常重要,相关人员需要具备质量管理意识,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能够符合标准。需要在施工之前对现场进行勘察,完成技术交底,确定施工的重难点。在对施工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有针对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建筑施工可以顺利完成。具备质量监管体系,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对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制定,确定管理的重点内容,特别应该监管好隐蔽性施工的质量,确保质量能够符合标准,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3]。
(四)合理选择施工的技术和工艺
    对工程项目管理而言,需要管理好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选择更加合适的施工材料,严格审查施工材料与施工设施设备,为其科学合理性提供保障,不光要防止对资源的浪费,还要减少建筑施工对环境的污染。
(五)使管理人员素质得到提高
    对工程项目管理来说,目前少数管理人员在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水平不一,应该加大重视力度,培训好管理人员,设立培训制度并使其不断完善,使他们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具备很好的质量和责任意识,确保管理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此外,管理人员应该在固定的时间培训施工人员,使他们对先进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有所掌握,了解如何操作最新的设备,防止发生不规范操作问题,确保建筑施工可以在安全和高效的状态下顺利完成,使工程质量得到提高。
(六)对工程验收进行监管
    在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需要尽快对验收工作进行落实。建筑施工的企业预先准备好所有资料,避免因为临时补交资料而产生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协助各个部门完成工程验收工作,如果在验收时发现存在问题,应该尽快做出整改,如果有必要,需要对建筑工程进行返工,保证工程的质量可以符合标准,确保工程项目可以在规定的日期内交付使用。
三、从施工流程和步骤角度分析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应用
    工程项目管理在建筑施工的应用非常普遍,可以对建筑施工提供很大的帮助,从施工流程和步骤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实行工程项目管理有利于具体工程项目开展的准备、施工、收尾环节,能够对项目管理进行规划,管控好项目具体工程的全部生命周期,直至工程的完工阶段和收尾阶段。
(一)施工准备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应该使用WBS技术来确认项目实施的全部内容,在具体项目进行时实行对合同、进度、质量、成本的管理。
    首先,准备施工文件。具体项目施工阶段应该先签订关于工程项目的承包合同,在落实了项目管理方案之后,项目经理在对具体的工程项目进行管控时,应该准备好施工的文件,在开工之前应该和各个部门进行协调,完成对总包合同及分包合同的准备,把它们当作施工管控的凭据,有关管理人员应该对施工承包合同进行熟悉,比如熟悉工作范围,熟悉技术规划,熟悉工程变更,以使施工单位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施工的准备环节应该进行图纸会审,按照图纸会审来对施工进程进行了解,对设计意图有所领会,利用BIM技术来对施工现场进行模拟,尽快呈报设计缺陷,对设计图纸进行详细阅读,对施工图的不够合理的地方进行审查,防止在之后的施工环节出现设计变更问题或者导致施工进度遭到拖延,可以从技术角度确保工程项目能够依据进度进行,防止出现人力资源的浪费及物力资源的浪费。
其次,对施工现场进行布置,对资源进行配置。出于对具体施工项目有更深层次的了解的目的,应该按照工程开展来管控施工现场,比如管控施工时的用水及用电,管控具体施工的临时道路。应该按照施工图纸与施工现场的具体环境对施工场地办公区域材料堆放进行确认,对临时施工道路进行合理规划,在对资源进行配置时应该对施工人员的专业资格证书进行检查,未经核查不得上岗。在手续齐全后应该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审核,审核施工现场的布置,特别在分配劳动力与材料时应该实行全面把控,强化管理施工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
(二)施工阶段的执行和控制管理
    施工阶段对施工项目生产来说非常重要,这个阶段对资源的消耗很大,用时也最长。就施工项目的全部周期的资源投入强度而言,项目开始时期所用的人力、资金与材料纵然很少,不过在项目开工后,伴随竣工时期的临近需要消耗许多资金,出于整体保障施工项目资源投入的合理性的目的,应该在施工环节对其组织设计进行确定,确定采购材料与设备的计划,明确实际进度安排,对成本、进度与质量进行有效控制。需要通过建设、设计、监理单位的彼此配合来把控具体的现场施工,对整体施工进度进行掌握,由项目审查人员在固定的时间审核施工现场,保证工程施工得到合理地规划,对施工全部过程的成本进度与质量进行管控。应该做好管理施工项目成本的工作,施工成本即工程实施要耗费的资金,分别是人工、材料、机械施工方面的费用。目前许多施工单位缺乏足够的成本管控意识,而项目管理环节可以依据实际施工工作对成本控制的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项目部能够在施工前对各个部门与成员在成本方面的职责进行确定,使成本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三)施工收尾阶段
    工程项目施工的收尾阶段的环节众多,分别是竣工环节、验收环节、结算环节、试运行环节、行政收尾环节、回访维修环节。项目部在竣工验收环节能够按照呈报的合同对所有施工任务进行了解,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在项目竣工结算后,需要完成对承包合同的收尾任务,竣工结算工作除了应该依据施工承包合同与施工图纸之外,还要按照工程计价进行。相关管理人员在项目完成后应该管控好施工质量、施工技术、施工安全,对最新施工工艺与项目管理的计划方案进行了解,补足缺陷。在工程项目结束后,需要把文件移交至有关方,办理资料存档与工程交接手续,完成行政收尾任务。在项目竣工交付后,应该依据合同规定的保修范围与保修期限来开展回访与维修工作,施工单位应该对保修义务进行履行,提高提供给用户的服务的质量,对回访维修工作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对企业经济收益的增加提供帮助。
结束语:总而言之,工程项目管理对建筑施工而言非常重要,建筑企业要高度重视项目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需要确定它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地位,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优化项目管理工作的策略进行有针对地制定,使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不但要为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施工质量提供保障,还要对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使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得到提高,助力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骏,任语,曹晨阳.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3):155+157.
[2]李文慧.关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绿色环保建材,2020,(01):169.
[3]文安.关于项目管理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中的技术应用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1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