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从勇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深基坑工程,具有风险高、危险性大的特点;同时在基坑开挖、临时支护架设、机具使用及临时用电的一些不规范操作可能导致一些安全隐患。为了有效地消除这些对施工的不利影响,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管理素质和处理应变能力,切实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和工地周边环境安全,把安全影响减少到最低点,保证深基坑工程开挖支护的顺利进行,本文对施工过程进行分析。
关键词: 水利工程;深基坑;施工
1.施工难点及措施
1.1施工难点
施工期间来往工程车、社会车辆多,交通安全隐患大。施工生产、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等处理不当将对周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废水、垃圾等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施工过程中需要做好基坑及周边的防排水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环境保护控制十分重要,所以施工中必须塑造文明施工形象、和谐周边环境。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各种制度,对交通、供电、给排水、租地等一系列工作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安排、统一实施,确保将取水口闸门井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小,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和谐统一。
1.2应对措施
(1)施工期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做好道路改扩建工作,清晰标注道路标识标牌,对来往车辆、施工车辆合理进行疏导,确保施工道路顺畅。
(2)封闭化施工管理。施工过程中实行封闭化管理,围挡、场地容貌、生活设施等设置严格按照业主及地方政府相关要求进行建设,并设专人负责管理。做到施工场地围挡美观大方,工地卫生、整洁。
(3)施工开挖应对措施
①硬岩段开挖采用85mm液压破碎锤破岩,局部中风化采取预裂爆破,挖掘机装碴。
②开挖深度较深的地方采用吊车配合小挖机开挖,对于在支撑下阴角部位,配以挖掘机同时结合人工进行开挖。
③在距基坑开挖底标高30cm范围,停止使用机械开挖,防止扰动,改用人工开挖,保证基坑底部安全。
(4)大气污染防治。基坑施工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为粉尘,施工现场开挖、钻孔、爆破、汽车运输等。采用洒水、封闭式运输及载土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时,对车辆进行冲洗,对施工场地地面全部进行硬化处理,对弃土及建筑材料加强管理,适当加盖蓬布等措施,将扬尘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1]。
(5)水污染防治。施工对水环境影响主要为车站围护施工泥浆水、隧道内冲洗污水、注浆浆液及施工生活污水等。连续施工的泥浆,通过泥浆处理池处理后的废渣,在场区晾晒后,运至指定弃土场填埋。施工泥浆水按车站施工段集中收集,经沉淀处理排入城市污水管道中。选用的施工注浆浆液必需对地下水无污染。施工生活污水及时排入城市污水管网中[2]。
(6)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基坑开挖的土方,白天堆放在临时堆土场内,夜间组织封闭的运输车辆运出场外,弃于指定的弃土场内。在弃土场内,应做好水土流失的防护措施,防止对环境的污染[3]。
2.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
233.1基坑开挖原则
(1)做好开挖前的准备工作。监控测量点的布设、监测原始数据的测量,已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抽水设备,已备好应急措施用的物资等。
(2)基坑开挖施工以保证开挖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工期为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在充分考虑时间、空间效应的前提下,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反铲接力配合长臂挖机倒土、吊车配合吊装出土的土方开挖方式。
(3)遵循“边开挖,边施工防护,防护紧跟,严禁超挖”的原则,土方开挖进度应与临时支护施工相匹配,形成流水作业,尽量缩短基坑无防护暴露时间,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快速施工。
(4)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测量监测工作,切实减小基坑周边、位移及土体的不均匀沉降。
(5)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严禁掏挖。
(6)加强对开挖标高和放坡坡脚的控制,机械开挖至基坑底面以上30cm处,采用人工清底,严禁超挖,超挖部位回填夯实。
(7)白天尽量安排挖掘机进行土方倒运工作,晚间集中运输,减小临时弃碴场压力,加快施工进度。
3.2 基坑土石方开挖主要技术措施
(1)基坑土方开挖前,应根据工程具体特点、施工条件和施工管理要求,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案,上报监理审批。
(2)基坑开挖前应了解工程的薄弱环节,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的挖土程序、挖土速度进行挖土,并备好应急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开挖前应做好基坑内、外的排水施工,且进行试运转正常后,方可开挖土方;应尽量避开雨季开挖土方,如需在雨季中开挖,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4)严格按照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要求,认真组织全过程施工,未经监理和设计人员的同意,承包商不得任意更改设计与施工方案。
(5)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建立工程监测系统,做好对深基坑工程的监测和控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施工人员,实行信息化施工。同时应经常对平面控制桩、水准点、标高、基坑平面尺寸等复测检查。
(6)施工期间基坑边5m范围内不得堆载,5m外堆载不得大于20kPa,端头井位置不大于30kPa。
(7)基坑开挖中的临时支护,必须在土方开挖至其设计位置后及时施工安装。
(8)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同土(岩)层界面,需经监理、业主确认作好记录、绘制地质柱状图。
(9)基底检查与处理
①基坑开挖完成后,必须及时会同设计、业主、监理等单位共同检查基底的地质情况,土质与承载力是否与设计相符,进行基底验槽,并办理隐检手续;
②通过施工变形监测,分析判断基底围护结构是否基本稳定;
③基坑底如出现超挖300mm以内时,可用原状土回填压实,密实度不得低于原基底土,或者用与垫层同标号的混凝土回填或用砂石料回填压实。超300mm上时,必须会同设计、监理共同研究后决定。
(10)基坑围护必须采用钢制制式固定护栏,基坑四周设混凝土挡水措施及排水沟。
(11)雨天坡面要采取防护措施,边坡平台采取截水、排水措施,不得因积水影响坡面稳定。
3.施工监测
为保证工程安全、经济、顺利进行,确保构、建筑物及作业人员、居民的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改进施工方法、工艺和施工参数,最大限度减小地层变形,确保工程安全,并保护周围环境,需要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
1212344.1施工监测的主要目的
(1)了解闸门井基坑变形情况,为施工日常管理提供信息,保证施工安全。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依据观测结果来验证施工方案的正确性,调整施工参数,必要时采取辅助工程措施,以此达到信息化施工目的[4]。
(2)优化工程设计。监测除表明工程的“健康状况”外,通过研究监测成果,判断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有助于对工程设计进行修改,并通过监测数据与理论上的工程特性指标进行比较,以便了解设计的合理程度。
(3)验证临时支护结构设计,为临时支护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修订提供反馈信息。
(4)积累资料,以提高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水平。
4.2监测项目
监测内容的选取和监测点的布设遵循“系统、经济、方便、直观”的原则,并结合施工工艺、闸门井结构形式、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等因素,考虑基坑施工引起的应力场、位移场分布情况布置,并抓住应力释放较大和变形较大处进行重点量测,做到量测数据与施工工况的具体施工参数配套,形成有效的监测系统,在优化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本工点的布点方案。
根据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对主体基坑围护结构及基坑边缘以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附属设施基坑边缘以外3倍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需要保护的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监测。
4.结束语
5 水利工程深基坑施工往往受施工环境和施工地质的影响,需要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案,具体施工要求还要根据具体项目来改变,但是每一个施工项目都要严格控制各施工子项目,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即使采集施工数据,在此基础上做出科学合理的调整,以此保证深基坑施工工作能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卜祥禹.水利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运用研究[J].中华建设,2020(04):104-105.
[2].肖宏山.水利水电工程深基坑的变形特性分析及稳定性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1):156-160.
[3].万兆芳.浅析水利工程中深基坑的施工技术[J].农家参谋,2019(13):169.
[4].轩敏超.水利工程深基坑施工质量管理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1,50(0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