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水平1王朝邓2王建东3
1身份证号:33078119850108****
2身份证号:33018519890209****
3身份证号:33900519760728****
摘要:BIM是建筑信息模型的简称,《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中对其定义如下: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通过将传统的二维工作升级到多维度,从而实现精细化管控,有利于多方的协同工作。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应用研究
引言
通过在装配式建筑的机电工程中合理应用BIM技术,将更加有利于全周期项目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截止到目前为止,由于我国处于发展中阶段,因此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水平仍有着一定的差距,有关于建筑行业的生产标准与设计验收规范仍不够完善,进而导致装配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类型局限、尺寸不精确等问题。相信随着BIM技术的深入应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质量将会出现明显提升,有效弥补机电工程中信息匮乏的问题,帮助项目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施工图纸中所存在的问题,在BIM数据库中完成技术交底,实时获取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变更信息,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全面提升装配式建筑机电工程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 BIM技术的特点
1.1项目的可视化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特点,它是所见即所得的形式。近年来,依靠单纯的施工图纸以及人们的想象力已经不能完成大型建筑的设计,BIM的可视化技术通过创建动画或者一系列图像将设计以立体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为客户展示更加直观的设计方案。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还可以吸引客户,提高业务单量。在具体制定建筑计划时,依据方案图纸与各个部分进行沟通和决策,最终完成改善工作效率的目标。
1.2协调性
装配式建筑将各种建筑部件分别进行加工,再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在其过程中涉及的施工环节、施工单位及各专业均较多,需要进行统一的信息化交流、数据传输。相关企业需要结合BIM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协调、功能协调,促进各部门、专业和施工单位等进行协同的信息交流、共同作业,实现统一的信息管理、统筹安排,保证整体施工的效率与进度。
1.3优化性
BIM技术能够很好的优化机电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其中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等。尤其是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在机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时间、数据以及技术工艺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BIM技术则可以准确收集并分析相关信息,对其展开动态化监管,随时为施工团队提供信息参考,保证各个工程环节的优质完成。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深化设计中的实际价值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建筑物功能特性与物理实体的数字化表达,包含建筑项目全部的工程数据模型,主要是从建筑设计阶段到后期运营维护管理的各种相关信息,具备一致性、关联性、完备性的特征。实现了建筑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阶段的信息共享和数据的传递。随着中国建筑行业和BIM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BIM技术逐渐展现出与建筑工程行业的适用性、高效性和先进性。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不断受到承包商与工程师的关注与认可。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逐渐增多,新型的建筑方式需要各方面紧密配合,各个阶段也需要紧密衔接,要求在管理方面也需要更加严格。而BIM技术为装配式建筑提供了一个高效的平台,提高建筑工程的速度与效率,减少了工作中的失误,避免了建筑工程返工的情况,有效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推动了建筑行业科学高效的发展。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主要应用在两个方面:第一,改进预制构件库存和现场办公。BIM技术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管理,减少了手工检测和统计中出现的误差,有效节省了人工成本。
第二,提高工程质量,BIM技术可以为建筑工程提供有效的三维建筑模型,对施工周围环境和施工情况进行模拟,有效改善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3.1抗震功能及桩基础优化设计
房屋结构抗震功能的优化十分重要。在建造房屋之前,有必要记录地形并了解当地情况,然后在实际建造中使用具有减震功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任何建筑物的建造都需要一个桩基础,通过支柱将负荷传递到地面,帮助房屋承受重量。具有桩基础的房屋建设安全性比没有桩基础的房屋安全性高得多。通常,桩基础分为两种:预制桩和现场浇筑桩。在设计建筑物之前,必须评估用于建造房屋的载荷和周围的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桩基础。
3.2装配式建筑运营维护中的BIM技术应用
(1)进行后期维护管理时,BIM技术可提升其效率,并可保证施工的时效性。在装配式装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火灾,管理人员可利用相关经济管理资料、应急综合工管理功能,快速准确定位火灾的位置,明确火灾的情况并快速报警,以及时进行补救工作。进行设备维护时,可从BIM的模型中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应的构建信息,并根据采购信息、材料属性对比市场价格,再联系生产厂家。(2)进行现场设备质量、能源消耗管理时,利用BIM技术促进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智能信息化、自动化发展。通过BIM技术明确构件的基本信息运输流程、生产厂家、安装人员等综合信息,快速确定质量问题,并及时追究责任。(3)可为装配式建筑的绿色运行与维护奠定基础,利用RFID信息技术可对装配式建筑物的材料消耗、能源消耗进行实时的监控管理,分析模型中具体位置需要的材料,分析超耗用的情况,并找出原因,再提出更合理的方法解决。进行建筑拆除时,可利用BIM模型与相应技术进行资源分类,实现有效的资源节约,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3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
装配式建筑在设计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设计人员需根据相应的数据信息完成对建筑的整体设计。但是,由于建筑设计的数据信息相对繁多,并且较为复杂,若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整理,则会产生较大的工作量,在人工数据统计中还出现相应的误差,影响建筑方案设计的准确性。因此,在数据信息的应用中,应当采用BIM技术,创建建筑信息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系统可有效收集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各类信息。在收集完成后,并自动将其进行有效整理,便于设计人员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并且,BIM技术还具有自动化的功能,利用该技术可准确计算实际的建筑工程量,有益于计算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产生的成本,对建筑工程整体进行预算,能够有效对成本进行良好的把控。同时,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创建的数据库,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充分保存,便于工作人员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促使建筑施工的内容更加全面,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
3.4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使用BIM技术的价值
随着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强大发展,设计师可以使用大量的设计软件将自己的灵感变现。他们可以使用计算机上大量的选项来创作更多作品。比如,设计师可以BIM技术进行多元化的设计。装配式建筑设计者往往不能将不同的建筑搭配到大众喜欢的程度,因为建筑本身具有自己的含义,所以建筑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图像的组成结果,在此过程中,BIM技术基于数据库进行合理的搭配将会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价值。
结束语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应用,可在设计、施工、后期的运营维护中,实施多阶段的有效对接,提升总体管理效率,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并控制成本、控制污染,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蔡志文.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7):38-39.
[2]孙冰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20(03):15-16.
[3]陈麒羽,黄莉萍,谷昊,张尔出.BIM技术在某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J].城市建筑,2019,16(33):110-112.
[4]周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索[J].住宅与房地产,2019(05):174+206.
[5]李金龙.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研究与实践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