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衢州市政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衢州市324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国家对土木工程建筑施工要求更加严格,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土木工程建筑进一步创新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作为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技术创新的重点,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主要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配比与添加顺序对到混凝土材料性能和强度有着重要影响。
关键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评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点为环境、功能、经济。在环境方面,指混凝土结构在使用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抵抗侵蚀作用的能力;在功能方面,指混凝土结构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耐久性与安全功能、适用性等特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在经济方面,指正常使用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无需大修的使用时间。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内部因素是混凝土与水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混凝土结构的工作环境可分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大气环境、土壤环境、海洋环境、化学侵蚀环境、水环境、特殊工作环境。评价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如结构承载能力、结构性能变化情况等。
1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介绍
城市建筑过程中,土木工程十分重要,同时在建筑施工中,不断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为了进一步满足国家对土木工程施工突出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土木工程建筑中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进行了重新审视,特别是施工质量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尤其是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施工材料合理配比。根据结构的施工标准开展有效施工。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必须认识到水泥凝胶方面的作用,根据具体参数比例按顺序添加砂、石以及水、添加剂等材料,充分搅拌后得到混凝土材料。根据土木建设工程的施工情况,及时运输混凝土到工程施工区域,做好混凝土强度检查,严格按照技术质量要求展开质检工作,如此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当然实际施工期间,如果不能保证混凝土材料的科学配置,就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毕,还要做好后期养护工作,否则混凝土结构质量得不到保证,也会影响到整个施工的质量。一定要注重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尤其是材料准备方面,制定严格的施工方案,确保所有施工环节操作到位,在全方面规范施工处理下,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做好处理工作。面对一些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因为施工期间结构中出现排气不及时的现象,加上水热化处理不到位,从而出现内外部温差大的情况,进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因此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施工操作的连续性,施工处理准确到位,如此才能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
2外包钢加固法
2.1原理及特点
外包钢加固法就是利用束缚原结构而增强整体的抗变形及承载实力的一种加固方法。在此方法中,原结构主要指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包其表面的主要有钢板、型钢等。根据二者粘结形式不同,可分为外粘型与无粘结外包型两种。在中国,外包钢加固法也是运用广范的固有加固方法之一,一般具体应用时根据原结构不同的截面等采取不同的加固方法,如对于圆形截面柱,多用扁钢加套箍,增强结构整体的刚度与承载实力;对于矩形截面柱,一般在其四角外包角钢,同时为了利用它们和原先构件的协同工作,横向用缀板焊接成整体,从而实现加固的目标;对于梁可仅在受拉边给予角钢外包加固,以大幅度提高构件承载力等。外包钢加固法操作简单、现场作业量少、结构稳定性强,适用于要求较大增强截面抗震及承载实力的原结构的加固,但钢材的消耗量偏大,且此方法主要受力集中在节点位置,具有较大的处理难度。
3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研究
3.1明确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混凝土裂缝是影响结构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混凝土构件温度应力失衡、物料搅拌以后出现自缩值等对裂缝问题形成、发展过程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参建方拟定本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时,对这些问题较高重视,科学组织施工活动,提升材机等诸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确保现场内各项施工活动协调、有效推进,在明确关键线路和工期控制要点的基础上,加大温度应力与自缩值的调控。针对温度应力,可以采用如下控制技术:1)立足于工程实况设计水泥使用量,水泥水化过程放热,热量作用于混凝土,促进温度应力扩张过程,建议用低热水泥替换普通水泥,若温度过高,还可以添加适量冷水加以控制。2)控制浇筑温度:伴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会有改变,为规避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或夏日浇筑施工,若一定要在炎炎夏日进行,则需对混凝土结构实施一定降温措施。
3.2认真落实运输与搅拌工作
混凝土搅拌等同于将水泥、石灰及水等材料混合后搅拌均匀的一种操作手段,混凝土搅拌有人工搅拌与机械搅拌之分。人工搅拌质量偏差,多适用于小型工程施工领域中。工程规模较大,故而采用机械搅拌方法。精确测算出混凝土构件各种物料的投用量是充分、有效搅拌的基础。在正式搅拌前期,要先预搅拌1次,以防正式搅拌过程中对拌和物配合比形成不良影响。启动搅拌机,将石子、水泥、砂按序投放至搅拌机内,干拌均匀后,将缓缓加入施工用水,加料总时间要≤2min,在加完水以后,持续拌和2min。从搅拌机内卸出拌和物,将其倾倒于拌板上,组织人力拌和1~2min,就可以检测坍落度或者试件成型,从加水时计时,所有操作一定要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在运输阶段,在运输设备颠簸、振动等动力作用下,可能会削弱混凝土的黏聚力与内摩擦阻力,导致集料丧失平衡,在自身重量作用下朝向下方沉落,质量越大,沉落量越大,因粗、细集料与水泥浆质量有差异,聚集于一定深度,诱导分层离析现象,对混凝土质量形成损伤,故而要求运输道路平坦,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约束运输距离,规避物料分层离析问题。若混凝土已经出现离析现象,建议在浇筑前对其进行二次搅拌。同时,也要确保运输混凝土工具不吸收、不漏浆,科学管束运输时间。若是长距离运输,则建议选择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把配制好的混凝土干料装到混凝土筒中,在临近现场时再加水拌制,以防因长途运输而增加混凝土坍落度的损失量。
3.3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应用
(1)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模板,及时对相关尺寸加以复核,以此来保证施工浇筑期间所有指标符合规定要求。(2)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根据土木工程项目要求,及时对混凝土结构图纸进行审核,进一步对施工方案加以完善,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3)混凝土结构浇筑技术的应用,必须严格控制浇筑期间的温度,提前完成浇筑水管的架设,通过冷水将混凝土中的温度进行控制,从而避免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受到影响,结构出现裂缝。
结语
在设计、施工、维护等各个环节,混凝土的耐久性都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庞大维修费和管理费及耐久性问题,需实行根本性的技术方面的改革。由于加固技术被引用的时间还不长,当使用各种不同的加固方法时,不论是理论或者实践的经验尚且不足,还需要对这些加固技术的受力特性和施工要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在一个工程项目中,加强施工制度的管理,增加对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进而实现施工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左奇丽.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89.
[2]席宇.浅析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8(21):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