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静
崇左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广西崇左市532200
摘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国家城市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明确城市土地管理和优化土地利用的重要性。从土地资源开发、各方发展利益以及法律法规三方面入手提升城市中土地利用与管理的质量,进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布局,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应文献的查找,为文章的分析提供一些理论基础。通过文章分析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城市土地管理提供思路引导,协调各方共同推进我国城市化发展。
关键词:城市土地;土地管理;土地利用;土地规划
0前言
土地是城市一切建设发展和居民全部生产生活活动的依托,做好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科学化城市土地管理的首要环节。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化推进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速度向质量转移,由于城市土地用途复杂,在管理期间牵扯多方利益,加之目前的保障制度尚未得到完善,亟需明确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并针对现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因此,本文此次研究的内容和提出的策略对城市土地管理效率提升具有理论性意义,对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1.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现状
1.1土地规划类型多样,管理复杂
城市土地是城市居民主要的生存空间也是城市工业产业的发展空间,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的目标设置往往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其中包括以居住为目的的住宅用地、以工业为目的的工业园区、在城市中以服务功能为主的基础设施用地,还有近年来由低碳城市概念而来的市政园林建设用地等。现阶段由于城市化进程推进迅速,大量乡村郊区在没有得到建设指令的前提下就融合进了城市内部,原有的耕地荒地被开发商竞相抢占,在市场供需规律的影响下建设了大量无人居住的郊区住宅。而对于城市内部城市空心化现象严重,老城区内部的工业建设用地迁移速度滞后,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现象严重,使得城市整体土地布局分散为城市土地管理和土地集约化利用造成困难。
1.2土地规划利益冲突,管理困难
城市土地规划是一项城市管理的综合性工程,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政府要满足城市工商业发展中的经济利益、人民安居乐业的生存利益、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利益,同时还要协调财政平衡,既要推进老城区的产业结构转型,也要在高速的发展中合理为新城区的信息化建设作出相应规划。但在现阶段的实际管理中由于缺乏统筹考量和综合管理,一方面农村与城市之间往往存在着耕地与城市用地的纷争,同时由于前期的市场规划和实地考量不充分,导致郊区的土地资源出现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在市区建设内部存在着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纷争,而强制拆迁的解决办法又激化了这种矛盾。
1.3土地规划缺少保障,管理繁难
城市土地规划作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需要政府强制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和政策支持作为保障,成为土地利用规划工程施工运行阶段的强力后盾。但由于早年间我国城市建设的急功近利思维,重视城市土地规划的意识淡薄,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制度层面上的土地管理办法迟迟没有得到有效实施,相关立法和管理执行制度尚不完善。这使得我国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土地管理两者发生脱节,阻碍具体城市规划政策的上传下达。
2.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作用
2.1开发土地资源,助力经济发展
城市的建设基础即为城市土地,城市化的发展的本质就是城市用地的发展,城市通过不断开发土地资源在工业、商业、农业和服务业中的价值,为城市内的居民提供生产生活资料和生存空间。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将城市土地集中在一起,并合理进行分配[1]。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将根据工业布局和污染指标将高污染企业迁移至于城市边缘的下风向处保证对环境较高的产业正常运营。同时城市交通网络建设也是城市土地资源开发的一部分,对于城市土地的规划不局限于城市地面的二维空间同时也包括地铁网络、高架桥和快速路的三维空间土地资源开发。因此对于城市土地管理而言最大限度完成对已有土地的利用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2.2划分城市功能,发挥集群效应
城市的功能分区将通过土地类型分区进行实现,根据城区内部不同的地理特征和区域类型城市分为居民区、工业区、耕地等。在居民区的土地规划中往往要求地形平坦,区域内远离自然灾害隐患且与工业区或市中心间存在便捷的交通网络,以便劳动力资源的调度与使用。而工业区则随着现阶段的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规划中按照污染程度、对原料运输的依赖程度以及重工业占比,细分为传统工业老区和高新技术发展新区,通过城市土地规划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产业由粗放式发展向集约化转型,产业集聚效应也因此开始出现,集约利用土地的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管理合力[2]。针对农业耕地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可以看出耕地保护政策在区域落实的效果和城市生产力转型的程度。
2.3指导城市扩展,统筹城市建设
在现阶段的城市化发展中,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进而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有所体现。在城市向郊区延伸的同时合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可以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现代化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完成如雨水污水排水工程基础设施合理布局,强化污水再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土地利用规划作为一种规范性指导文件可以提前完成对城市延伸调研,注重城乡居民的公平和城乡建设工程的效率,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确立基本农田保护,土地开发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重点地区[3]。在征用耕地的同时给予农民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给予其在城市中生存的能力。
2.4保障共同利益,协调民生问题
我国在科学发展观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城市发展为了人民的工作方法,因此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功能就是对城市内部全体成员利益的保障,大量的人口聚焦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要求,即对公共设施共享性基础设施的需求[4]。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除了工农商和居民区的设置,同时会包换政府、法院、警局、大学、医院和快递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这些区域将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增强居民对于城市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同时也有利于政府体察民情和解决民生问题。
3.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对策
3.1合理开发与按需规划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环具有超前性和假定性,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土地规划需要树立提前意识,针对目标发展区域内的经济基础、开发历史、城市功能三方面进行提前的规划考量,避免重复开发与资源浪费。在规划制定期间,相关政府部门应当贯彻落实民主管理制度,利用听证会和政务公开会议邀请居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对于目标区域的土地规划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制定科学规划的过程中,既要量力而为,又要体现创新精神[5]。同时也应当时刻坚守可持续发展观点,将目光从短期利益追逐向长期发展利益方向转变,提前留下城市再次扩张发展的余地空间,合理设计工业区、居民区和服务区的比重和方位,根据当地地形特点地上地下同步开通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
3.2兼顾发展利益集约化发展
在土地规划过程中相应机构应当通过走访居民和数据调查的方式,整体了解区域内个体利益实现方式,同时要积极推进区域内部的生产方式转变,变革落后生产力和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争取集约化发展利益。城市区域内的利益主体主要有政府、企业和人民,三方需要严格依照土地利用规划制度展开工作,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给城市规划提供帮助[6]。对于政府而言需要转变功利化发展理念,在发展中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对于企业而言则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感,贯彻落实相应环保绿色理念保证工人生产和居民生活环境,对于居民而言应当主动配合政府工作,积极行使监督权监督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制定保障自身权益。
3.3健全法律法规与管理机制
规划的实行要以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为基础,健全的规章制度建设与管理机制将对规划的制定与实施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城市土地规划利用中需要贯彻落实有法可依和有法必依。提高土地规划设计部门的行业准入门槛,重视对发展理念及管理理念的更新与优化[7]。严格监督政府在决策过程中的贪污腐败的行为,对于不符合规定进行强拆、强占的施工单位进行惩罚,提高政府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通过立法保护土地计划规划的优先权,制订关于城市空间秩序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而维护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严肃性,并通过严格司法解决各方利益纷争,达到规范城市土地管理的目的。
4结束语
明确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并以此为切入点寻找优化土地管理的相关对策,对于我国城市建设意义重大。通过本文研究得知,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具有开发土地资源,助力经济发展、划分城市功能,发挥集群效应、指导城市扩展,统筹城市建设、保障共同利益,协调民生问题的作用,目前面临城市土地规划类型多样,管理复杂、土地规划利益冲突,管理困难、土地规划缺少保障,管理繁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三点优化对策:一合理开发与按需规划土地、二兼顾发展利益集约化发展、三健全法律法规与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季宏伟. 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对策[J]. 住宅与房地产,2020(32):123+136.
[2]许可.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 智能城市,2021,7(02):105-106.
[3]季如军. 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及对策分析——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思考[J]. 房地产世界,2021(02):7-9.
[4]刘非. 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J]. 城市住宅,2021,28(02):207-208.
[5]王健. 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及其措施[J]. 农家参谋,2019(14):12.
[6]唐婉淇. 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问题探讨[J]. 中国地名,2020(05):62.
[7]吴浩彬. 优化及完善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建议[J]. 住宅产业,2020(07):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