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伟国
兴宁市大坪镇兰亭小学
摘要:教育要从小抓起,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注重语文素材积累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作为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要合理安排阅读任务,为了确保学生阅读能力的切实提升,要注意将教材内容与阅读任务有效结合,达到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教学模式。本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方针,简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方法和创新策略研究,希冀给广大教师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创新;策略研究
引 言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要进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之上,而语文阅读便是获取这种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是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育力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改善,还能促使小学生思考能力与知识归纳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
径,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不足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对学生的提问缺乏对学生本身问题的关注,而是注重对教学内容的目标和教学计划的侧重,由此导致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学生的自我想象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禁锢。而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对所提问的问题一般都设置了固定答案,对于学生回答问题与固定答案不符的情况,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纠正学生答案的方式,对学生自我思考得来的答案进行否定,从而导致学生积极性降低,思维发展被禁锢。
1.2在阅读教学中缺乏实践教学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层次仅限于课堂互动,学生只需要回答“是”、“对”、“好”,而缺乏有效的沟通,教师无法通过课堂互动获得学生的有效信息,因此对实践教学的水平提高非常不利。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当中,存在阅读教学的程式化,教师通过提出问题、阅读教学、布置作业这样的模式,导致自身教学实践的不足,并且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
1.3学校和教师对阅读重视不足
在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当中,存在学校和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阅读重视不够的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代素质教育教学当中,仍然存在过于重视学生分数的问题,而对学生的阅读学习的过程缺乏相应的重视。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当下,重视学生分数、轻视能力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一方面,小学生在“分数”的指挥棒下,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在长期的分数为导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阅读教学容易失去原有的兴趣,产生学习上的急功近利。另一方面,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导致学校存在攀比心理,学校将自己学校的学生和其他学校进行比较,发现小学生平均分低于其他学校,会向教师强调抓学生的分数,从而导致教师教学指导内容的偏颇。
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实践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代名词,更是现代化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实践创新的必要性主要可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实践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助于实现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先让学生对阅读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由于实践创新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所以,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创新十分必要。另外,小学语文阅读传统教学模式在使用中会使课堂枯燥无味,学生难以迅速掌握阅读技巧以及对文章深度没有足够了解。而实践创新教学则可以在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熟练掌握阅读技巧,对阅读产生兴趣。其次,实践创新有利于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维度。因学生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所以,学生在阅读兴趣上存在的差异性较大。面对学生阅读学习上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若仍一味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进行,无疑不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相反,实践创新教学则可以改善这一弊端。实践创新教学可让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对教学维度的拓展,进而在满足不同学生阅读需求的同时,让更多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积极影响。最后,实践创新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其同样是学生今后重要的财富。实践创新能够让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的激发,并通过多元化创新实践的应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有效性。
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够合理地分析问题,及时改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3.1 教学目标不明确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学段教学中开展实施,人文教育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在一时之间正确转变。所以在教学目标上还是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目标上的提升。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率。
3.2 教学内容片面
从阅读教学的内容上看,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单调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会影响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
何为语文味?我国语文教育家程少堂曾经对语文味解释道“语文味即是语文的灵魂,是语文课堂的支柱,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就目前来说,片面、单一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将语文的灵魂发挥出来,相应的语文的精髓也没有展现,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也只是表面。再加上语文的学科特点,难以将语文阅读知识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事物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等相结合,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发展。
3.3 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从教学方式上看,应试教育下,灌输式讲解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不仅教学方式枯燥、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方式死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仅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养成一个“等吃”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生思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3.4 课外阅读难以发挥实效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心理也逐渐发展,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表达等都逐渐有所提升,课外阅读便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看,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和家长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教学也难以发挥实效,从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发展。
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具体措施
4.1 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语文这一科目中,最应该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习效率,扩充阅读量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词汇积累,可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写出优美的语句。所以,就现在的学生缺乏阅读这一问题,学校和教师应该给予重视,多给学生创造阅读的机会。目前,很多学校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实践,将其他科目的课程排得很满,学校应该定期开设阅读课程,组织学生去图书馆进行阅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阅读场所,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积累了词汇量,也可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4.2 帮助学生选择课外阅读书籍
对于小学生来说,探索新知识的兴趣要比初中和高中时期强,对于新鲜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小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他们很难区分好坏。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年龄,去帮助、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有益于自身发展的课外书籍,帮助其拓宽阅读量,培养其浓厚的阅读兴趣。比如,当在教学李白的古诗时,教师告诉学生李白是诗仙,那么李白为什么是诗仙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留下疑问,让学生课下去查阅资料,然后过一段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面进行讨论,在课堂说讨论人们为什么称李白为诗仙,李白写的诗词有什么特点,李白都经历过什么,这样不仅引导了学生去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和资料,去寻求自己想要得到的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成绩。
4.3 表演朗读,体会情感
小学生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吸引的,任何一个新鲜的事物,都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其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也可以借用这一特点,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针对语文课堂来说,用肢体动作展现出文章的内容,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理解。除了表演,教师还可以设下疑问,针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让学生想一想,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比如在《陶罐和铁罐》这一篇课文中,有着相当丰富的角色对话,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里面的角色,用肢体语言和丰富的感情表演再现角色的对话,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文主人公的处境。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表演的自信,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意思,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方法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也给教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构建了欢乐的学习环境。
4.4 创新课后作业形式
课后作业的完成也是检验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直观方式,但是,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布置书面作业,而忽视了其他拓展作业的布置,繁重的书面作业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疲劳。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体验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结束语
语文是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学生要进行任何学科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理解基础之上,而语文阅读便是获取这种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是素质培养的关键阶段,加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育力度,不但能够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改善,还能促使小学生思考能力与知识归纳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期间阅读教学存在的不足,找到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能够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促进方式探究[J].张莹莹.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2]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王敬平.西部素质教育.2019(04)
[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胡梦婷.教育观察.2019(26)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张丽.华夏教师.2019(29)
[5]探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J].周光豹.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
[6]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剡莉香.新课程(上).2019(06)
[7]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探究[J].洪媛.新课程(上).2019(08)
[8]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林春丽.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5)
[9]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和策略[J].孙礼忠.课外语文.2018(19)
[10]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陈惠忠.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