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8期   作者:韦函
[导读] 农村中学班级科学管理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途
        韦函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板岭中学  530709         
        摘要:农村中学班级科学管理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途径。面对传统的农村班级管理忽视学生作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大部分的初中生都对机械式、冷漠式班级管理制度存在抵制的心理。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关键的是教师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缺少与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更缺少对学生意见、建议的考量。因而如何以初中生个性化成长、学习特点为基础,实施民主式柔性班级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中学班级管理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实践探索
        一、引言
    农村中学班级管理的难度相较于城镇中学更高,一方面是因为农村中学存在着学生家长长期在外打工,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缺乏有效的关注,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频发;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教师以传统的刚性教育方式为主,简单的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长此以往给大部分的农村学生学习和成长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面对新时期素质化教育理念的广泛推广,农村教师应当切实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围绕初中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心理问题,开展民主式班级管理专题活动,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让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二、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的意义
       1.能够培养中学生诚信友善的意识、打造班集体团结有序的活力。
       农村中学由于长期缺少科学的管理制度,很多学生受到社会不良文化、行为的影响,在学校“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给班级管理带来巨大的难度。因此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能够从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不良行为习惯入手,结合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围绕中学生的实际家庭情况、学习状态,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班级教育管理体系。这样不但能够让中学生之间彼此学会和睦相处,更能培养其诚信友善、团结自律的意识,从而为打造活力班级、和谐班级奠定基础。
       2.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及时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农村中学生由于其自身在学习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而极易受到社会上关于“学习无用论”的影响,更有甚者想要辍学跟随父母外出打工。长此以往学生的这种错误思想和负面的情绪将会给班级管理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教师必须及时调研并分析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因此通过和谐班级的构建,一是能够及时转变中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重新树立其对于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行为爱好,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3.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教师师德师风素质不高、和谐管理意识缺乏或较弱的现象。


       传统的中学教师由于缺少科学的教师管理条例,很少有教师愿意把班级管理作为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教育工作来抓。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的管理制度没有把教师的绩效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与班级管理的好坏挂钩,致使很多教师心存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混日子心理。因此在实施和谐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学校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师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制定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发教师内心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的动力。
        三、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的创新方法
       1.切实贯彻班级民主集中制管理模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
       生本教育理念不单适用于学生的学习,更适用于中学生的班级管理。由于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完全忽视大部分学生的感受,而一味地强调班干部的重要性,很容易让学生对于教师的刚性管理措施产生抵触的心理。因此教师在构建和谐农村中学班集体的过程中,应当深入调研中学生对于班级管理制度的认可程度,同时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家庭情况、学习情况,为学生制定“卡片式”信息管理制度。从而制定更加灵活多变的民主集中制班级管理体系。
       2.加强对于中学班级文化建设,增强学生对于班集体的认可程度。
       和谐班级的前提是让学生尊重班级、认可班级以及以班集体为荣。但在传统的中学班级管理模式中,很多中学生心中完全没有班集体的概念,更对于班级管理制度嗤之以鼻。因此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以“分数”论英雄的错误管理观念,转而更加注重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成长特点,充分发现每个的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从而进一步利用好班级、校园的文化墙,让和谐班级管理文化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
       3.打造家庭学校一体式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因素,同样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更是打造和谐班级管理体系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当与学生家长保持深入的交流沟通,及时转变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把和谐班级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内容及时分享给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更加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培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成长、学习环境。从而构建家庭学校一体式科学管理模式,有效推进和谐班级的构建。
        四、结语
       总之,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的实现需要教师长期坚持和不断创新管理方法来实现。因此教师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心理问题的解决,以校园文化长廊、班级民主集中制度建设为契机,联手学生家长同向发力,共同打造和谐中学班集体。
参考文献:
[1]景文龙.乡村中学班级管理的方法与策略对学生素质的影响[J].山西青年,2020(09):76.
[2]汪天佑.农村中学班级和谐管理的实践思考[J].甘肃教育,2019(17):39.
[3]马干.农村中学班级管理策略浅谈[J].吉林教育,2017(14):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