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志宽
杭州宏悦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在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每个工程发展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但是要想企业能够获取最终的经济效益,都需要保证建设质量,所以,加强质量管理也成为建筑企业管理的重点。为了促使企业能稳定发展,就需要强化对薄弱环节的建设,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问题
1 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管理意识
建筑工程施工本身所涉及的范围较大,施工技术种类较多且复杂,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上施工中会出现较多影响因素,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问题,影响施工进度,降低施工质量,因此无论是在施工前期的资金配置、成本预估、建筑材料的采购以及采购、使用,后期的交工验收都会影响施工效率和进度,也会对施工质量的管理产生影响。而这要求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质量管理具备足够的敏感,能在施工过程中认识到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观念,对质量管理不够重视,建筑管理监督意识十分薄弱,只是一味地在施工过程中追求施工进度和效益,忽略了质量对建筑的影响,导致施工无法推进建筑质量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1.2 管理体系不健全
很多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并没有健全的管理体系,工作范围也没有进行统一的划分,工作内容也没有进行确认,分工不明确,经常出现不规范的操作,影响施工进度,加上在施工环节人员和材料管理上的混乱,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秩序混乱,那么施工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各个部门也配合度就会降低,安全事故就会增加,施工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1.3 技术手段有限
部分企业由于不重视新工艺,所以也没有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或者在引进新技术之后,并没有对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没有对新技术进行继续投资,导致新工艺和新设备的搁置。还有一部分企业是对资金过分重视,没有划分出对技术升级的投资,为了能够实现盈利,一味降低成本支出,选择材料质量不过关的建筑原料,这更使得施工质量更不到有效保障,也很容易威胁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4 监督不到位
建筑施工系统较为庞大,施工过程中涉及也部门较多,所以要想完善施工质量管理,就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虽然现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工程监督机制,但是它依旧存在较多的漏洞,它并不能适合所有的施工企业,只是在大范围上为企业提供了依据,具体的施工进度管理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规范,例如不完善的工程承包机制,所以很容易引发施工质量问题。而大部门企业在应用管理机制时也没有进行完善,也没有建立监督机制,企业施工管理的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理作用的发挥,降低了监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监理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工作效率不高,也容易为施工质量埋下隐患。
1.5 施工人员素质低
很多企业并不重视施工人员的素质,只是一味追求节约成本,降低雇佣人员的标准,这些施工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综合能力较低,缺乏施工建设的基本经验,日常施工中不规范的操作经常出现,无法遵守相关的规定。加上很多管理人员的素质也较低,不具备技术管理经验,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认识,实践能力较差,管理水平低下,根本无法起到管理监督的作用,无法领导企业团队的建设,导致施工总体质量得不到保障,迫使企业无法规范质量管理操作。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对策
2.1 强化管理意识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要想长久发展下去,就需要加强质量管理,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强化企业的影响力。加强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将质量管理行动落实在实际中,而决定行动的关键在于意识,要让企业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将质量管理落实到施工过程中,时刻关注质量管理,强化质量管理意识,提升整个团队的质量管理意识。质量管理不能仅仅局限于管理人员,要做到上下一致,从企业管理人员开始,带领基层人员改正施工态度,引导施工进程,加强对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从施工开始就普及管理意识,强化每一步施工对质量管理的重视。
2.2 完善管理机制
要想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就要完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让施工人员能有据可循,能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实现统一规范,统一实施的目的。那么企业就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严格规范施工流程,首先对工作范围进行划分,将施工范围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实现统一管理,分工操作,这样在实际施工中各个施工环节互不影响,也能加快施工进度。其次,建立以人为中心的责任制度,将人作为管理的一部分,由于施工人员既是施工质量的保障,也是安全事故控制的关键点,所以,将任务落实到具体人身上,一旦发生事故也能及时找到问题中心,对各个岗位责任也能进行明确划分。最后,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在各自控制范围之间,加强信息来往,强化自身部门制度的规范,严格执行施工流程。
2.3 提升技术管理
为了能够加强对质量的管理,首先要需要完善施工技术,提升对质量技术的要求,对施工项目进行技术摸底,从施工开始到结束,对涉及相关技术进行汇总,找到技术环节的薄弱点,从而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其次,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无论是采用新技术还是新设备,都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要求进行,一旦不合格或者不达标不能投入使用,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降低对质量的要求。然后,加强对新技术的资金投入,强化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改造,及时引进技术,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加快新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加快企业进步速度。最后,加强对使用材料以及相关设备的监督,避免由于材料和设备不合格引发安全事故,从采购要验收环节严格质量标准,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2.4 加强质量监督管理
为了能够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还需要加强对质量管理的监督,强化对质量的管理,检验施工是否将资金转化为应用的价值。首先需要加大监控力度,健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强化人员配置,强化已有监督人员职能的发挥,让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其次,健全监督体制,采用多种手段监督管理,按照已有的质量体系管理标准,在自身企业工作内容基础之上,细化监督内容,突出监督重点,从而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检验制度,为满足工作质量检验提供依据。最后,加强验收工作监督,单位和部门一起合作,对相关工作进行验收,对各项技术、相关材料做好检查,检验施工品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切实保障施工质量。
结语
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创新并不是一项能够快速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企业在建设过程中,不断发现企业自身的缺点,引进优秀的技术和经验,强化对人员优化配置,在建筑的过程中积累,从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属于自己特色的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因此每一个企业都有其特有的质量管理要求,也有属于自己的标准。企业要端正施工态度,严格控制施工流程,在加强沟通的过程中,与员工合作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实现真正创新,才能长久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赵晖.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51.
[2]武煜彭.浅谈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