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14042619780807XXXX 山西太原
摘要:在高温天气环境下,因为空气湿度过低,非常容易让大体积混凝土城市产生裂缝,进而对其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本篇文章将综合具体工程案例,对其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影响因素展开分析,然后探究在材料方面、施工方面、养护方面以及监测方面等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温天气;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
伴随建筑领域的高速发展,建筑项目也具有规模化的特征,大体积混凝土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被广泛运用。因其厚度大、内外温差较大,容易发生裂缝,若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施工,水分迅速蒸发,就会造成其干燥凝结过快产生裂缝。就会造成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等现象,进而减少砼结构的抗渗透性以及承载性,对建筑工程的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对高温天气下如何控制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
一、工程案例分析
某项目工程由三幢楼构成,此项目属于综合性的建设工程。此项目地下室基础底板地面标高在-6.300m,当中主楼12~(1/25)/M~D轴基础底板在2200mm,面积在1200m2,混凝土量在2700m3。底板混凝土设计是C35、S8,强度以及自防水级别标准较高,并且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浇筑正逢夏季,气温非常高,为工程施工带来极大的难度。高温环境下大体积混凝土因素分成塑性裂缝以及应力裂缝。
二、高温天气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原因
(一)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塑性裂缝通常在结构表层发生,形状不规则、长短不同、各不相连,与干燥泥浆表面相似。通常在混凝土浇筑的初期,由于混凝土自身和外部温度具有较大的差异,或者是自身温度长期超过40℃,空气干燥的状况下发生。塑性裂缝也叫做龟裂,是干缩性裂缝,极为普遍。通常状况下,产生塑性裂缝的因素包含几个方面,首先,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表层未能立即铺盖,由于风吹日晒,表层水分迅速蒸发,造成体积急剧收缩,这时混凝土初期强度较低,无法抵抗此种变形应力造成裂缝。其次,使用收缩率高、初期强度较高的水泥,用量过大,或是运用过多的粉砂。最后,混凝土水灰比高,模块比较干燥。
(二)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
应力裂缝是因为混凝土内部温差以及降温收缩让内外的抗应力大于此时混凝土抗拉强度,进而出现裂缝。首先,温差。水泥水化过程会造成相应的水化热,如此就提升混凝土的温度,让其外部散热迅速,在高温天气下,就使得自身内外形成较大温差,外部由于冷而收缩形变,内部由于生成热量造成压力,进而出现拉应力,若其拉应力高于混凝土自身抗拉强度,表面就会产生裂缝。其次,降温收缩。混凝土热量会逐渐散去,体积逐渐收缩,若其收缩过程中受垫层与地层等因素影响就会造成一定的拉应力,在拉应力叠加高于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会让其底部产生裂缝。
三、高温天气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预控具体措施
(一)材料方面
首先,需要运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水泥调配大体积混凝土,若32.5R与42.5R的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级别为C20-C35之间。并且为减少混凝土的升温值,需要减少水泥的使用,通常4.25R水泥一立方不能超出340kg,32.5R水泥一立方不可超出380kg。其次,要对粗细集料的相应标准进行严格控制,通常粗集料需要运用5mm-25mm的颗粒级配较高的小石子,同时将含泥量控制低于1%,细集料要选择细度模数为2.6mm-2.8mm,粒径在0.381的中粗砂,含泥量低于2%。在此,为减少混凝土水化热,可以在其中添加适当的粉煤灰替代水泥。通常粉煤灰添加量是水泥使用量的15%,能够减少水化热约15%。另外,还可以填入适当的外加剂,比如缓凝剂、膨胀剂等。
最后,可以运用相应的对策减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通常需要浇筑是入模温度不能超过25℃,如此就能够降低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温度聚集,进而防止裂缝的出现。例如,在调配混凝土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原料温度,比如水泥、粗细骨料以及谁温,并且可以运用相应的对策将砂石堆覆盖,防止阳光直接照射原料。另外,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运送车辆以及泵送管进行防晒措施,例如运用棉毡将泵送管包住,确保其入模的温度。通常为有效对混凝土浇筑温度有效控制,可以把混凝土运送时长控制在40分钟之内。
(二)施工方面
首先,混凝土摊铺的厚度需要运用振捣器作用深度要其和易性明确。其次,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运用分层连贯浇筑方式或者是推移连贯浇筑方式,每层浇筑厚度要控制在300mm内,分成5层进行浇筑。如此会让混凝土有效散热,减少内部温升现象。在此,为让混凝土可以有效散热,在浇筑施工中,要合理增加浇筑时长,通常每辆泵车浇筑速度要控制的40m3/h之内,底板浇筑时长掌握在78h以内。然后,为避免混凝土内产生细小裂缝,在振捣过程中药保障混凝土的均匀性以及密实性。振捣过程中要对时长严格掌握,不漏振、不过振,从而提升混凝土的抗渗透性以及密实度。另外,为避免混凝土由于沉降收缩出现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对其展开再次的振捣,降低混凝土由于泌水在骨料以及水平钢筋下层出现的水分以及缝隙,提高混凝土和钢筋的紧密性。之后,在混凝土进行浇筑过程中,不可以留有缝隙。如果由于特殊因素必须要预留施工缝,水平施工缝位置的浮浆以及软弱混凝土层与未固定的石子必须彻底清理,让粗骨料均匀露出。最后,为避免混凝土表层产生裂缝,提升其抗裂能力,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混凝土表层均匀铺设一层较薄的石子,运用抹子及时把表层抹平整,等混凝土收水完成后,在将其抹至平整两次。
(三)养护方面
高温天气下空气的湿度不高,若不进行养护措施,非常容易让混凝土发生干缩出现裂缝。所以,运用合理额养护措施,增加混凝土强度以及应力松弛施展具有很大的作用,进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度差以及水分的迅速蒸发,防止其产生裂缝。首先,在高温天气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最终凝结后用塑料膜进行覆盖,之后洒上30cm左右的清水进行养护,从而避免混凝土外部水分的流失,并且确保内部温度能够陆续释放。通常,蓄水养护时间控制在14天左右。其次,拆模之后,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应当控制在20℃以下。
(四)监测方面
首先,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过程中,不但要进行水泥水化热的测量,混凝土浇筑时还需要监测处在表层下50mm-100mm位置的温度,每8h不可低于2次监测。养护当中需要开展混凝土浇筑块体升降温、内外温度、降温速率与环境温度等进行监测。监测规模以及频率要按照施工项目的重要程度以及经验断定,测温可以利用高新设备测温方式,若有经验可以运用简易测温形式。其次,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局部温度监测位置的设置,要基于可以精准的体现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降温速率与环境温度为前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最为普遍的质量问题,在高温天气下,因为温度较高,水分迅速蒸发,若不进行有效控制,就会产生裂缝。如果出现裂缝,就会对砼结构稳定性造成很大的影响,乃至会对建筑工程的投入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施工时,要原料方面、施工方面、养护方面与温度检测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防止裂缝的产生,有效提升砼结构承载性以及抗渗性。
参考文献
[1]邓克庆. 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探析[J]. 房地产导刊, 2014, 000(026):168-168.
[2]傅武良. 探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 2010, 008(008):144-146.
[3]郑品仙. 探讨高温天气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J]. 建材与装饰旬刊, 2011(7):285-286.
[4]谢国财, 李小伍. 也谈夏季高温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