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 750306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民日常生活中对电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的电力企业随之发展,相关的电力工程施工项目数量也不断增加。在电力网络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工程施工安全与人员安全对电力网络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起到尤为关键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工程建设项目中各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管理,推动电力工程朝着标准化和安全化的方向进步和发展。
1引言
电力工程是指与电能相关的生产、输送、分配有关的工程,由于工程的核心是电,这也决定了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电力工程比较特殊,在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及时防范和处理这些隐患,就会引发安全事故,不仅影响到工程施工,同时还会威胁到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必须格外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优质的电力工程不仅需要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还需要在质量以及视觉层面上保持好的成效,这也是对建设人员的一种高要求。电力工程建设本身的质量成果会直接决定地区及国家的发展,在电力工程施工质量较差时不仅会对地区经济形成严重影响,对于电力企业而言也会呈现出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问题。
2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见安全问题及危害
2.1 监管制度缺陷
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我们国家的电力工程起步比较晚,而且很多电力企业都没有认识到编制完整的施工安全监管制度的重要性,致使相关监管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基于没有健全的施工安全监管制度作为参考根据,所以工程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不能明晰其个人工作职责所在,继而无法对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精准的判断,这对于施工安全监管效果的提升,无疑会起到阻碍作用。除此之外,因为施工人员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约束其个人的工作行为,加之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管理人员仅仅看重了经济利益,故意放纵违规行为,不顾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形式化严重等,都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和进度。
2.2 监管机构失职
工程监理部门与施工部门,现场管理组织机构不够健全,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配置不够充分或者不够合理,会影响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就需要建设单位在推进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基精细化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工程安全监理部门及项目部门,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组建,优化人员配置,在保证人员配置充足的同时,尽量提高人员专业水平,明确项目参建单位及参建人员的技能要求。另外,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责任未能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人员专业匮乏与经验不足,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工作时间过长,疲劳施工的情况下,就容易导致对自身行为的把控力下降,安全意识匮乏,容易导致工程施工安全受到影响。
考虑到电力工程项目中的施工进度管控、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具备了很强的综合性、繁杂性,而且涵盖的内容比较多,加之电力工程项目与国民经济的提升速度有着直接的关联,关系到民众的生活品质。但是,纵观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控、施工安全监管工作的落实情况,由于大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素养水平都比较低,所以在突遇安全事故时,不知如何应对,而且在产生安全事故以后,也没有做好总结工作,致使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管控、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阻碍到工程项目的顺利开展。
2.3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缺失
在电力工程项目实际施工中,最为常见的一类问题就是工程场地施工人员缺少安全责任意识。这主要是因为电力企业选聘的施工人员大都是进城务工人员,其中大部分人员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所以很难适时更新施工技术,而且很少会拥有安全责任意识,这样一来,就会因为安全责任意识的缺失,经常会产生违规操作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诱发安全事故,乃至危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不益于后续施工活动的有效开展。
2.4 施工材料与设备的质量隐患
电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材料,搭配各种机械设备,而在这一过程中,一旦施工材料、设备机械、施工队向或者施工环境等客观因素存在安全隐患,就容易导致实际的施工作业中出现安全事故,影响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施工作业过程中,材料、设备等各种客观因素的不安全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人的不安全操作及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因而,实际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人的决策、行为及其专业素质的集中体现。
3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优化措施
3.1 完善施工管理规章制度
为全面落实电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应当从制度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提供保障。首先,建设单位应当对电网工程安全文明管理工作目标加以明确,进行《电网工程建设管理纲要》、《电网工程项目安全文明整体规划》、《电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奖惩制度》、《电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例会机制》等相应制度的明确,并编制相应管理文件,并在电网工程项目安委会及技术交底会议上进行公布,对重大风险施工环节,应当充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整合重大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与控制工作。
3.2 施工技术把控
施工管理中,要对施工技术严格把控,全面有效地解决施工技术导致的安全问题。应加强施工技术方案的审查。施工前,要对技术方案予以审查,借助BIM技术建立施工模型,对施工方案中的电力线路铺设、电气设备安装等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确保技术合理有效。要做好技术交底。技术交底环节,要掌握施工人员的技术情况,通过抽查明确其技术水平,确保施工人员切实掌握施工技术要点。做好施工技术控制。实际施工中,要对施工人员的现场操作进行管理,安排专人对现场施工进行监督,确保施工操作按照技术规程合理进行。
3.3 机械设备安全维护
机械设备是引起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而要想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就必须注重机械设备的管理。首先,在设备投入运行前,要做好设备性能的调试,确保设备无性能问题,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作;其次,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安排专业的人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需要防潮、防火的设备要做好防潮、防火工作,同时,要将机械设备需要注意的事项张贴在设备醒目的位置,供使用者阅读;再者,要注重机械设备运行环境的管理,确保线路无损。另外,机械设备必须由专人使用,严禁非专业人士使用机械设备。
3.4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
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在一定时期内指导项目管理者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运行机制、组织机构、职能要求和质量精细化管理措施的总称,通过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化,使项目管理者及相关管理者自身工作规范化、程序化,使质量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实行质量精细化管理模式势在必行,因为其对中国经济和技术的进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是在施工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其的深入与升华。“精”是精确,是高水平的工作标准要求;“细”是细节,是管理的过程和措施。施工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实质是明确管理目标,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质量。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实行质量精细化模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然要求,该管理模式有利于电力工程建设的持续和谐发展、有利于提高电力工程建设中各方执行能力、有利于提高电力建设施工企业市场竞争力。
4结语
电力工程建设关系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施工中,要明确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做好技术交底。应加强对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控制,构建信息化安全管理体系,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完善材料及设备管理,综合运用多种不同措施,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效果,为电力工程施工构建良好的环境。
作者简介
马源,男,汉族,陕西榆林,1992.6.12,本科,助理工程师,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阿拉善电业局(750306),研究方向:工程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