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全
阜阳市太和县第八中学 安徽省 阜阳市 236600
摘要:当今时代,教师要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学生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数学方面的学习。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比较差,很难消化这些数学知识,但是拥有了数学核心素养之后,学生就可以加强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就变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本文,笔者就高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策略展开了深刻的讨论。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策略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将培养工作落到实处,基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对数学的数字敏感,能够更好的进行数学学习,尤其是数字学习,数学学科难度比较大,所以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教师要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可以为他们以后学习数学奠定基础,能够更加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增强他们的数学能力。数学是最主要的学科,不管是学习文科还是理科,都需要学习数学,所以,学习好数学学科是很必要的,并且在考试中数学都占有比较大的分值,只有学习好数学,学生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成绩。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又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尽早对他们进行培养,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在平常授课的时候,一定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1.创造意境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意境,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所处的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喜欢数学课堂,能够更加深刻地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数学这门学科的难度比较大,所以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是生动的,教师要准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发挥出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进行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和教学氛围的优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当讲到“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有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等图象,这一节的知识不复杂,学生大多都可以理解,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在黑板上画图,学生更容易理解,为学生创设那种意境。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试着在本上画图,学生在画图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三角函数的图象,这样也可以培养他们形成思维能力,他们自己画图的话,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也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到这些知识,提高他们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上述例子中,教师为学生创设意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两种图形的区别,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教师都可以用创设意境的方式教学。有了意境之后,学生理解起这些内容来可以更加的轻松,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有些内容学生很难理解,甚至理解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为他们创设意境,培养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那些数学知识,学生理解了这些数学知识之后,可以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灵活的运用。
2.分组讨论
分组讨论是构建学生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的合理分组,保证每个小组的人数大致相同,4-5名学生,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教师在讲到一些难度相对较低的内容时,可以让他们按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有不会的问题,他们可能不喜欢向教师请教,这个时候,他们就可以向小组内的优等生请教,这些优等生在为他们进行指导的时候,他们可以对这些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优等生也可以巩固这些知识。
例如,当学习到“复数的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课本中的练习题,涉及到复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在复数的范围内解方程。
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最后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会确定出一个最正确的答案。用这种方式的话,学生会感觉到他们是课堂上的一份子,会拥有参与感,爱上小组讨论这种方式,从而喜欢上数学课堂。
因此,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分组讨论也是很有必要的,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是培养他们思维能力的时刻。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时,安排不同的学习方式,遇到那些难度比较高的内容时,学生可能理解不了课本上的内容,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讲解。像这种时候,分组讨论可能起不到任何学习的作用,可能还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所以就不能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
3.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如果对学生非常严格的话,他们会害怕回答问题,害怕得到教师的批评,慢慢的会出现不喜欢数学的心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对学生多一些温情,鼓励他们站起来回答问题,就算是回答错误,教师也不能批评他们,语气要温和,告诉他们问题出在哪里,让学生自己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核心素养。
例如,当学习到“直接的倾斜角与斜率”时,课本上一开始介绍了点是构成直线的基本要素,方向也是构成直线的基本要素。教师在讲这些内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一下课本上那些角的角度是多少,让学生站起来回答,学生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差,在2-3度之间都算是正确的,学生只要大致回答正确这个角度的范围即可,算出来的角度与测量的角度可能不同。
上述例子,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是拥有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下,学生不害怕教师,会积极地站起来回答教师的问题,在数学课堂上也会积极的讨论问题。学生在自己动手测量这些角度的时候,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这是构建他们思维能力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
4.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下,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教学当时,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讲课,让学生听讲的话,他们的学习效率并不会得到提高。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和学生多进行一些互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迫接受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或者积极和教师进行互动的话,他们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而且学习到的知识也会非常的牢固。
例如,当学习到“二项定理”时,教师可以和学生都进行一些互动,适当的提问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点名或者主动站起来的方式让学生回答,让学生做课堂上的主人公。求一个展开式的第四项的系数,教师可以点名让学生进行回答,在点名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哪些学生不会这道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指导。
所以,核心素养要求教师和学生多进行一些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他们的不足之处,并且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指导。这些学生在得到过教师的指导之后,他们能够获得这些知识点,并且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相对得到提高。教师不能一味的只是在讲台讲课本上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并不会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刻的理解,不利于他们的记忆。
三、结语
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可以更加轻松的进行数学学习。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学生在这种环境之下,他们能够掌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进行数学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能够醍醐灌顶,掌握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付敏杰.高中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培养的落实路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22):82-84.
[2]陈志江.明体达用:新课标下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建设之思考[J].数学通报,2019,(12):26-30.
[3]韦伟芳.行探究之法,开素养之花——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的构建与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