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

发表时间:2021/7/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月第7期   作者:安晨阳
[导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强调真正的教育应该生活为方向。
        安晨阳
        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心,强调真正的教育应该生活为方向。新课改的小学课堂强调教育与生活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来分析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生活即教育思想为中心分析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生活导向的教学。分析探索生活即教育思想的价值。
        关键词:生活教育 数学教学 生活化教学
一、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不仅仅是一名大众教育家,更值得关注的是其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改变了、启发了整个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教育。先生的教育思想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块瑰宝。先生之言追其思想渊源,可令人感叹其胸怀、眼界及学识。读陶之全貌,衍之其志,方可思教与育。而当前再仔细研读陶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读教育之真谛,阅其生平经历,以铭心识记光辉教育史,瞻其师之光芒。
        所谓生活即教育,其所蕴含的内涵深刻。陶行知先生之所以强调生活教育其一是儿童时期是最活泼好动的,这是儿童的天性,若强加给儿童脱离生活的教育反而会是一种禁锢。其二,生活若成为教育的全部,教育即可常常革新,这样我们的教育便会随时随处有意义。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指导意义
        “活”起来的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正迎合我们当下所提倡的新课程改革的取向,小学数学增添生活气息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需求。
        1.理论意义
        在核心素养中要求学生自强独立发展,在自主发展中就包括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而将生活与教育作为两个独立部分进行有机结合,将生活作为教育的中心,可以提高学生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的能力。
        2.现实意义
        将小学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可以营造和创造一种生活灵性的育人氛围和灵动气息的学习环境。以生活实际情境为跳板进行深度探究,学生可以提高知识迁徙能力和解决实际疑问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授课中贯穿生活教材和增加生活元素,死板的学问讲授方可活起来,授业解惑效率方可稳步提升。
三、生活化的有效数学教学
        生活教育的有效性注重追求学生的独立品质的综合发展。生活教育坚持走进生命、密切生活。贯彻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生活教育中应坚持学生立场,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进行生活化的有效数学教学。
        1.扩展教学材料,利用生活数学信息
        书只是授受学问的载体,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常态规律和心智发展状态积极扩充受教育者学习的材料,注重观察生活,重视生活的细节,充分挖掘生活实际与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结合点,不错过任何一个可以成为教学材料的生活实物与案例。学生的直接体验是教师有效教学可以利用的宝贵材料。教师在选用教学材料的时候应该注意,教师应该坚持教学材料来自于生活,有可以有效用于生活,将学习的过程变得有趣味,一扫单纯的、死板的课本知识的枯燥,将学生学习生活化、乐味化。


        2.创设生活情境,实现融会贯通
        新课标对数学课堂在小学阶段的具体要求为,数学课堂进行授新时要注重受教育者的实际日常经验,要从学生已有的日常经验和实际探索为基点出发,创设有生活气息、有利于学生独立提升和能动创造的问题情境。构建问题导向的授课方式,有指向性地指引学生独立探究与实践、勤思、乐问、合作互联等。学生在具有活灵活现特点的问题导向探索中独立能动和个性化学习。在塑造生活导向的问题疑难时应以日常经验和日常实际入手,塑造具有引力的情境为基本原则。
        如以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一课为例,初认角之形,逻辑自平面转向二维,若想使生真正了解角的本质和特性,可与生活中有关角的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在导入部分可以问学生,是否玩过滑梯,出示滑梯的图片,滑梯的角度不同。教师可询问学生,喜欢玩哪一个滑梯?比较不同。将日常的有关“角”的学问具体化可以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角”。进一步指引学生动脑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角?放风筝,折叠椅…等等。
        3.巧妙设计生活化练习
        生活教育的直接目的就是学以致用,若想在生活教育中将学生的学与有效利用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桥梁,关键在于教师对生活化练习的合理设计。这样在进行实际操练时,受教育者即深化与夯实了对符号文字的深刻理解、领会,又提升了学生知识迁徙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知识是具有应用价值的。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和学以所用。这样精心与巧妙的设计生活化练习,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可以进一步加深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在设计生活化练习时应注意尽可能的设计开放式练习,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
        4.扩宽教学途径,积极进行课外实践
        首先,数学来自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只局限于学校的数学教育获得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拘泥于学校活动往往只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小学数学的学习,不仅是对符号文字为特点的学问进行学习,更是要培养学生结合具体的疑难情境,思疑、析疑和解疑的过程。将数学行之有效的升华深化,学以所用。
        其次,教师可以带受教育者打破学校的围墙与界限,走进生活。可以带学生们到大自然中去运用,同学们方可在奇妙感受中品数理之价值。可以参观数学展、数学讲座、图书馆等了解数学家的伟大故事和进一步加深对数学史的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数理疑问与难疑,教育者需要指引受教育者善用数的眼睛看待日常中的数学。
        5.设计生活化学习评价
         生活导向的教育不能只以分数来作为唯一考核标准,不能将考试成绩成绩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生活导向的数学教学源自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所培养的数理思路和方式,可以用来解决受教育者在实际日常中遇到的数与形的问题。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应该赋予教师评价的独立权、创造权。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更多的增添生活色彩,使评价回归真实的生活,教师更注重对学生思考的过程的考察,评价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参考文献
[1]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2008(4).
[2]陆海燕.构建生活“支架”,实施有效教学——谈“生活教育”的几点思考[J].小学教学研究,2020(28):58-60.
[3]景艳.生活教育理论的困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3(11):54-55.
作者简介:安晨阳(1997.04—),女,汉族,山东省德州人,教育硕士单位: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专业:小学教育。邮编2640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