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向茹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杨桥畔镇九年制学校 718500
摘要:本文围绕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编排,谈谈当前新教材的辅助系统设计在阅读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方法;编写体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得教材的版本也得到了更新,而以往初中语文教材在辅助系统的方法阐述和内容不结构化等方面的不足也得到了改进和优化。为此,也应当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有效地运用新版教材,以更好地服务于课堂和学生。
一、阅读方法在教材中的分布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阅读方法的知识体系主要可以从单元结构角度切入,从中挖掘一些内嵌于其中的阅读方法和具体程序。所谓阅读方法,指的就是学生通过教材文本可以获得的一些程式和技巧,通过广泛的阅读某一类文本可形成对某一类文本的熟练度,也就是相应的方法。那么具体程序则是指教材在“预习”“阅读提示”以及“思考探究”中为了帮助学生获得阅读方法所涉及的一些规则。教师配合教参等资源可以完成对教材中阅读方法的整理归纳,但尽可能地要随文而教,而不是进行专题授课,这样学生不易理解,也很难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随文而教的好处就在于可以使学生逐渐地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某种规律的存在,在得到方法的同时,也避免了知识罗列和呈现内容一时过于庞杂的情况发生。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的阅读方法是有关新闻的内容,具体程序包括分条列举与画图梳理新闻要素,接着再从新闻要素角度出发来把握文本的具体内容;从篇幅、时效性和表达方式等角度来比较分析出不同新闻类文本体裁的特征;学会如何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分辨文本中的客观表述与主观评价,边读边思考创作者的态度。
第二单元主要是有关散文和传记的阅读方法挖掘,散文为回忆性散文,具体程序包括通过加小标题来对文本进行梳理,挖掘其中的典型事例;通过文本细读发来反复揣摩和推敲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作用,以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含义,在细品的前提下结合文章中的旁批进行主观评论,也可以通过写一写简单的读书笔记来对文本中的语言风格做出点评,进而使自身文学鉴赏力水平得到提高。
第三单元主要是描写山水景色的诗词文本,其中具体程序主要包括通过初步诵读来感受到古诗词文本节奏上鲜明以及韵律和谐的特点;学会使用工具书与文本注释去从整体上感知和把握文本大意与中心思想;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想象体验文中描绘出的意境,感受诗中山川风物之灵秀与诗人寄托于其中的情怀;关注到不同诗词文本的不同体裁结构和表达手法,学会在辨别诗词文本类型的同时,抓住其特征来进行品读。
第四单元仍为散文的阅读方法,具体程序包括利用所学有关散文的体裁知识进行文本细读,感受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诵读品味,把握散文在写人记事和托物言志,以及议论说明的不同语言特点;学会联系文章背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去理解作者的看法和想法;在朗读、默读以及比较阅读中掌握方法,形成技巧。
本册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主要是对纪实类与科普类作品的拓展,具体程序包括如何使用序言和目录来较快获得对文本作品较为整体的初步印象;通过前言、后记或附录来了解作家及其生平事迹与全书的大致内容;在边读边思考中梳理事实发生的前因后果与过程线索;体会和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对事实的观点、态度和立场的;在联系、比较和分析中,借由从文本中所得启发来审视生活,产生感悟,体悟和感受科普作品所独具的艺术趣味。
二、教材使用建议
1、核心素养目标下
阅读不仅仅是语文课程教育中的一部分,更应当是伴随一个人一生成长的活动,换言之,阅读素养既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结合新课程标准与教材实际,以“读书为要”的原则来重新审视和整合相关教学内容,建构起从教材选文到辅助系统,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使教学朝着“一课一法,一书一法”的目标不断前进,令学生能够在欣赏和感悟优质文本的同时,获得一定方法,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与情感价值观的熏陶。
2、避免教条化
有意识地去梳理和整合教材,可以对教材的编排理念有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同时也能够挖掘到其中所蕴含的方法,使一些隐性的知识显性化。梳理整合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够明确重点,或过多地注重对文本本身的讲解,或只是单纯地为学生讲解某种方法,这两种及其它形式都很容易造成对学生主体性的忽视。为了避免教条化的现象发生,阅读方法不应该是一种解题的程序,而是一个个需要学生活学活用的技巧。不难发现,新版初中语文教材采用的单元主题式编排,使得阅读方法知识体系在教材中得到了集中与分散相互融合式的编排,这种均匀的分布,使得每一册教材,每一个单元,每一课中都能够有所体现,既不会出现专题式的教学,学生难以消化,也不会出现完全缺失的情况。这种编排方式为教师科学、系统化地设计教学实践提供了极高的指导价值,真正令语文核心素养的渗透变得有法可依,教师在精心研读和挖掘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前提下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实际学情,使教学各要素之间的融合度更高。
综上,受能力所限,笔者对于新课程标准及新版语文教材阅读方法体系的认识并不成熟,但也不难发现,整理和挖掘前人经验以及当前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内涵,对于教学实际更有意义。在此也希望广大一线教师能够认识到教材中阅读方法体系对于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涵.新课程下初中语文部编教材阅读教学分析[J].课外语文,2018(31):86.
[2]李玉霞.方法引领能力形成——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对阅读方法和策略的关注[J].新课程(中),2018(0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