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婧辉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城北小学 723500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学生群体,他们被称为"学困生",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从家庭、朋友、学校等多个方面都可能会导致"学困生"的出现。想要转化学困生,就要通过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与努力,相互协作,实现家庭与学校的相互配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激发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学困生;小学教育;转化策略
引言:小学教育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第一个正式接触的义务教育阶段,也是学生在学校接收正规教育的基础阶段,对于每一个刚刚接触学习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小学阶段中能够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可以更加的得心应手,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学困生这一群体无法避免的会出现在每一个小学校园中,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应当重点研究如何改善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增加知识储备量,进而实现从"困"到"优"的转变。
一、小学阶段中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要想有效解决“学困生”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找到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通过笔者这段时间收集的资料发现,绝大多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都是以下几点:1.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困生都存在着自制力差的特点,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会刻意扰乱课堂秩序,作业考试全靠抄。2,过度自卑,许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由于考试成绩较差,一开始就处于班级中的“底层”阶段,导致他们出现自卑心理,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非常脆弱,难以经受挫折,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3.智力差距,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不同,有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相较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就是较差一些,以至于在日常学习中跟大部队的进度越差越多,慢慢的,学生就会丧失学习兴趣,甚至放弃学习。4.知识断层,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开展的第一个阶段,很多学生在步入小学之前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学生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知识断层,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5.学习方法应用不当,学困生的上课状态往往非常单调,课上呆滞的听着老师讲课,很难全身心的投入进去,课后为了完成作业而去完成作业,全然不进行过多的思考,抄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前不会预习,课后更不可能复习,但凡遇见需要深入探究的讨论类问题就会站在原地不知所措,没有学习方法。6.依赖心理过重,上课只会听老师单方面的讲解,课后只会抄同学的作业,考试只能希望身边的同学是“学霸”,把学习工作完全托付到别人身上,这种学生完全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心不在焉的态度只会使得他们养成恶劣的学习习惯,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被淹没在“学困生”的海洋中,甚至会被社会慢慢淘汰。
二、转化学困生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科学的教学观念应当确保从全体学生的利益出发,不能仅仅关注那些优等生,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也同样要做到,教师要确保一切为了孩子的核心。教师也要注意,对学困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整体的校园氛围应该是和谐、友善、平等竞争与积极向上的,这样才能让学困生实现真正的转化。
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针对性的分层教学,清楚班级内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 ,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且考虑到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性差异,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适用于每一位学生。
最后一点,教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不能仅仅体现在学习上面,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校园生活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活动,主动培养学生的各项兴趣爱好,让学生感受到校园学习所能带给自己的快乐,
(二)明确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区分,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渗透进课堂中,在课堂上充分的尊重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尊重每一位学生合理的爱好与想法。要清楚小学阶段中的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与偏差是正常现象,不能过分苛责,而是要通过教师的循循教导,以耐心的态度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对于那些已经形成抵触心理的"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将他们身上的优点不断放大,让他们重新燃起学习的信心,摆脱自卑心理,同时在管理学生时要对于学生充分信任,不能出现安排"小间谍"打小报告的现象,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最重要的就是互相之间的信任与理解,这样学生才会解除对于老师的防备,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开展的更加顺利。
(三)充分利用目标教学法
学习的过程是枯燥且漫长的,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不够成熟,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与重要性,所以为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教师就应当采用目标教学法开展教学,为不同的学生设定一个最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遵循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这种短期可以完成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快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能够保持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目标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日常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引入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环节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四)创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要想确保学困生能够得到有效的转化,最后一点就是要保障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配合,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对于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影响,从而让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改进自己的不良习惯,给孩子做出一个优秀的榜样。同时要让家长客观公正的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盲目与其他孩子进行对比,从而给孩子施加过多的压力,不过分低估,不盲目乐观,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从而对于孩子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最为准确的了解。
结语:
小学阶段中学困生这一群体较为特殊,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当对每一位学生都有足够的重视,如果在这个起始阶段中没能将思想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转化,对于学生后续的学习会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要为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主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梁晓丽.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困生的成因分析与转化策略探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08):92-96.
[5]魏秀娥.浅谈课外阅读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