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创新美育教育途径——以地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都美育新探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9期   作者:吴克娜
[导读]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美育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吴克娜
        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610000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美育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也作出了很多的理论常识,以及一系列的实践研究。而通过重视地域文化的挖掘,不仅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也能够探索出更新颖、多样化的美育教育路径,引导学生懂得挖掘生活中的美,促进其审美能力的不断提升,给其之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地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美育

        前言:地域文化不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组成,同时也是开展美育教育的丰富、特色资源。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美育、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存在的联系也是非常密切的,文化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基本途径,而美育则是立德树人,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因此,在美育教育中,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应给予足够重视。
一、合理选择内容,优化美育方式
        要想确保地域文化具有的优势特点可以在美育教育中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联系实际情况,以及教育需求,对开发出的地域特色文化做出合理的筛选与对比分析,将其中具有积极属性的美育资源提炼出来。从物态层面来讲,在开发地域文化过程中,应对文化本身的特色造型元素、代表色调,以及构成形式等方面给予着重描绘。而从行为文化层面来讲,则要对人们身处社会的审美观念、信仰思想进行归纳,客观的分析在现有社会认知下,被社会淘汰的地域文化,对当代社会的审美思想作出深入反思。然后,将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传承性的地域文化恰当融入到美育教育当中[1]。
        美育具有非常显著的与时俱进的特性,要想在与地域文化有着一定历史沉淀的内容相结合,这一过程也存在一定难度。因此,选取文化内容的角度、形式一定要体现出较强的针对性,要与教育需求相符合,围绕地域特色文化来开展美育教育。要懂得从更新颖的角度来去思考两者有机融合的优势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在丰富美育教育内容、拓展新颖教育路径的基础上,更好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的选用一定要慎重,要确保内容的系统性、新颖性,以此来激发、保持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都不仅拥有“四大佛教丛林”之首宝光寺的魅力,还拥有“明朝第一才子”杨升庵精神传承的文脉张力,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艺术资源,淳朴的民风民俗也是不容忽视的。而要想确保这些地域文化资源可以得到恰当引用,教师就要对新都地域文化的独一性、特殊性作出深入研究,实现对新都民间艺术、美术,以及民俗生活特征、成因等方面的准确把握。基于此来开展美育教育,既可以让学生对家乡、故土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能够让学生蝴蝶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也只有这样,才可以将符合学生认知需求,且具有一定文化教育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

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既有助于美育教育路径的拓展,又能够实现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才能够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制作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
        在美育教育中,为了使得地域特色文化可以得到更新颖、多样化的融入,除了为学生讲解地域特色文化知识,播放各种视频、音频等资源之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素材,让学生尝试制作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艺品。如,新繁棕编。其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制作工艺也十分精细,主要是以嫩粽叶为主要原料,将其制作成棕绳之后,还需要经过浸泡、硫熏等诸多换机才可以编织成各种装饰品[2]。若条件不允许,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成品的方式来对这一工艺品作出深入了解,以此来优化美育与地域特色文化的有机整合。
三、突破常规教学,注重创新引导
        在日常教学中,要想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诸多局限,就必须要建设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提供更新颖、多样化的接受美育教育,学习传统文化的路径、方式,并以此来促进学生审美素质的不断提升。在教学内容、媒介建设中,一定要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作出充分考虑,除了要新颖生动,还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性。主要是因为随着越来越多地域特色文化的消失、淡化,若一直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会加速地域特色文化的淡化,也会导致很多学生都放弃对地域特色文化的深入了解,给文化的传承、弘扬带来诸多制约[3]。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为大家介绍地域特色文化。在活动开展之前,可以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来深入群众生活,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如,以成都人文宽窄巷子为例,某小组便通过融入人们的实际生活,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交流,以及亲身观察等方式来搜集更丰富的资料。从历史层面来看,宽窄巷子见证了程度两千多年来城市的建设发展与演变。从文化层面来看,宽窄巷子是成都休闲都市、市井生活的充分体现等等。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便从宽窄巷子的地域文化入手,在介绍宽巷子过程中,带领大家了解老成都的闲生活;在介绍窄巷子过程中,带领大家了解老成都的慢生活;在介绍井巷子过程中,带领大家了解老成都的新生活。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既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也能够鼓励学生对地域特色文化做出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且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筛选,学生的调查、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审美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另外,对地域特色文化也会产生更浓厚的感情,不仅能够以更新颖的方式来完善美育教育,也能够更好的传承、弘扬传统优秀文化。
结语:综上所述,现阶段,虽然很多学校及其教育工作者都重视起了美育教育工作,也在积极主动地联系实际情况,尝试更新颖、多样化的教育路径,但在具体实施中,美育内容体系还有待完善,还需要广大教师从不同层面来作出更多尝试。而对于地域文化资源的全面挖掘与充分利用,不仅能够为美育教育拓展出更多路径,也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提供有力支持,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王俊楠.基于人地协调观的美育教学——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1):245-246.
[2]王英.美以育人,文以化人,构建美育创新发展新模式——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实施大美育的做法和体会[J].华夏教师,2019(08):96.
[3]徐洵,秦安建.地方记忆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美育课程的意义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44+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