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7期   作者:温宝光
[导读] 本篇文章的题目为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温宝光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第二小学   537109
        摘要:本篇文章的题目为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首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述,进一步简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对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转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展开课外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前言: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书中的人物以及事件,有利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并在阅读的过程之中,通过学习优秀作者的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思路,对未来的语文阅读以及语文素养的提升而言都是大有裨。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
        “素养”具体是指人经过后天的学习与训练,之后所得到的某种技能与技巧,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的应用这些技巧,形成生活所需要的素养。《汉书·李寻传》:“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从上述的一席话,我们能够深刻的认识到素养的作用以及意义。战士没有素养,国家就不能对他委以重任。对于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其中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具体来说包括语言文字、交流能力、沟通能力、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人文情怀等。而对于语文素养的要求,新课程标准中则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语文的阅读要求。
二、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具体体现在慎思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职责就是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是阅读教学的执行者。在大多数教师的观念中,教师把书本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够在语文的考试中游刃有余。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之中,总是抱有一种完成任务的心理。这说明当前语文的阅读教学存在诸多的问题,而教师需要在语文阅读的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的现状,当前大多数的小学生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素养都是处于较低的水平。语言积累较少,课外阅读量不够,也就更无法谈及文化底蕴以及文化素养。而当前的中小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1)过分强调课本的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2)对于课程的结论太过重视,从而忽视其中的过程。大多数的阅读教学应学校的要求,对于阅读教学的结论过于重视,就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所忽视,就会忽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之中积累的经验。由此可见,传统的课堂束缚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学生通过老师对于书本理论的宣讲就只会对书本的内容死记硬背,因此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理解程度较差。(3)学生虽然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之中,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形成与其他同学交流与沟通的良好风气。(4)重视书本知识,欠缺课外读物的融合。以上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说明当前的语文阅读的教学忽略学生的习惯与能力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而核心素养为未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指明了发展方向。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一)转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
        教师转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需要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的过程之中,需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加强选书指导,教材中建构了清晰的“句”的训练项目。

当前期的教学训练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将课本中的重点难点、语言能力、学习策略、实践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能够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课前引导,激发阅读兴趣也是必不可少的。研读的基本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们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理清“句”的训练内容及要求。
(二)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如何让文字丰富小学中高年级生的课余生活?二年级学生需要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理解,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对小学中高年级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小学中高年级生就可以将基本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图像以及画面,就能够充分赋予画面背后的意义,想象文字后的丰富画面,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充分感受作者的感情。具体以阅读教材的主题而论: 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进行品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进行研读,并将自己的感想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具体比如课文的朗读,有一部分同学满怀激情对课文朗读,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学生采用了“资料介绍”法来交流。无论是上述的哪种交流方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彰显。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课堂之上的交流,能够增添阅读情趣,发展学生们的逻辑思维,鼓励他们善于将自己的阅读理解与其他朋友与伙伴进行分享,多和同学与朋友交换意见,教师需要加强教师阅读素养,实现共同进步。
(三)展开课外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具体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强化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在集体的氛围中,深化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向小组成员之中的优秀同学进行学习,从而在小组的交流与合作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强化学校重视程度,加强家校联动,比如,在讲述《三国演义》这本书时,教师需要对市面上的小学中高年级生的阅读书籍进行挑选,从而让小学中高年级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英雄人物,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自己喜欢英雄人物的原因,并对每一个英雄人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并且让班级上的学生对综合性的评价进行意见的交流。学生在小组的分享之中,了解小组成员对于本书以及本书中的人物的感受,从而不断的拓宽自己的视野,以更为全面的角度分析文学作品,提升自己阅读的阅读能力。深刻理解诗句意思后,学生就能深情地朗读。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学生们之间的小组合作,以此提升阅读效果。而当前教师需要展开课外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提升阅读质量。
结语
        语文教学要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语文是人类“诗意地栖居”的精神家园。于漪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而民族语言负载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汉语言文字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没有生命的符号,而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语文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习祖国语言及其各种表现形态(口头语、书面语等),学习利用语言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祖国语言,继承民族精神和人类遗产,提高文化修养,培养高尚情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塑造高尚的灵魂。本篇文章首先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述,进一步简述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最后对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具体从以下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分别为转化教学思想,凸显学生的教学主导地位、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展开课外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娜娜. 建构阅读班本化阅读圈——陶行知儿童观对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班本化实践的启示[J]. 课外语文, 2020, 000(010):P.12-13.
[2]林小萍.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新探——以《窗边的小豆豆》为例[J]. 课外语文, 2020(13).
[3]陈雪菲.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建设, 2020(4):32-36.
[4]林瑞春. 开发"课本剧"课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J]. 黑河教育, 2020, 000(002):50-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