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魏俊锋
[导读] 新课程下强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魏俊锋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陈塬街道办事处上河南京希望小学

        摘要:新课程下强调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以传统的教学出现的主要问题为依据,创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观念;问题;创新
引言
        新课程背景下,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时,陈旧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在很多方面都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遵循和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规律,必须在这些方面进行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现阶段我国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被动化趋势较强。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受到多个考试的影响,因此整个教学过程的功利性、应试性比较强。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被动的去接受教师讲解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讲授课本的过程中经常性的向学生进行提问,这种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教”,学生无法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文章的精髓。教师将课堂的时间大部分用在解释以及提问上,那么学生可以自主思考的机会就会很少,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二)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有的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的时候,对于教科书的内容研究的不够深入,只是按照教学参考书中的内容进行制定。这样教师对教科书内容的掌握可能存在偏差,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降低。另外,有些教师只考虑怎样教,不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教科书,导致制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分离。例如,一些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进行讨论,学生似乎非常热情,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已经远离讨论的主题,这是因为教师语文教学的目标设定的不够明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若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就很容易迷失教学方向,使得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三)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教师能够掌握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但是真正运用的时候却显得非常呆板。有的小学语文教师将知识的重要性摆在过高的位置,上课过程中只是机械性的向学生灌输语文的技巧和方法等,直接告诉学生作者想写什么,而不是让学生自己思考。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解决学生的考试问题,学生在考试的时候直接将背下来的知识写到试卷上就可以,但考试结束后,学生将忘记所有这些知识,因为这些学生没有内化。此外,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学生就无法形成正确的语言思维,也无法在语言学习和考试中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小学生的全面综合素养的形成,也与素质教育改革的本质要求背道而驰。


二、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创新
(一)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独立参与课堂教学。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分析、理解和理解,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习能力。当学生独立学习时,教师应该有效地引导学生思考修辞方法和写作意图,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为了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应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学生可以探索文本的深刻内涵,通过思考和想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文章《丑小鸭》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漫画。学生通过视频可以切实了解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的过程,从而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而不再是被动的接收教师讲解的知识,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从而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整合学生的情感和知识,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水平。比如在学习《田忌赛马》这篇文章时,文章内容较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情境,使得小学生可以轻松掌握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此外,还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孙中的观点。这种教学不仅可以实现教学目标,还可以使小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小学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基础关键阶段,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有着充足的好奇心,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把握住小学生的这些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一级教学手段,继而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视频教学法等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例如,教师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泥石流、滑坡、海洋污染等视频,也可以由学生去创造剧本,展现环境恶化后各种小动物面临的生存考验,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不仅可以理解文中作者的思想,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与生活联系,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运用生活中的一些情感来分析文本,使生活和知识得到有效整合。生活教学的发展使学生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文本内容,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成员去寻找爬山虎,观察它的脚,并拍照片带回课堂,小组之间互相讨论爬山虎的脚是什么形状的。知识与生活的结合不仅使学生能够有兴趣地参与学习和体验学习,还能够深入理解课文所讲知识,便于对全文的把握。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进一步创新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去积极面对和解决的一项难题。新课程背景下要求教师必须要以生为本,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全面而具有个性化的人才,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创新教育思路,改进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薇.浅析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
[2] 周三英.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新观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
[3] 王新英,曹中山.新课程体系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