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与培养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熊其梅
[导读]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

        熊其梅
        湖北省石首市第一中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关键。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更好地彰显英语学科独有的魅力,使英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的核心在于每个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参与度,教师的任务便是倾听这样的互动,做一个博学多闻而又思想开明的人,见证学生的每一次探索。
        关键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特征;培养路径
引言
        通过观察当前初中英语课堂后发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这就形成了每个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同的思维模式。因而在此基础上,注重初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性潜能。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采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核心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不同学者对核心素养的称谓或者表述略有差异,但是总体是一致的:它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能够发挥多项功能,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它的形成是人与社会协同作用的渐进过程,是群体成员共有的素养,有较大的普遍性与概括性。
1.1核心素养
        对于核心素养的理解,学者们各抒己见。学者林崇德认为,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是个体在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能力。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它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表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理解力、推理力、判断力以及概括力等能力的有机结合。学者程晓堂等认为,核心素养的“含义”比“能力”的意义更加宽泛,既包括传统教育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主要学科,英语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坚信,英语学科体现了个体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辨品质,这种能力与思辨品质的形成能够真正体现出教书育人的目的,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在素养,其效果是长远的、持续的。
1.2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个体在英语环境下所需要的能够解决英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问题的语言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时所反映出的基于文化立场的思辨品质,并且这种语言能力与思辨品质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2.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2.1语言能力的培育路径
        语言能力主要是借助听说读写教学以及其他综合实践活动来训练和培养。在听说课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要致力培养其跨文化意识,让其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得体、自如、流畅地表达。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语篇以及语用知识教学,要注重语篇理解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意义的建构,还要重视语言的成篇方式。英语的教学应以语言知识与技能为载体,聚焦在语言文字的意义建构与运用上,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2.2思维品质的培育路径
        语言能够促进个体的思维发展,因此在英语课堂内外都应融入思维品质发展与提升的训练。教师要教会学生在多元开放的社会中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对文本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和反思语言与文化的各种现象,提出质疑,通过辨析做出评价,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在实践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多元思维模式,客观理性地看待世界;培养英语专业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养成,能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3学习能力的培育路径
        核心素养中的学习能力是在原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学习策略的基础上的跨越和升华,除学习方法与策略,还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情感态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和英语学习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使其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积极的态度和探究的动机;能够明确和规划长短期学习目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积极拓宽学习渠道,善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要教会学生主动调控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监控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3.基于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策略
        3.1创设情境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语言能力是一个整体,不能碎片化,培养语言能力要建立在一个整体性的语言学习活动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紧密联系真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英语教学情境,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桥梁。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下同)Module 3 Unit 1的阅读部分“Fog”的第二课时教学中,首先呈现课文中的情境来回忆和巩固上一课的内容,而后以与课文相关的雾天发生的个人真实经历为整体情境,巧妙地将重点词汇进行串联,具体如下(加下划线的为重点词汇或短语):Last Friday, 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my school, I was knocked down by a young man who was nowhere to be seen soon. The pain in my leg held me still. People gathered around me, some glanced at me and walked away, some just stared at me without offering any help. At that moment, Li Ming came up. Without hesitation, he reached out and helped me up despite the fact that his mom stopped him from doing so. I was very grateful for his timely help. Seeing his son’s good behavior, Li Ming’s mom was touched. She said, “Actually, the reason why I don’t help is that people nowadays are not that trustworthy.” Indeed, some immoral behavior does exist nowadays. But I firmly believe once the trust between people is rebuilt, we will have a more beautiful world.最后讨论:“What will you do if you come across such a situation?”通过对这个经历(情境)的呈现,既让学生在整体的情境中学到了语言知识(重点词汇),又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了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通过语言技能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语言表达。
        3.2问题导向 引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因此它又叫思维的智力品质或思维品质。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五个方面。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和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
         例如,在Module 6 Unit 3阅读部分“Cultural difference”的教学中,通过OK手势的图片呈现,以“What does the gesture mean?”的问题激活学生的主动思维,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进入课文学习后,提出“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the dialogue? What does Waled say when he explains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speak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等两个问题,通过对第二个问题学生回答的适当总结,引出本课的阅读策略――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examples。随后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如“What are the functions of examples in the text? Can you find some other examples in the text? Why are they used to do?”学生通过阅读reading strategy能很快地发现答案,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对阅读细节处理后,结合课题“Cultural difference”提出“As is known to us all, it’s important to act while in Rome, do as Romans do, can you use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styles to explain or confirm it in groups?”这个问题。学生对所学文本进行创新思维,以创新活动从更高层次对文本内涵进行深层挖掘。其中有小组以小剧本的方式,以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的聚会为背景,巧妙地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其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阐明“入乡随俗”。在对问题的思考、讨论和发表不同见解中,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和深刻性都得到了训练。
4.结束语
         对核心素养的界定和分类、学者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观点以及英语学科的课程特点,来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解读和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有些观点还不成熟,还有待商榷和补充。但不管怎样,一线教师要以征求意见稿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思考和探索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与方法,让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为他们未来英语的学习及应对全球化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亚夫.英语教育的价值与基础英语教育的改革[J]. 外国语,2014(11):18.
        [2]王蔷.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英语教师,2015(16):7.
        [3]孙大伟.对高中阶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认识[J].英语学习,2015(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