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 朱代英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代英
        湖南省中方县花桥镇中学  41800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文教学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重要。对初中作文教学进行改革,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教师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摸索出适合初中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 有效教学方法 探究
引言
        写作能力最能展现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写作有一定的难度,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对造成学生写作学习困境的原因进行探究分析,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写作教学,促进初中作文教学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
一、我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缺乏创新性,讲授模式单一化
        课堂讲授是教学过程中最能直接体现教师语文功底和教学素养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到了全体教师的重视。但如何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课堂讲授始终是教育部门的一大难题。传统教学通常是以教师进行课堂讲授为主要内容,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发号施令,学生习惯于听从命令,这一教学模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注重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模式的多元化以及讲授形式上的创新,内容上简少而精粹,形式上趣味而多元,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新课标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创新十分的有必要,教师通过创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未来教学的必然趋势。
        (二)语文作文运用虚假材料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有过这种体验:他们在一些范文集或者教材中看到一些表达优秀的作文,会下意识地想要模仿文中的表述进行写作。但是那些作文中发生过的一些好人好事或者生活中的误会、戏剧性事件自己都没有经历过,这时学生会选择进行杜撰,凭空捏造一个故事,想象自己经历过这类事件,而后进行写作。写作中吸取他人之长处,对自身文章进行提升是常有的事,但是这种纯粹虚假的杜撰在写作中很容易让学生养成虚假化写作的习惯,而后遇到不好下笔的作文都进行随意的事实捏造,这种不严谨的文学表达对于学生写作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写作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作者真实情感的流露以及自身独立思想的表达,学生基于杜撰的事情进行写作,难以在文章中展现出真实情感,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文章流于表面,也不易获得高分。
二、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首先,艺术源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对身边环境进行观察,真正实现在生活中学习的同时又在学习中生活。

二者融合为一体,学生对日常的生活有所感悟,自然有感而发,自然写作。其次,艺术又高于生活。写作并不仅是简单的日常生活的记录。因此,在基于生活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加强对学生写作技巧的训练,以便于学生在写作中可以更加充分的展现出事物的细节以及表达出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注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的训练。通过记叙、抒情、夸张、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写作技巧塑造真实的人物形象,反映学生真情实感。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点评或在学生所交的作业(文)后留下评价,一方面能够鼓励学生继续写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想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少不了平时经年累月的文化底蕴的积累以及持之以恒的优良习惯的养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所以应当采取一定积极政策改变当前中学生写作现状,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引导学生真正热爱写作,以便于在不断的实践中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实行分层教学
        初中生的写作水平与他们的阅读量、知识积累程度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化的表达技巧才可以更好地写作。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总是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对于写作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大胆地创新,通过写作表达情感;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成立写作小组,以强带弱,让小组成员一起讨论、互相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教师都应该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同时扮演好引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情感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大胆的写作。
        (三)引导学生养成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很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都有一个苦恼:心中有一个良好的写作思路,但是苦于没有合适的材料进行支撑,无从下笔。这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写作时都会遇到,一些学生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会考虑换一个思路,找一个更好下笔的角度去进行写作,但另一部分学生就开始捏造虚假写作材料或是直接照搬自己看过的所谓“高分作文框架”进行写作。如前文所述,这种写作习惯会给学生造成诸多的不良影响,也会影响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因此,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材料缺失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以备写作时需要。每个人每天都在发生故事,也每天都在见证故事发生,即使学生通常在学校与家之间单调地行走,生活中也一定存在可以记录的事,学生把这些日常中值得记录的事情写下来并不时翻阅,能有效地解决写作中缺少素材的问题。
结束语
        初中教师想在作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能力的空间,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创新意识,提高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茹鲜古丽·萨乌提.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方法探究[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2]王俊铃.实现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方法[J].科普童话,2020(01):54.
[3]潘薇.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的方法[J].知识窗(教师版),2019(09):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