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情趣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3月7期   作者:张立力
[导读] 审美情趣是指审美主体在感性体验中逐步积淀美的一种兴趣与能力

        张立力
        重庆市巴南区花溪小学
        摘要:审美情趣是指审美主体在感性体验中逐步积淀美的一种兴趣与能力。审美情趣的“情”指的是一种情绪和情感,“趣”指的是一种兴趣和口味。审美情趣包括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两个方面。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古诗词的语言美、意象美、情感美,引导学生从各种角度入手拓展和延伸,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审美情趣;养成策略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文学精粹,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经典诗词,有助于强化学生民族精神,完善学生涵养品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中不仅有抑扬顿挫的音调、简洁凝练的表达,同时还有包罗万千的意韵、打动人心的情感,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带领学生通过诵读、想象、品读、鉴赏等多种途径教学方法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感,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学习中完善自身审美情趣,成长为具有深厚文学底蕴和文学功力的人。
一、拼音图画助读领会形象美,感悟艺术美
        眼到、口到、心到,双目注视其文,口发其声,双耳听闻其音,心性通其情感,带着充沛的情感诵读使静止在纸面上的诗词幻化成看得见、听得清、摸得着的形象画面,用有声去婉转品味无声的字符、真挚的情感,身临其境得漫步诗境,撞击出心灵之间的交流,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一节成功的阅读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称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确实如此,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上,唯有做到精神与情感上的契合,才能设身处地得领会诗词人的意味。古诗词在艺术美感的表达方面,最为关键的一个方面就是本身的节奏韵律感和音符感,在小学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都会以身作则,教师通过范读、领读,学生齐读、角色扮演读都是古诗词教学中,朗读指导美感领悟的有效方法。通过亲自带领学生细细品读古诗词,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释放让心灵随同字符进入情感境界,直接唤起学生最直观的审美直觉。
        在具体的古诗词教学时,教师经常会被要求引导学生斩文悟理,深刻挖掘出古诗词作品中隐藏的理念美、道德美、情感美、事物美乃至哲理美,体会这世间的万物万象,一花一树木、一岁一枯荣。拿大诗人陆游来说,他由于坚决抵抗金,却遭遇求和派的反对和排斥。虽然被容升为礼部郎中兼职检查官,好景不长,因“嘲咏风月”被罢官归隐故居,惨遭贬罚,空有一身才华却无用武之地。寓居于天地山水之间,对此作下《游山西村》流传千古的古诗,经久不衰。在这首诗中,其中主要描绘的秀水青山、百花齐放、春光乍泄、色彩绚丽丰富的乡村景光中,往往蕴含着“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留存于人间的真情实在美,紧随其后的又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民间习俗文化美,有“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传统民间世俗之美,更有广为流传、整篇古诗的核心凝结在诗句“山重施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映射出诗人哪怕遭遇困难,内心却依旧保持积极向上的积极正能量心境的哲理美。唯有细细品味一首诗词中的每一句,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句诗词都饱含着诗人对世间人情体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针对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创设诗词审美教育情境
        古诗词的美感蕴含于语言中,体现在情感中,提升文学素养是小学生深刻理解古诗词的基础,创设一个符合小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式教学情境,能激发小学生的审美热情,奠定古诗词的审美艺术基调,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审美能力。小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在学习古诗词时就难以深刻理解其文学性和蕴含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在古诗词审美教育中找到和生活紧密联系的纽带,合理融入生活化元素,以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小学生对古诗词审美教育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艺术审美能力。生活是古诗词写作的灵感和源泉,教师针对古诗词内容和小学生已有的实际体验设计教学活动,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古诗词审美学习兴趣,使其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教学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一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表现出茅屋、溪水、儿童、莲蓬等意象,展现出安宁祥和的田园生活,这会使小学生在阅读古诗时融入个人的情感和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小学生思考:“同学们想象中的农村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请同学们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想象中的田园生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了小学古诗词审美教育的质量。
三、随文仿写,写出意境
        随文仿写也是一种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古诗词的主题展开自主创作,将其改编成散文、现代诗等不同文体,或可引导学生模仿古诗词,尝试自主创作同一主题的作品。这些方法都有助于引导学生主动创造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其审美情趣。
        学习六年级下册的《十五夜望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创作活动。“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但是总有人在这个时候不能回家,你是否有过独自一人过中秋节的经历呢?你是否也和作者一样,对月长叹,睡不着觉呢?大家可将自己想象成作者进行创作,也可以将作品改写成现代文,还可以结合作品的主题展开自主创作,写什么文体都可以。”这个读写结合活动给了学生很大的发挥余地,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展开创作,从而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意境。如有学生将作品改写成了散文,着重写了作者的对月长叹与思念故园之情,彰显了活动创意。审美创造力包括再创造和创新创造。再创造是指通过直观的方法还原美,而创新创造指的是结合审美经验和自己的审美理想去创造美。在组织学生围绕古诗词展开读写结合活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仿写基础上自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用自己的方法展现美,从而提升自身创新创造的能力。
结束语
        教师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带领学生体会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修养,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感知、品鉴、表达的能力,完善学生语文学科素养。让学生从小在优秀国学精粹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下完善内在品格和个人涵养,真正发挥古诗词教学对完善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养成[J].山西青年,2020(18):195-196.
[2]郑启开.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情趣[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86.
[3]张雄,张英,龚小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策略研究[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