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曲径

发表时间:2021/7/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曲径
[导读] 摘要:在水利水电项目进行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雄安新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服务中心  河北保定  071700
        摘要:在水利水电项目进行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施工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施工工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新型技术,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研究,在现阶段我国相关发展建设部门正在进行加强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具有很多的特有优点,这些优点是其他施工技术中所不具备的, 所以在我国目 前的发展建设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着积极的研究与分析。基于此,文章将对我国现阶段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概述
        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以及养护是组成混凝土技术的重要部分,具体地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要求,尤其是配合比要求开展混凝土的拌制。目前针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通常采取在施工场地附近设置混凝土搅拌站的方式进行混凝土的拌制工作,在保证混凝土拌合质量的同时也节省劳动力并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成本。对于在搅拌站拌制好的混凝土,在向施工现场运输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具有较大体积和重量的混凝土在运输中不会出现分层和离析问题,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需要在运输过程中合理选择具有较强密实性的运输工具,做好运输线路规划,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在正式浇筑前,需要对浇筑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平整清理、凿毛处理,以增加其粘结性和整体性以及应力应变的协调平衡问题,而且使用振捣或压实机械压实已经浇筑的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立即开展养护工作,防止出现裂缝等质量问题, 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必要性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特殊性,来实现对水坝坚固程度的加强,所以,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为了加强建筑实体的稳定性及坚固性,会通过水泥、砂石等的基本特性,并结合钢筋的结构框架,这对水利水电工程而言非常重要。在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往往是首先的技术之一。就水利水电工程来看,其不管是范围还是面积都比较大,要想提升水坝的牢固程度,就必须要合理的发挥混凝土特性,同时,要想防止施工过程产生分层问题,还要做好对混凝土运输的保护
        三.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混凝土材质上容易受到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的侵蚀以及碳化问题,长时间处于水环境下容易导致混凝土钢筋出现碳化、生锈的情况,混凝土外侧也容易发生脱落的情况。此外混凝土材质的抗拉效果较低,并且受到气候条件影响容易发生冻胀和出现裂缝等现象。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气候的温度差异所造成的,混凝土抗拉力较弱,在温度的急剧变化下会超过混凝土的抗拉极限,进而引发冻胀和裂缝问题。
        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1.混凝土配比优化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应用相关的材料进行混凝土配比,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很多的热量,增加了雾化现象发生概率,所以需要选择抗水化的混凝土材料,并对混凝土材料配比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试验探索,确保施工基础扎实,这也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施工作业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要求来进行逐项施工,并进行精确核算,同时,模板拆除后要注意关注混凝土的强度、刚度,避免内外温差较大影响混凝土的稳定性。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应用的浇筑方法(通常有分层浇筑和推移式连续浇筑两种方式)加强对全过程浇筑工艺的控制,确保施工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2.混凝土在水闸中的施工技术
        水闸属于水利工程当中的重点工作,如果水闸产生问题将影响到全部水利工程。一般情况下水闸一共有两个种类,分别是涵洞式和开敞式的, 若施工现场地方宽裕,那么能够对于出现的一系列突发问题进行良好的掌控。 但是在地基施工时处理起来比较麻烦,既要掌控排水,还要重视细小混凝土构造可能会对施工造成的影响。所以,科学的施工方案特别重要。水闸底板施工当中存在很多细节的东西,在准备浇筑水闸板之前,必须要先把混凝土垫层铺设好,从而最大限度对于地基进行保护,浇筑时也要将钢筋固定牢固,防止沉降的情况产生;另外,还应该对混凝土的浇筑强度进行掌控,若底板面积十分大,一定要确保混凝土拥有绝对的浇筑强度,防止造成任何影响。
        3.大坝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第一,混凝土大坝分块分缝技术。由于大坝施工比较复杂,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需要分阶段进行施工,比较常用的方式就是分块分缝施工工艺。该工艺可以细分为三种分块模式,分别为通仓分块工艺、错缝分块工艺以及纵缝分块工艺。通仓分块浇筑工艺,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大坝进行分段浇筑,按照不同的坝段进行分类浇筑施工,无需借助冷水管就可以进行简单施工,且该工艺施工效率较高。当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温度参数密切关注,全面控制好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温度指标,避免发生裂缝等情况影响施工质量和稳定性;错缝分块浇筑工艺,该技术需要借助高度和温度来联合控制浇筑过程,从而保证浇筑的均匀度和成效。这种浇筑方式通常不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参数,浇筑的范围通常也不大,但是浇筑过程中容易导致在浇筑块之间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浇筑整体进度。纵缝分块浇筑工艺,该技术对温度的要求不是非常高,并且工艺操作比较简单,但是施工范围广,在确保大坝完整的前提下方可实施该工艺,所以工艺要求相对较高,难度也相对较大;第二,混凝土大坝接缝灌浆工艺。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保证大坝整体施工环节有序推进,通常在完成混凝土大坝浇筑后需要应用大坝接缝灌浆工艺。在灌浆工艺实施过程中,按照管道系统配置模式还可以细分为重复式灌浆、盒式灌浆、骑缝式灌浆三大模式。其中,重复式灌浆模式对管道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可以实现重复灌浆施工,加快灌浆进度;盒式灌浆模式通常在纵缝灌浆中应用比较多,且优势明显,骑缝式灌浆模式由于其扩散模式比较顺畅,且灌浆均匀度好,所以发生管道堵塞的风险也比较低。
        4.混凝土后期维护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应对混凝土问题给予足够重视,特别是浇筑施工完成后的维护工作,不应只追求工期,导致工程质量被忽视。倘若混凝土密实性不达标,周边环境发生变动,钢筋锈蚀速度会明显加快,混凝土与钢筋的差距会进一步加大,时间一长,混凝土就会剥落,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导致建筑工程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因此在浇筑作业之后需要立即开展养护工作,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保证混凝土密实性的同时,需结合现场温度做好保温措施或者在干燥时做好洒水以及覆膜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并做好对其内外温差的控制,提升混凝土的密实性以及延长其使用寿命。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技术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使用最多的技术,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因此,一定要逐渐提升混凝土技术应用,在应用中需要做好对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闸室施工以及大坝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以及做好浇筑之后的保养维护工作,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以及工程施工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姚敦和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9(6):177
        [2]庞文占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J]城市建筑2016(35):340
        [3]严婷婷探究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2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