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21072719920802XXXX;2身份证号码:23062319891117XXXX
摘要: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超高层建筑的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整个城市的发展以及节约土地资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控制测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控制测量;问题对策
引言
工程测量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测量的专业测量数据和材料需要在测量现场进行收集和处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科学评估,以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执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当今的工程测量技术不断更新,各种测量工具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对工程测量技术的需求在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对建筑行业来说,需要不断地对工程测量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1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存在的问题
施工技术难度大,首先,对于正祥中心超高层建筑物来讲,其本身在施工过程中,因为高空仪器进行架设时比较困难,而且在测量过程中通视也存在障碍,再加上高空作业的环境比较恶劣,所以也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测量工作难度大大增加。其次在正祥中心超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因为高层建筑物本身的高度就比较高,而且侧向的高度也比较小,所以施工环境限制了施工测量工作的作用发挥,导致施工测量的高空测量控制网稳定性比较差。最后则是伴随着施工高度不断增加,高层垂直网以及平面控制网的隐测距离会逐渐变长,增加大量的工作量,导致测量误差增加.
2工程测量技术要点
2.1控制测量
在工程测量技术研究工作中,相关人员必须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严谨性。在实际研究中,相关人员有必要遵守某些原则,尤其在测量工程的研究上,必须严格遵守规则。实际的工程测量研究是高精度的,需要对每一项数据进行解释。因此,测量结果需非常准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需要针对每个测量任务来进行调整实际的测量技术。在这方面,通过选择一种适当的控制方法,将数据集成到网络控制级别中,然后选择适当的工具和设备来发展工程测量项目。
2.2曲线测量
工程测量研究的曲线测量是非常重要的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测量技术,在整个工程测量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曲线测量是一个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此方法与其他方法的操作不同,是通过使用建筑相交处的不同切线执行技术测量,能提供更好的曲线测量结果,从而有效地确保工程测量的准确性。
3建筑工程测量技术中精度控制措施
3.1确立完善的控制测量流程
工程测量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根据工程各行项目特点作出全面、科学的统计测试工作,再依据施工图纸统计工程测量方案,确保所涉及的工程项目可宏观评级出工程建设与建筑工程标书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技术人员应统计工程勘测特点,再结合信息化技术提升测量数据、控制措施、施工方案的精准性。若测量、评价、设计存在异常问题时,技术人员需根据勘测数据建立起可控的技术控制流程,依据点位放样测试、控制测量、勘测支持的作用下统计建筑工程的操控需求。例如,技术人员可利用红外线测控技术分析房屋质量应用方面的问题,具体流程如下:第一,应当运用信息化技术评价房屋质量缺陷,统计由于设计、操作方面的缺损及隐患,消除砼结构的框架模型发生密实性不足、钢筋外露以及材料变形方面的问题。一旦过程中材料受到外力、腐蚀、冻融方面的问题时,材料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裂缝问题,而此类问题会影响建筑的承载指标,应在稳定设计指标的过程中提高建筑本身的安全性。待完成项目验收、事故分析、安全评定后,技术人员应设立可靠的补强测试、校验设计方案及设计内容的稳定性,进而解决检验项目不合理的消极影响。第二,红外线热像仪应用中,技术人员可分析出某一区域建筑构件的特点分析出红外热辐射需求。其中,该技术可在软件中标识出管线、梁柱、元件的色彩异常情况,再结合元件内、外构件传导特点、色彩表示模式对异常区域进行对比评判,以便更快速地得到元件的位置指标。
3.2外业数据监控及校准
外业数据监控测试主要运用经纬仪测量出导线、控制仪器的边长指标,再结合边长、水平角的数据指标进行协调,确保所布设的导线、控制网图数据的合理性。为提升外业数据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应落实控制责任,采用科学、规范的监控方式进行监控,最大程度上消除工程设计隐患问题。因此,精度监控中,技术人员应收集与工程相关的控制点位及控制目标,结合可靠的选点方式、选点标志进行统筹,再使用全站仪、自动化监控技术测试导线、施工特点、踏勘需求进行标识,及时监控出导线和转折点位的测量困境。
4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控制对策
4.1面临沉降以及变形等测量措施
实施沉降以及变形观测可以为此项目的施工以及后期的维护提供针对性的数据资料,在此工程实施的过程当中以及此项目竣工之后都需要实施一定的测量。比如:正祥中心超高层建筑具备较大的面积,因此需要对其沉降以及变形等进行详细的观测,并且要使用比较科学化以及合理化的方法,这样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监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保障。观测点的选择应要保障其所处的位置存在稳定性以及牢固性,观测点需要长时间的存在,除此之外,还需要对观测环境进行重视起来,观测点要和正祥中心超高层建筑的柱面、墙面等保持比较合理化的距离。观测点的位置以及数量设置一定要和此工程的外形特点以及结构荷重情况相结合。测量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固定仪器,固定人员以及固定水准点,这样可以使得观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升。在实施观测之前,一定要实施必要的准备工作,明确沉降以及变形物的观测路线以及观测方法,并且要和实际情况相互结合。需要固定好水准标志,要对其设置为环形,观测当中要和设定好的路线相互结合,保障初次测量当中的精准程度,这样可以为后续测量提供一定的依据。在建筑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再次的实施复测,直到沉降以及变形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
4.2标高引测
在地上结构标高引测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便是将水准点标高引测到核心筒外壁结构处,以此来作为标高引测所需的基准点。结合以往的测量经验,会将50m当作一个引测阶段,同时也会应用到钢卷尺结构对核心筒外壁进行测量,为了降低卷尺测量误差,需要做好卷尺拉力控制,结合温度变化情况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在此过程中,一般应用较多的测量技术便是全站仪检测技术,对于引测到核心筒外壁的基准点进行测量,并在外壁上进行标高值的标记,以此作为后续放样测量时的标高依据。
4.3形变量控制测量
在对超高层建筑工程形变量情况进行控制测量时,可以利用二等控制测量网来完成相应的测量工作,一般应用较多的测量技术便是实时动态差分测量技术,以此来达到动态监测区域形变情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观测过程的有效观测时间应控制在24h以上,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可靠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和各种形变监测已成为精密工程测量中的热点问题,其处理效果也将直接影响超高层建筑后续的施工质量。通过采取合理的测量技术对施工过程中节点数据参数进行采集,对于提升施工测量数据信息完整度,确保施工活动的顺利推进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坤,关增然.建筑施工中工程测量方面的应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1):71.
[2]路敬伟,万瑞.超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测量控制方法[J].中国港湾建设,2019,39(07):43-47+82.
[3]贾野,涂成江,唐香辉.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分期分段施工测量的控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9(18):41-42.
[4]李迎.城市建筑物日照信息测绘与管理系统构建[D].北京建筑大学,2018.
[5]周金山.浅谈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研究[J].居舍,20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