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132619900302XXXX 中云建筑工程(山东)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1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建筑工程领域逐渐朝着标准化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项目建设与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工程项目往往具有单一性的特点,每个项目都具有独特的施工要求,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加之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涉及专业更多,专业技术要求更高,管理工作开展的压力更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管理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对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未来发展和实际应用进行了分析,为以后的建筑工程管理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发展
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工程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利用创新模式能够使管理工作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管理工作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能够实现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因此,在工程管理工作当中,创新模式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1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概述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在对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研究过程中,对于管理模式的创新也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这对于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能够在众多人才中精准地找到对企业忠诚度高,且拥有创新意识与具备创新能力的人。另一方面就是能够发挥创新管理模式在工程管理运行、成本控制、工程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管理效果,进而使当中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分析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应用
2.1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机制和理念
建筑行业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传统行业,该行业的发展历史非常悠久,但每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点,现阶段也不例外,一个行业要想保证持续性的蓬勃发展,那么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有效改革是必经之路。企业要本着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企业的发展机制,积极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基于此,企业首先需要重新审视自己,明确企业的优势特点,知晓自己的主营方向,同时也要清晰自己的劣势,毕竟不能用自己的“鸡蛋”去碰别人的“石头”。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进一步明确自身创新发展的思路,然后实施综合改革创新的统筹规划,对于企业的“精华”要毫不保留的扩大,对于“糟粕”也必须绝不手软的摒弃。与此同时也可以借鉴成功的管理机制、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整合,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工程管理模式,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付诸实践。创新管理模式的过程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过程,企业要始终坚持不畏艰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坚定创新发展的决心,从根本上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转变和优化。
2.2创新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方式
高效、便捷的生活得益于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它也使很多行业的发展正在受益,可见,建筑行业的创新也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应用于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在工程管理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全面监督管理,比如建筑工程的各个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等都能快速且高效的进行监督,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了监督效力,是创新建筑工程管理方式的重要体现。从法律监督的角度出发,建筑工程的管理要立足于法律规范,明确企业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建设企业相关的法律文化,给企业人员形成重要的法律认知,从而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企业管理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实施有力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政府的相关政策,实现自我监督的科学化、高效化和长期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创新管理过程中,还要注重考核评价体系的创新,按照国家规定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和评价体系,严格杜绝违规操作造成的质量问题和人员安全问题。此外,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必须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施工情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率,这是帮助企业节约成本、创造经济收益的直接方法。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GPS定位、BIM技术等,通过科学技术能够准确进行市场定位,高效率的监督施工现场,若发生施工事故也能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是建筑工程安全、有序进行的必要保障。
2.3对工程管理对象和主体结构的创新
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就是人力资源,如何实现人员的合理配置也是值得深究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专长、能力以及自身的发展意愿来进行合理的人员分配。首先管理人员要创新管理模式,转变领导思维,摒弃传统的人员领导方式,科学合理的规范人员行为。此外,要建立系统、完整的人事制度体系,给企业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和选择自由,但出于公平的角度,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还要注重人员培训,提升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通过有效的激励制度,减少资源流失,加强人才储备,优化企业的主体结构。
2.4借鉴PDCA循环管理模式
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运转的基本方法,该方法的实施需要结合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该模式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计划阶段(Plan)、执行阶段(Do)、检查阶段(Check)以及处理阶段(Act)。首先,这一循环管理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将整个管理过程看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程序,完成第一个循环的工作,不止要解决相应的问题,还要积极发现新问题,并根据新的问题制定第二个循环,直到建筑工程中的所有问题被解决。PDCA循环管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整个企业看成是一个大的PDCA循环,企业的各个部门或工程项目的各个小部门都被看做是小的PDCA循环,这一理念将企业与各个部门之间呈现出大环套小环的工作状态,有利于从属关系的分布和部门职责的划分。由于PDCA循环管理的过程是不断循环的,因此每个循环不会停留太久,其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之后快速进入下一个问题,即使问题未完全解决,也会在后续的循环中被继续处理,因此该模式呈现出阶梯式上升的特点。每个循环都有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需要获得一定成效,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循环来解决问题,通过解决工程中的各种问题来提升项目管理的效果。每个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对工程计划的可行性进行整体评估和审核,达到审核标准之后才能进行具体实施,然后进入施工阶段,比如对施工材料的监督、管控,其中的质量问题以及资源配置问题,都可以通过循环来解决,以实现高效管理和优质资源配置。除了施工过程的管理,还要改善分包公司的管理制度,形成闭合、科学的网络管理体系,加强项目管理中的外账管理强度,保障台账编制的科学性。
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创新能力仍然不足,缺乏创新能力,造成建筑行业发展缓慢。要想帮助我国建筑行业稳定发展,就要提高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逐渐完善企业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加强创新能力。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拥有很多优点,对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维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山西建筑,2018,44(35):235-236.
[2]吴燕,陶小军.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探析[J].农家参谋,2019(1):184.
[3]沈磊.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制与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6):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