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码:21052219820320XXXX;2身份证号码:21081119870702XXXX
摘要: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建筑的智能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的推动下,其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和多样化,但由于技术的不成熟和一些技术应用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很多智能化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就较为容易导致建筑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寿命产生很大的隐患,对使用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智能化;建筑施工;管理应用
引言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智能化建筑施工还在起步阶段,在发展和实施过程中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其发展势头很好,正快速稳步的可持续发展中。但是建筑的智能化工程施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的。质量问题始终是建筑施工必须关心重点。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要保持警惕,全方面关注施工进程,实事求是,了解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及时作出有效解决的对策,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程,是实现智能化施工的重要保证。
1大数据技术
当前行业内部还没有统一定义大数据,大数据局多样性和高速性,在利用大数据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信息含量要求,主要利用TB级别和PB级别,利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无法满足工作需求。此外大数据信息来源比较多,其中包括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需要高效处理数据信息。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筛选识别数据,深度挖掘数据的隐藏价值,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了数据处理方式,可以快速提取数据的价值。
2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提出于1956年,涉及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心理学、哲学、语言学等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人工智能,是指在机器(计算机、机器人等)实现超越人类的感知、认知、决策、行动等智能行为。目前,人工智能已经进入了大数据驱动的深度神经网络阶段,不再需要去构建很多规则和数据,深度学习能从标注的海量数据里面学习到一些规则和特征。按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轨迹划分,建筑施工智能化分为感知、替代和智慧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感知设备运行情况、施工人员的行为等,有助于增强施工人员的技能;第二阶段是AI部分替代人,完成人类无法完成以及风险很大的工作,替代是在人类制作的框架中严格执行的;第三阶段是智慧阶段,借助AI类人的思考能力,由部分建造大脑来指挥和管理,具有自我进化能力。
3大数据智能化平台应用
3.1生成建筑信息化模型
依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住宅建筑规范》《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等,创建柱、帽、墙、墙裙、板、柱、门、防火卷帘、车位及坡道等的建筑模型,并设置与其他专业易交叉的数据,如,地面的混凝土垫层铺设在均匀密实的基土上;卫生间、厨房等设有给排水设施的房间地面均低于同层楼地面20mm,向地漏或排水沟方向做0.5%的找坡等.依据《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等创建剪力墙、框架柱、梁、楼板、空调板、楼梯等的结构模型.水、暖、电专业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创建给水管、热给水管、排水管(有压和无压)、消防管、采暖管(供水和回水)、空调冷凝管、雨水管、废水管、桥架等的模型.与其他专业易交叉数据,如照明回路在各层顶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低位插座回路在各层地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安装高度在1.5m以上的高位插座回路在各层顶板现浇层或墙内暗敷,地下室、水箱间、管井、公共走廊、楼梯间等非采暖房间明露的消防、给水管道均采取30mm的橡塑保温措施等.各方信息化模型创建完成后,在智能化平台中合成综合模型.
3.2项目造价多算对比
将建筑信息模型导入大数据智能化平台中,可实现清单区配(将清单与模型时时关联);清单区配后,可进行物资统计,实现多维度物资查询.平台会将项目资金及相关资源信息按人、材等进行分类,进行进度模拟,实时展示项目管理信息.在清单与模型关联的基础上,智能设置进度计划时间,在展示窗口展示项目资金曲线、资源曲线等.各参建方选择任意流水段,可查看清单和工程量信息,导出工程量、清单量.针对不同专业,可分类进行物资统计并导出物资量.通过平台处理材料明细表的变更情况,分析实际施工的消耗量、分项单价、分项合价等数据,进行多算对比,有利于相关单位了解项目造价有无超标,并对项目成本进行有效管控.
3.3加强建筑与环境交互
智能建筑具有智能化和功能化等优势,在今后发展过程中,智能建筑将会变得更加成熟,一方面需要实现智能建筑自我满足,极大的降低建筑内部消耗,同时可以采取智能化防盗安保措施,实时监控建筑内部情况。结合智能建筑和大数据技术,以人体实时状态为基础,智能化调节建筑内部的湿度和温度等条件,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共融发展,协同统一建筑与环境。智能建筑中较多的智能化系统,根据建设要求组合成统一的整体,为了优化人们的生活体验,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利用智能建筑安保管理系统识别工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同时提出防范措施,联动智能建筑节能管理系统和外部环境以及内部人员状态,有效控制用能设备,当前智能建筑管理系统只是负责监测和监控建筑设备和人员,这种管理模式具有被动性,而智能建筑的发展目标为智能化和人性化,需要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等,智能化的识别和定位,同时需要联合利用云计算和智能分析技术等,高效处理海量建筑信息,实现智能建筑的自我学习。
4建筑施工智能化的展望
4.1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虽然智能机器人不受外界影响,可不间断、不出错地工作,但需要在人工设定的框架中工作,只有程序精准,机器才不会犯错,机器犯错即是大错,会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解决该问题根源是人。广大建筑施工人员必须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主动转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工作理念,有针对性地参加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与实践。需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知识结构,在全社会范围内,在幼儿、中小学阶段普及人工智能的教育,提高大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激发整个民族的人工智能创造能力。
4.2建筑施工智能化的普及
目前,建筑施工智能化在中国建筑行业的普及度不高,智能化没有在所有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得到应用,智能化并没有贯穿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协调沟通的机制,影响了智能化的高效性。建筑施工智能化是未来建筑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普及,需要国家政策、行业标准等多方面的监管。需要建筑施工各个环节之间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实现整体性。国家主导、企业配合,推广建筑施工智能化。
5结束语
总之,在信息时代,人们也更加关注数据信息化,智能建筑的发展响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为了保障智能建筑质量,优化利用各项设备设施,在智能建筑中需要智慧利用大数据技术,结合人员和信息环境等,同时交叉应用建筑设计和信息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合理利用建筑资源,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永生,邹燕.大数据背景下扬州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提升路径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05):210-212.
[2]赵化.财务共享模式下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材料核算优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9.
[3]何晓舟,李定清.浅析大数据时代智能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方案[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2):13-14.
[4]武士炯.建筑施工行业互联网应用发展趋势[J].中国标准化,2017(1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