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国际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在市政工程管理中,造价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对工程项目的最终利润产生极大影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项目的成败。在目前的一些发达国家中,普遍采取EPC承包模式进行使用,并且在目前的中国建筑市场,尤其是较为大型的市政工程建筑中,大力宣传与推广的一种承包模式。
关键词:EPC模式;市政;基础设施;造价应用
1EPC工程总承包的基础概念
EPC工程总承包概念主要指企业接受甲方的委托后,按照合同要求的相关内容对建设项目的基础流程进行分割承包或全部承包。在这一过程中,承包企业需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情况进行处理,保证工程竣工后的质量,并合理分配资金的投入。在EPC承包模式中,还会包含项目初期的相关设计工作,需要针对施工建设的内容进行合理策划,使其能够与后续的组织与管理实现良好的融合。同时,还应当对建设过程中需要应用的特殊施工设备进行采购与管理,使其能够正常运行,达到良好的建设效果。最后,建设项目内部的相关细节以及运行过程中的技术培训也需要承包企业落实,并确保其能够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条件与基础。
2EPC模式市政工程造价的主要特征
2.1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职责更为清晰
EPC模式下,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主体逐渐变得清晰。例如:在EPC模式下,市政基础设施建筑项目的施工活动中,发包人负责总的设计理念、技术标准和监督,并且承担的风险较小,承包商负责组织开展项目的采购和施工,降低了因为有关利益人员间的矛盾而引起的项目损失风险,还可以最大程度展现承包商以及发包人在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的积极性,提高项目整体成本管理的运行效率。
2.2有利于各参建单位早期参与
市政工程多为政府部门规划,在EPC模式下,各参建单位早期参与具有突出优势,实施全过程造价管理能使造价人员从规划阶段就参与项目,全面掌握设计、采购等前期环节的造价管理,实现全面化施工管理,严格控制项目造价,有利于竣工结算,达到造价控制的同时,能加快竣工结算速度,提高竣工结算质量。目前,咨询项目合同大多约定竣工结算后按照审计单位的实际审核工程量记取管理费、咨询费,会对后期收费造成很大的滞后性及不确定性。尤其在市政工程中,由于配套工程、征迁等影响,结算费用较合同工程量大幅缩水,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各参建单位早期参与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此类风险。
2.3集成度更高,业主参与度更低
EPC总承包一体化管理和传统施工设计承包等模式相比较,能够让施工部门在各阶段工作更为通常,有效节约了较高的施工时间,并减少了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难度,提高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成效。在EPC模式的造价管理中,业主参与度较低是最为主要的特征,在开展EPC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承包商担负了大多数的责任与风险,因此在开展工程建设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承包商作为EPC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必须对各环节的沟通、协调以及控制进行熟悉,减少项目造价管理中的一些隐藏风险。
3EPC模式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造价应用
3.1投标阶段
EPC模式下,市政项目报价规范性高,对投标报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性,管理人员要灵活掌握招标文件的规范,加强对工程细节的关注,要求由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负责招标工作。在EPC模式下,投标阶段还没有施工图纸以及工程量清单,因此难以准确计算施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降低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对投标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需要其具备总体意识,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提高造价的准确性。
设计管理部门根据自身经验,对工程所需材料、人工以及设备进行预估,采购管理部门根据设计部门和工程部门的预测计算出材料和设备的费用[2]。项目管理部门整理出各部门的意见和估值,再汇报给造价管理部门,计算预期造价。
3.2对可施工性进行审查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工程能推动设计与施工的良好结合,最大程度体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效用,提升项目的经济价值,推动工程项目中的进度与投资控制,然后实现综合管理的目的。通常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市政工程总承包方对项目整体系统较为熟悉,此外,总承包企业将有雄厚的技术水平以及极为专业的能力进行支撑,工程总承包公司通常对项目的设计、施工、采购进行负责,另外,还需要负责指导、协调各承包商的一些工作,往往总承包公司在管理时还需要负责设计与施工活动,便于组织、协调、设计阶段评审,将施工经验与方法最大程度的渗透,推动设计和施工的完善,这样能够帮助工程项目设计方案得到良好的实施,同时还能够有效节约成本。
3.3落实信息交换策略,提高设计质量
在造价管理中,需要通过落实信息交换策略强化设计方案质量,使EPC工程总承包造价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佳,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通过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与质量,从而减少各方面的损耗,减少工程造价。同时,这一措施也可以显著减少生产资金投入,为后续的设计方案检查、验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3.4关注合同签订
首先,投标文件以及澄清是合同文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内容,应该纳入合同文件中;其次,在编制合同文件的时候不能对招标文件的具体内容进行更改,在合同签订阶段,还应该严禁擅自修改合同工程量清单;最后,合同履行的边界条件和重要条款应在合同协议书或合同谈判纪要中再次明确。
3.5施工阶段
施工后要实施动态化造价管理,以合同为参考,展开实时管理,有效控制造价成本。在市政工程中,施工企业造价人员要提前制定目标成本以及造价管理体系,按照施工组织设计以及合同,确定工程分段定额,明确分包价格,为分包商设定目标成本。施工过程中,实时对比成本差异,当差异超过限额时,立即进行商讨,督促分包商纠错。施工期间要对各项费用严格控制,根据财务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及时处理违规情况。针对材料和人员成本控制,需要在分包过程中明确询价,经过成本预算后,签订合同,再进行施工。同时,需要实时监督工程材料,编制阶段性材料,定期查点仓库材料,计算材料成本。查点材料过程中注意记录材料数量,明确出现异常变化的时间,便于追责处理。
施工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要进行动态化监管,负责多方协调,保证各方人员的有效沟通。造价管理人员还要按照阶段性目标,积极和政府部门、承包商进行沟通,明确不同阶段的成本情况,尤其是个别阶段存在成本异常的情况,造价管理人员要明确出现该问题的原因,预防更大的成本风险。分阶段成本管理可以持续性进行管理优化,不断改进成本管理质量,避免成本风险,以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结论
综上所述,在EPC总承包市政项目中的应用全过程造价控制,有利于成本管理,促进承包商早期参与,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有利于严格管理设计变更。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需要在投标、设计、采购、施工、变更控制、竣工阶段展开造价管理。造价管理人员随工程各阶段实时管理,可有效控制成本,实现造价管理目标,规避设计变更等风险,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佳佳.EPC总承包模式在既有建筑改造项目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0):41-42.
[2]杜贵富.基于EPC模式的工程建造管理[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159.
[3]王廷祥.EPC模式下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J].住宅与房地产,2020(21):31.